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30 08:18:28

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本文对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的编造内容及缺乏思想性等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作文;作文教学;写作情感;心灵感悟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在最近组织的“浙派名师”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展上,省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负责人连晓专家却尖锐地指出了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大力呼吁“写作课在重视语言、技巧的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启迪学生的心灵和精神”。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作文的影响,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为了取得高分,学生人为地欺骗、说谎。从考场作文来看,有父母的说自己是孤儿,有健康父母的说是父母残疾,还有的甚至说亲人朋友去世了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了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在写作中缺少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写作而准备的。如果没有阅读时的语言积累,那么表达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语言的积累,因为语言不是无意义的物质外壳,它是人的精神特质的体现。但纵观学生的课堂阅读,总是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这种功利,首先体现在阅读经验的积累要能够直接为提升成绩服务;其次表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第三才是培养人文情怀与生命意识。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比较糟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现实中,学生要么借口作业量太大没时间阅读,要么嫌费时,将课外阅读冷落一边。

2.学生在生活中缺乏个性的体验和感悟

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很长时间以来,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眼前书”,因而把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抛掷一边。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中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还有就是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是指导欠具体,学生印象模糊。

3.教师在指导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

在许多教师眼里,教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取得好分数,以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味注重对作文的“首尾呼应”“凤头猪肚豹尾”“过渡照应”等文章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评价。教师讲解最多的是学生作文的结构、过渡、遣词造句,而对学生文章中表现出的个性甚少在意,对学生的发展潜力关心甚少。

三、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策略

1.广泛阅读,让学生建立储备知识的“仓库”

阅读是一种生命体验。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阅读就是让学生与书中的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在一个个事件中增加对生命的特殊的体验,在浸染熏陶、潜移默化中接受高尚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在主动、积极的体验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就会渐渐地丰厚起来。

(1)阅读语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根本,它囊括了不同时代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既可以积累字、词、句、段、篇,把它们摘录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增强语感,积累感悟或情感。例如:读了一段或一篇好文章,文字触动了心灵,学生心里有了感慨,把自己的思想及触动记录下来,就有了思想感悟的积累。

(2)广泛进行课外阅读

为了让学生吸收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上精选一些文章编发,学生兴趣浓厚,阅读效果会很好;坚持每节语文课前记几个成语俗语,背一背古代诗词,因为只有多读多吟,才能获得写作必备的文字功底;利用寒暑假,每个学生至少读两部长篇小说;规定学生每周摘抄一定数量的美文美句,以便写作时能够借鉴运用。

此外,对优秀生,要鼓励其读自己喜欢的书,适当开展专题阅读,学会写心得随笔,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中间生,鼓励其读自己需要的书,联系中考实际,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有计划地提高能力;对后进生,要求其写摘抄札记,培养语感,梳理思路,增加相应的知识积累。

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感悟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与教师是否具备灵活的让学生获取生成资源的能力有关。而这种获取课程生成资源的途径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和机智组织,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整合。

(1)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创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比较不同的艺术形象,可从艺术形象的社会生活背景、思想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求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即将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鲁迅的《孔乙己》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分别谈谈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阅读准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之后笔者又让学生整理成稿。其中,有位学生以《迂腐之后,是什么》为题,写了一篇随感:

“两篇小说虽出自不同作者之笔,虽结局不同,虽时代不同,但孔乙己和范进还是那样惊人的相似……相对而言,较惨的是孔乙己。考不上也就罢了,还不会营生,只得用那手好书法替人写字,又不好好干,去偷钱买酒喝。不仅被酒馆之人嘲笑,连小孩都不怎么看得起他,这个‘秀才病’是害得不深哪!较让人愤恨的是范进,你说人怎么能这样呢?有了钱有了势,人品怎么就恶劣了呢?嘴脸都变了,没钱对丈人哈腰,有钱丈人对他哈腰,这算什么?追求金钱、名利也并不是错,但如此这般,这颗上进心不也喝了吗?罪首是谁,不是孔乙己也不是范进,是谁?是那个科举年代,是那种科举氛围,是那个害死人不偿命地科举考试。作为现代人,还不该去考虑一下素质教育的恰当与否吗?”

朱光潜先生指出,要提高鉴赏力,比较法是不容忽视的。这启示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要灵活运用比较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养成基本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留疑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留疑拓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即兴表达,可以质作课后作业,也可以作为下一个研究课题。但必须坚持它开放、独立的特点,可以放开让学生自由思考和交流,也不必提供标准的答案。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和自由,并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继续指引探究的方向,提供探究的资料。

在完成《敬业和乐业》重难点教学的过程中,有学生质疑:“这篇文章中大量引用经典语句、格言,意思太抽象难懂。”这是个可喜发现,教师适时提示:“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业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表现,从而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呢?”接下来是一片寂静,学生们时而埋头苦思,时而查找词语手册和课文注释,之后学生纷纷发言,智慧的火花闪出灿烂的光芒。

一个女生说:“我喜欢文中‘只有从劳苦中找到快乐’这句话,现在我们初三学生学习虽然很紧张,作业多,但我还是觉得很快乐。因为学习让我得到了知识,结交了学业上的好伙伴,也让我心灵得到了满足充实。我认为只有苦难过,才能找到真快乐!”

一个男生说:“我对文中‘责任心’三个字很有感触,如果我真的有一颗责任心,就不会每天被老师批评,也不会与父母发生纠纷,如果对待学习有责任心,就不会想东想西,也不会惹祸,成绩也不会下降!”

……

以上发言并不是多有文采,但可贵的是他们都抓住了学习、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并结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此可见,这样趁热打铁的解读确实引起了学生对语句的深思。

(3)观看视频,倡导学生的个性感悟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是在生活中,学生却发现不了美,症结何在呢?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只言片语,也应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

前不久,笔者在班队课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由我国著名青年演讲家、归国教授邹越先生主讲的“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视频,这段演讲以“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为主题,事例真实典型,催人泪下。学生观看后都深受感动和鼓舞,大有一吐为快之感,笔者因此随即布置了一篇作文:“请回顾邹先生演讲中你最感动的一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短短的四十分钟,一篇篇成功的作文便从学生的笔端喷涌而出。其中有一位女生以《爱不需要说出口?》为题写道:

记忆中,老妈的手很温和光滑,扶着我走过成长的泥泞,为我托着一片名叫幸福的天。这几年,这双手却开裂了,粗糙不堪,就像脸上的皱纹满是岁月的痕迹。我知道,当我入睡时,痕迹悄无声息地爬上了那握着拖把的手;当我看电视时,痕迹溜进了充满泡沫的洗衣盆;当我吃饭时,痕迹落入了满是油腻的洗碗盆。

……

或许我真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或许我真的没有勇气说出“我爱你”,但我会学着去回报,学着去说“我爱你”!

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爱您!

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随时捕捉生活中感动的瞬间并且把它记录下来,让思想的火花在与外面的撞击中升腾,实在是学生在作文成功道路上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情境教学还有很多形式,如辩论赛、“现场直播”式的写作指导、演课本剧等,大量的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片断,丰富学生的认知,达到以情激情、以理激情和情景交融的境界。

3.淡泊名利,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

语文教师思想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犹如舞台上的演员表演一样,要用积极、饱满、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决不能刻板,一定要善于表达情感,否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也才能够学好。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也就足够了,但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所涉及的内容却相当广泛,教师完全可以将多种能力训练渗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培养他们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在思想修养方面,还须强调教师的敬业和爱生。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语文是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这个工具表达情意。

四、问题与反思

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理论水平仍需提高;作文在中考中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急功近利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保证语文的学习时间,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应该把步子放慢一点,走得踏实一点,让作文教学回归课本。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诚信品格提高学力素质 下一篇:浅析如何扭转农村中学生厌学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