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时间:2022-10-30 05:30:07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摘要: 传统外语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这既不符合当今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是教师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通过将真实的社会活动引入语言学习中,达到让学生实际使用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传统的教学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担任了教学的“管理者”、“设计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和“评估者”等多种角色。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由此产生的教师角色的转换,旨在更好、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学。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教师角色转换

一、引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单向输入的外语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仅使学生在枯燥的“灌输式”教育中缺乏愉悦的体验而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而且导致学生缺少创新实践的空间,难以提高良好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深感“力不从心”:精心备课,热情讲解,却又收效甚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依托于心理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研究(Skechan,1996:19)的“任务型教学”,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其自身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环节中。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由此产生的教师角色的转换,旨在更好、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Vygotsky在他的《思维和语言》一书中最早提出“任务型教学”,他特别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人们之间的互动性,而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则是“任务型”教学,即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真实活动、语言学习和交流作为“任务”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学习者能够在较真实的社会交往的情景中完成交流的特定目标,从而促进学习者本身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语言学家Willis在1996年出版的《任务行学习原理》一书中则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框架、主要特点、任务分类和具体操作等。她将“任务”看作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以交流为目的,进而获得某一结果的语言活动”。她强调语言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为了完成交流任务的过程,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任务”不是以语言形式为中心,而是以社会活动中的实际交流意义为中心,同时尽可能使这些课堂的语言教学活动真实性和社会化。

“任务型教学”突出课堂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和社会化,强调以“任务”驱动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过程,重视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做某事或处理有关矛盾等,这一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以下教学观念和认识上的转变。

1.从个体语言学习转变为合作式语言学习。

学习者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这样在协作过程中,学习者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既关心自己的成绩,又关心他人成就;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又获得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从书本知识的获取转变为实际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要求将真实的社会活动中的语篇引入课堂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情景中。教学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和语言互动中使学习者有效地接触目的语,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从单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多项的实践。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利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因此,这将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写作等单项技能的培养。学习者要完成某一项语言任务,他将涉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例如就网络的优劣进行辩论,学习者必须听懂对方的意见,而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等。

4.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

“任务型教学”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提供了条件。学生本身要使用目的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和解决某个问题,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任务型教学”是外语教学改革一种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也是全方位实现外语教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语言交际环境的营造者,语言学习的指导者和语言学习潜能的挖掘者,更重要的是成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者”(王达金,2007)。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变为现代角色符合当今教育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那么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呢?我提出以下建议,与同行商讨。

1.教师应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体系)的教学转向注重语言运用的教学。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者通过使用目的语进行交互活动,进而掌握语言交流的实际能力(Nunan,1991:26―26)。“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和相应的素材,使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到目的语实际使用的情景和真实环境。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使学习者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语言形式,更为重要的是集中于语言交流的过程和意义,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教师应从代劳化教学中转向互动教学。

“任务型教学”倡导学生在民主化的学习气氛中与学习伙伴协同完成任务。学习者通过竞争、辩论、问题解决与角色扮演等方式,运用语言知识和其他技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扬翠萍、刘鸣放,200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为他们提供互动的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和条件,使大量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例如:为学生提供面试时使用的词汇和句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教师则可以扮演招聘方,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3.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转为任务化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Willis,1996:40)。它要求教师设计的“任务”具有实际意义:这些“任务”是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能够接触到或者能够亲身经历到的场景。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兼职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上网的利与弊等。教师设计的“任务”要难易适中,有利于交流和互动。教师还要为学习者设计出语言交流的具体场景和基本的交流素材。例如:为学生提供一般购物所使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结构,设计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由此,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应该一改往日“主角”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让权、放权和赋权”,“对学生赋予权力,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行使支配学习诸因素和调控学习行为的权力,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夏纪梅,2007)。为了设置更为灵活、互动和有效的教学任务,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要以学习者为本,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激发成就动机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感知、认知的过程中自我发展(Maslow,1971)。

(2)将教材内容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3)活动要有可操作性,难易得当。太简单的“任务”会使学习者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难度过大的“任务”又会使学习者望而生畏,最中难以实现(Skehan,1996:23)。

(4)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交际活动为参照,要尽量设计真实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场景。

(5)活动不仅要有利于学生外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要有利于促进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协作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扬翠萍、刘鸣放,2005)。

(6)活动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书籍等媒体学会获取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研究或解决课本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7)活动要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与学习,还要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4.教师应从单一语言技能知识的讲解者转向多种技能的培养者。

在“任务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是语言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实践。通过完成某项语言任务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用语言做事和处理矛盾的具体能力。

5.教师应从终结性评价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

终结性评估是指教师主要以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为主要根据的学生评价方式。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应该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作出自我评价,再由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提出一些总结性的意见及建议(陶卫红,2004)。这种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即单元检查、听说互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公正、客观、科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王达金,2007)。

四、结语

本文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着重分析了外语从教人员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角色的转换。“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转为关注“学”,“从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跳出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空间和条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对于推进外语教学的改革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2]Vygotsky,L.S.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2.

[3]Nunan,municative task and language curriculum[J].TESOL Quarterly,1991,(25).

[4]Skechan,P.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troduction[A].Willis,J.&Willis,D.(ed.).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C].Macmillan Publishers Ltd,1996.

[5]Maslow,A.H.The Fu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M].New York:Viking,1971.

[6]王达金.指导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外语,2007,(2).

[7]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

[8]陶卫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原则[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9]刘延.试论“任务型教学”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

[10]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届,2005,(3).

上一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大学生英语阅读价值观分析及...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激发数学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