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10-30 11:44:45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然后以重庆大足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论证它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

新农村成为近年社会发展的热点,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

一.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表现在: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1]。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因此建设新农村最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以下从这三方面说明乡村旅游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作用。

(一)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会增加5至7个间接就业机会[3]。此外,旅游业人员就业门槛低,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如乡村旅游的农田种植,乡村旅游地的接待任务等都是需要很多的人力,当地广大农民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顺势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二)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

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房屋、路面、交通等)也会得到改善。

(三)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农产品的就地消化。游客到乡村去旅游是要体会乡村的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要吃农家、住农家、品尝乡村的土特产,这解决了农产品尤其是鲜活产品因运输外销而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品质、口味改变问题,实现了当地农产品的就地消化,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二. 重庆市大足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一)重庆市大足开发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1.重庆大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首先,大足自然资源丰富优美。大足气候温和、环境清新、动植物种类繁多。大足地处涪、沦两江分岭,有怀远河、赖溪河等290条河流。大足龙水湖,依山傍水,500多亩湖面点缀,有着108个形态多姿的自然小岛,20多种动物嬉戏于湖中。大足玉龙山和桫椤园,山势险峻、珠海苍翠、松柏参天[4]。其次,大足人文资源丰富,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陈,是我国晚期的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大足的“火烧龙”、“鲤鱼灯”等文化遗产传承,增添着人文历史的厚度,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宝地。

2.地理位置优势

大足位于成渝经济走廊和渝西经济带,上接四川,下连重庆主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穿境而过。2011年,大足由县升级为区,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区位优势显著,城市发展和人口不断扩张,服务需求、服务功能将极大增加,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契机。

(二)大足区乡村旅游典范——大足荷花山庄

荷花山庄是具明清风貌建筑面积达38000平方米,集产、供、销、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五星级农家乐。山庄以“荷莲”为基本原料,将“荷”的品质融入餐饮文化之中,挖掘荷莲营养价值和功效,研发出五六十道荷莲菜品,组成“荷花宴”。山庄依靠紧邻大足石刻地理位置的优越,为过往宝顶石刻的旅客提供旅游服务。同时,提取莲籽、莲芯开发茶类、饮食类、营养品类3大系列12个品种的荷莲深加工产品,其中以“莲米开心果”、“荷叶面条”、“藕丝面条”、“荷花茶”、“荷叶茶”最著名[5],这些产品向游客进行销售,增加了收入。山庄内种植珍稀水生花卉品种526个,培植的“西施睡莲”、“香睡莲”极其珍稀,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倍加喜爱。

(三)大足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大足的乡村旅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借助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每年举办石刻文化艺术节、枇杷旅游文化节、葡萄旅游文化节、桃梨花节、花雕节等大型涉农文化艺术活动,将农业与观光,旅游与发展融进乡村旅游产业中,扩大公众影响,提高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2011年11月大足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使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这一年中,乡村旅游产值达53亿,占农村经济总量46%,促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有1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着乡村旅游服务[5]。大足的传统农业正逐步向旅游休闲农业转化,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农民向旅游工人转化。

可见,乡村旅游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建民.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2]罗名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旅游管理,2007.01.

作者简介:覃绍兴(1985.1-),女,重庆人,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上一篇:国内外饮食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