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尝试

时间:2022-10-30 04:32:10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尝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内容,而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薄弱环节,创新性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目前,对于创新性阅读教学的说法很多,但自主进行创新性阅读的实践却很少。针对这一现状,我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些体会。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思维与方法,变教师是主体为学生是主体,变“满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恰当点拨,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一、转变观念,激发激情

语文教学的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改革阅读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下了很多工夫,但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虽然经过了很多年阅读教学训练,但相当多的学生进了大学或走入社会却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我们中学阅读教学的最大失败!以往的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带着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范围,更难于培养和发挥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分析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转化到对阅读材料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语文阅读教学的“牛鼻子”,语文也才能真正姓“语”。

1.充分把握和运用现有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编排的,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导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哪些作品需要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要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巧设导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一首《游子吟》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进而在《背影》中体会深沉的父爱;声情并茂的阅读,又使《春》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有情语言,那委婉、细致、清新的笔调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我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巧设悬念、提问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

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要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当作课堂,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徜徉,激发阅读兴趣。

二、寻找材料,指点方法

有了阅读观念的转变,如果没有阅读方法的改革,那么阅读教学很难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只有掌握了合理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很多,包括精读、略读、速读、跳读,以及查阅参考资料、使用工具书和正确处理提示、注释及思考练习的方式方法,阅读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和形式,把握文章的中心等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所谓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自己能够读”,而且“喜欢读”,那便达到了中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l.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生刚开始阅读时可指导他们选择一些短小而又富有哲理的文章,如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感悟能力时,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作适当指导,使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与探究的心理。

2.讨论为主,自主思考

不同的学生对所读书籍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读物研讨会”,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读书的感悟说出来。如读《三国演义》,可让学生围绕“怎样看待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3.边读边问,读有所悟

古人云:“愈悟则愈疑,愈疑则愈悟。”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是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志。在指导阅读的最初阶段,我把“边读边问”的工作放在阅读指导课上进行,以便切实落实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我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或者针对学生的摘抄提3―5个问题,主要是对读物“写的是什么” “怎样写的”进行思索和探讨,以及对词句运用的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自觉提问,并能形成爱提问的习惯,边读边问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后,就可以不再作硬性要求,以此获得“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与作者的思想相通,有真切的感受和领悟,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能激发灵感,从而较快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培养能力,巩固效果

鼓励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有所发现,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作品,看待人生,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

l.突破固有模式,训练创新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固有结论,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

2.深入一层,进阶探索

文章中常有这种情形,就是有的事物只作概括或简介,如果不深入地思考,也就读过去了,没有什么疑问;如果作进一步地思考,就会感到许多细致的内容尚不知晓,而了解这些细致的内容又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要求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形的思考,便是寻求详情。

说明文中常常对事物进行简明扼要的解说,阅读时的“寻求详情”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文章的题目“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高度的概括,若是寻求详情,则可提出一系列问题,诸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还有哪些可怕的现象?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从课文中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对全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学完了全文后,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身边有哪些奇怪现象并解释其原因,以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更好地巩固阅读效果。

3.引导学生“品”,激发学生“评”

“品”,即品读、品析之意。品的要求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后深入领会其表现手法和语言妙处,汲取其精华。“评”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评课文是学生对课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评论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课文的局部内容。所谓激发学生评,就是教师针对课文的有关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去思考并发表见解。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值不值得同情?《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究竟愚不愚?《范进中举》中的范进54岁能中举值不值得赞扬?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疑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不但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操获得审美愉悦,而且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表达得到有效的展示。

总之,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教得有数量,有质量,更重要的还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从创造力已有成果的表现来看,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我们的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新知,在阅读中进行创造。布鲁纳说过:“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加强阅读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关注周围的生活,真正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学会方法,追求开拓,成为一个适应本世纪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 下一篇:总有一天你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