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强化技能让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10-30 04:41:44

数学课堂中的强化技能让课堂更精彩

摘 要:本文以语言,动作,再到活动为依托,通过强化技能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数学;技能;教学质量

强化技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课堂行为方式. 强化技能从方式上看主要有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距离强化以及标志强化. 强化技能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教师的强化技能运用还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将纯粹的教师教学转化为师生互动的形式.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究竟怎样去运用这样的强化技能呢?在此,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语言强化、动作强化和活动强化三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语言强化

语言强化,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语言上的反应,即进行语言上的激励. 当教师发现学生有了期望行为之后,及时地给予语言激励和表扬,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笔者又将语言的强化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语言强化,二是书面语言强化.

关于口头语言强化,笔者就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第三课时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五组诱导公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并提问学生让学生自行回顾,而不是简单地自我重复. 当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笔者马上给予表扬,“对于之前两节课的知识点,你掌握得很好. ”当然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哪位同学上来解题?”这些题目都是关于三角函数的五组诱导公式的. 由于之前笔者对已经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了表扬,使得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很好. 在教学中笔者又不断重复记忆公式的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这样多方面的强化,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同时,在课堂快结束时,笔者又给学生留了相对较高难度的题目,对于课堂上已经解答完这个题目的学生,笔者会给予当堂的表扬,“现在有几个学生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同学也抓紧,马上要下课了. ”这个题目虽然难度较大,但是最终仅仅只有几个同学没有完成. 一方面是笔者在一节课中都回顾复习了这方面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是笔者在教学中用语言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激励,学生的潜能也因此被激发. 而未完成的学生,笔者也要求下节课上课之前完成,当然,期间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也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并且有效.

书面语言强化运用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批改. 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都会直接采取简单的对或错来批改,尤其是数学这一门学科,好像不需要教师有很多评语. 但是,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也渐渐发现,作业批改的评语其实也是师生单独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师用心的评语能够帮助一些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比如对于一些粗心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批改时写“你很聪明,如果能够再仔细一些,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得更好!”对于有些不喜欢数学,看到难题都不愿意写一个步骤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批语:“看到难题也不要害怕,能写几个步骤就写几个步骤,说不定一步一步走就能够发现思路,将难题分解了,相信自己. ”又或者有些学生在数学上并没有什么进步,教师也可以对他们的“文字工整,书面整洁”等方面进行表扬. 总之,教师在批语中要避免仅仅是一个“阅”字. 当然很多教师会觉得这样的做法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和数学教学没有多大关系. 但是,笔者在教学中也感受到了赞扬学生的魅力,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对作业批改多加重视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学生也慢慢重视数学.

动作强化

动作强化与语言强化相类似,它意在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帮助教师传达某些信息,比如用微笑、点头来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以激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又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某些特殊的肢体语言来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或者点头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实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进行“一刀切”,进而遏制学生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会慢慢减弱了. 除了点头、微笑、鼓掌、眨眼等肢体语言进行鼓励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在教学函数图象时,笔者不仅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函数的基本图象的相同点、差别和变化,同时,也尝试用身体摆出函数的图象. 当然,这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通过笔者在讲台上摆出这些图象之后,学生对于函数的图象记忆非常深刻. 这有助于学生以后解题的高效准确. 当然,动作强化相比较于语言强化而言,并不能作为一种主要形式存在. 它的运用往往与语言强化相结合,并且也时常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注意力能够保持在集中的状态,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强化

活动强化,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所采取的一些游戏或者活动,从而进行课堂气氛的调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去吸收知识,掌握知识. 教师也能够通过活动强化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活动强化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及某一数学概念或原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又或者教师要进行某一问题的证明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用他们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在教学《二面角》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即拿一张纸进行折叠寻找二面角. 这样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形式,并且教师也让学生进行多种尝试,在纸上画线、折叠等等. 这样学生对于二面角的概念掌握也能够更加具体全面. 之后,教师也让学生按照取点作垂线等方式一步一步自己画出角的大小,让他们感受到一点,那就是“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 笔者也由此引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即“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笔者之前的教学中,也曾举过这样的例子――门和门所在的墙之间的关系,随着门的开关,门所在的平面和墙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也随之变化. 而二面角正好将门所在的面和墙所在的面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利用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这样环环相扣的活动强化,使教学节奏十分紧凑,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笔者的教学在体验、思考.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掌握二面角的概念,在以后的运用中也能够更加灵活. 应该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再是痛苦的死记硬背,而是做到了真正的理解. 这样,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并且在讲授更加深的知识时,笔者也发现学生能够很快地调用这些知识. 可以说,精彩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了!

而在教学《导数及其应用》这个较为困难的内容时,教师就更加应该想办法试着将内容做一个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难题,比如关于这一块内容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以至于在后面的运用中显得很死板,稍微改变一些已知条件学生就处于茫然的状态. 其实这也和这一章内容的性质息息相关,这一章节的内容就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笔者在教学这章内容时,就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即气球膨胀率问题. 再接着利用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如“如果物体在变力F(x)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F(x)相同的方向x=a移动到x=b(a

总结

综上所述,强化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反应做出的及时的教学反馈,及时的强化运用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强化技能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应,尽量要做到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当然,关于这些也只是笔者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有选择的加以运用.

上一篇:基于图形计算器的算法实现与算法初步教学 下一篇:拉格朗日乘数法在求解多元最值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