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30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2-10-30 04:12:09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30例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不同病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我院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30例,按照其发病和就诊时间分组,其中发展期(1~7d)患者10例,设为A组,静止期(8~20d)患者10例,设为B组,恢复期(21~90d)患者10例,设为C组。全部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在治疗前后作为量化指标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 A组优于B组和C组P

关键词: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疗效

贝尔氏面瘫是由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1]。我院采用针灸治疗该病,并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我院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7~61岁,平均39.1±2.1岁;病程1~55d,平均23.8±1.1d。全部患者均由肌电图和临床症状确诊。按照其发病和就诊时间分组,其中发展期(1~7d)患者10例,设为A组;静止期(8~20d)患者10例,设为B组;恢复期(21~90d)患者10例,设为C组。以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量表得分为依据,评定患侧功能分级,85分以上为正常,Ⅰ级;70~8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Ⅱ级;55~7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Ⅲ级;40~55分为较严重功能障碍,Ⅳ级;25~40分为严重功能障碍,Ⅴ级;0~25分为完全麻痹,Ⅵ级。治疗前各组的分级情况如表1所示,性别、年龄、病程、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分级等一般资料在三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已有的相关标准,周围性面瘫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侧表情瘫痪或者肌无力,前额皱纹消失或变浅,鼻唇沟变浅,眼裂闭合不全或无法闭合,口角下垂,口角在露齿时向健侧歪,颊肌、口轮匝肌瘫痪,病侧可能有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个别患者出现Ramsay~Hunt综合征。

1.3 纳入标准

①与诊断标准相符合;②发病时间

1.4 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针灸疗法。以健侧合谷,患侧牵正、阳白、四白、颊车、地仓、风池为主穴;水沟、承浆、大椎,患侧迎香、下关、颧髂、听会、翳风、鱼腰、攒竹为配穴。每次选3~4个配穴与全部主穴。大椎、合谷、风池针用泻法,其余则用平补平泻法。牵正穴每次治疗中加艾条温针灸,30min内留针,针后颊车、地仓、颧髂、四白附近闪罐,到患者有发热感或面部潮红为止。治疗1次/日,一疗程10次。2疗程或痊愈后采用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评分,评价疗效。

1.5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Sunnybrook量表测试I级,FDI社会功能评分≤10分,躯体功能评分≥20分,或额纹恢复正常,口角不歪斜,鼻唇沟双侧对称,眼裂可完全闭合,面部表情自然;显效:Sunnybrook量表测试Ⅱ~Ⅲ级,FDI社会功能评分≤15分,躯体功能评分≥15分,或额纹恢复,仍不对称,口角基本不歪斜,鼻唇沟不对称,但变浅程度减轻,眼裂可不完全闭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有效:Sunnybrook量表测试Ⅲ~Ⅴ级,FDI社会功能评分≤20分,躯体功能评分≥10分,或额纹未完全恢复,口角略歪斜,鼻唇沟变浅不对称,眼裂可闭合一半,面部表情不自然;无效:以上体征、症状未好转甚至进行性加重,外形损伤和面肌瘫痪明显[2]。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1.0,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3]。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情况见表2,与治疗前的分级情况(表1)相比,三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 A组患者与B组、C组相比评分分级情况更好,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比较[例(%)]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A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90.0%,B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60.0%,C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0.0%,A组与B组、C组之间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中所说的面瘫就是贝尔氏面瘫,通常认为是由于人体受到风寒导致面部神经周围血管痉挛,引起神经组织受压迫、水肿、缺血,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4]。本次研究中采用针灸低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发展期患者的疗效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静止期与恢复期患者[5]。及早治疗可以时病程缩短,避免发生后遗症,促进患者恢复,发展期是对贝尔氏面瘫患者进行针灸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 艾尼玩・热合曼,刘汉山.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J].中国针灸,2012,29(1):l7-20.

[2] 朱荣英,穆黎春,张燕.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25(6):393-394.

[3] 刘宜军,周友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2,24(10):677-678.

[4] 田丰玮,王竹行,路瑜,等.管灸与悬灸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3,26(3):166-168.

[5] 陈晓琴,李瑛.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2,27(2):41.

上一篇: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下一篇: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