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物疫病预防机制构建概述

时间:2022-10-30 11:41:46

地方动物疫病预防机制构建概述

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在全市169个乡镇设立了440个动物检疫报检点,在15个生猪定点屠宰场、所有活畜及肉品市场派驻了兽医检疫员,大兴、大龙、沙子3个省际间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动物检疫报检点及驻场官方兽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流通环节监管和消毒工作,认真执行畜禽标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我市2009年贵州铜仁梵净山文化旅游节、2010年全省旅发大会和国际龙舟赛等重大活动期间无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完善疫情应急防控体系近年来,我国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不断变化,事关畜牧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切实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市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有效控制动物疫情。完善各级应急防控机构:市、县两级充实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及时修改完善《铜仁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铜仁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实战演练:为更加细化工作流程,制定了《铜仁市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方案》,组建“动物疫情扑杀组”、“紧急免疫组”等应急小组,将工作预先落实到部门及人,加强实战演练。

市、县畜牧部门购置储备消毒药品、防疫器械、扑杀器具等应急物资,能够为快速处置疫情提供充分的物资保障。重大动物免疫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各县(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落实“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责任制,坚持“三个结合”(即春秋集中免疫与程序免疫相结合,强制免疫与疫病监测相结合,防疫与检疫相结合),抓好“四个重点”(即重点疫病、重点畜禽、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做到“五到位、六不漏”,消除防疫空白点和死角。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人们对动物防疫的认识由原来的技术、经济性问题向社会、政治性问题转变;防疫工作由原来的“无人做事、无钱干事”的尴尬境地向防疫体系初步建成、强制免疫免费服务转变;疫情处置由原来的临阵磨枪、仓促应对向预案启动、果断处置转变。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达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挡”的要求。

为此我市应加大部门的联动工作,成立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小组,加强畜禽污染管治工作,因地制宜划定畜禽养殖三区,既“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大基层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确保每年春秋两季强制免疫所需的人工费、交通费、易耗器械设备、药品消耗购置费及疫苗调运、储存费能正常支出,同时争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牲畜扑杀等经费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加强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建设经费,加大财政投入,分期分批高标准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必要的实验检测和化验设备,形成办公有阵地、防疫有设备的良好局面。设立动物防疫风险补偿基金,实行资金滚动使用,对在强制免疫过程中,因注射疫苗出现过敏反应死亡或流产的动物,进行适当补助,不断增强我市畜禽抵御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我市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席锋 洪猛 郭小江 王卫东 侯芳 陶沿竹 张晨旭 陆安法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省铜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上一篇:谈乡村动物防疫的建议 下一篇:谈校园实验动物学教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