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2022-10-30 09:54:33

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

一、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主要以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为主。无论是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多采用天然浅地基,由于造价低施工方便。不过,如果天然浅土层较弱,可以采用机械压实,强夯、堆载预压、深层搅拌、化学加固等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桩前的准备工作:打桩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清除妨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定位放线;设置供电、供水系统;安装打桩机等。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水准点设置不少于2个。在施工过程中课据此检查桩位的偏差以及桩位的入土深度。打桩技术要点一定要确保如下方法不能出现差错。打桩机定位后,在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运送到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插入土中,垂直偏差不超过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应有5~10mm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打桩开始时,锤的落距应减小,待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锤击。用落锤或单动气锤打桩时,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如果在打桩时,突然出现剧变,桩身出现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如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土面,则需要送桩管将桩送入土中,桩与送桩管的纵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拔出送桩管后,桩孔应及时回填或加盖;多节桩的接桩,可用焊接或法兰锚接。通常焊接接桩应用出现的资料最多。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一定要清洁,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能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要大于0.001桩长。打桩的质量一定要控制在1%内,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对于建筑物桩基,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

二、低碳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技术是指用于建造低碳住宅的各种技术,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多项专业内容,横跨整个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的前沿领域。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建筑物本体低碳技术、建筑系统低碳技术和建筑系统低碳技术。建筑物本体低碳技术主要包括低碳设计和低碳建筑,施工及装修。建筑系统低碳技术主要包括能源供给系统,排放系统,建筑设备系统,和通风系统。建筑系统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绿化系统,运行设备控制和废弃材料循环利用系统。其中又包括了太阳能、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地热发电、浅层低能、污水和废水热泵技术,用地控制、朝向控制、日向控制、风向利用、地形、地下、住宅选择等。体型系数控制技术、窗墙比控制技术中水、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透水材料的应用等多项技术。我国低碳住宅技术自20世纪80年起步,至今已取得较大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首先,住宅低碳技术科研成果显著。包括节能建筑体系、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密闭节能保温门窗、供热采暖系统等许多方面,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的69项,主要包括住宅建筑适用技术研究与珍珠岩保温砂浆、带饰面聚苯板内保温、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旧房节能改造、保温复合墙体和屋面、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已建建筑节能改造、空心砖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房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浮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等。其次,部分节能产品产业规模上也有十足的发展。

三、建筑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建筑中,利用新型的施工技术意义重大。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新型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以及进度,同时还能促进建筑工程在行业的先进水平以及地位。并且在百姓对建筑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建筑施工中采取新型的技术,即可以有效的完善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同时更有利于现场管理。在现代建筑中,均提倡人性化、科学化、整体化以及创新的管理模式,而传统施工技术很难达到这一层面,所以,以现代先进技术相比,后者更能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整体需求,而且能够让地域化特点彰显出来。在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与现代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需求,且能够表达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新型工民建技术体系,并积极的将其应用在工民建工程中,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建筑的不断改革,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技术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的建筑行业中,借助科技创新以及建筑技术加强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因此,对新型技术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作为当代建筑管理者,不仅要广泛关注新型建筑技术,同时还要融入新的观念与方案,确保借助新技术加强企业在建筑业的影响力。当然,新型技术的融入不仅可以加强建筑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研究和开发的运用。

作者:郑家豪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上一篇: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论文 下一篇: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