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并加强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

时间:2022-10-30 03:27:12

如何改进并加强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给排水技术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传统的给排水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对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给排水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谁能在给水排水功能方面最大程度满足人们需求,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本文首先简述了建筑工程给排水的施工特性,基于此提出了改进并加强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全面功能;改进策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building project has made a le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drainage func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eople, peop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rainage function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s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itherto unknown, who can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unction to the largest ext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who will be able to gain the initiativ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works to the drainag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is proposed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drainage function strateg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drainag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improv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识别码:A文献编号: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给排水系统已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功能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影响,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给排水功能,从某种程度而言,人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如何改进并加强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已是业内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完善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探索出提高建筑给排水服务质量的最佳途径。

一 现代建筑工程给排水的特性

现代建筑工程给排水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相对于传统的给排水而言,现代建筑给排水管道长、线路铺设复杂、排水量大等特性,由于现代建筑工程大多是指高层建筑,因此在输水过程中管道内部需要承受压力的变化大,为了降低管道内部压力,需提升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确保整个给排水过程中管道不会断裂。(2)由于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实现,需要众多的大型设备做支撑,因而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是在给排水功能研究中不可调和矛盾。(3)现代建筑工程居民用水量大,给给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只要给排水系统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给排水系统瘫痪,从而使得给排水功能实现受阻。因此,相关单位应根据现代给排水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对策,保证居民用水可靠。

二 现代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

(一)工艺流程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中,其工艺流程为:(1)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及资料仔细阅读;(2)施工现场的相关测量工作;(3)对所需的沟槽进行施工:(4)对相关装置进行埋设工作,例如铁件等;(5)对相关管件进行加工;(6)对支护设备进行加工以及安装;(7)对管道的埋设路线进行设计;(8)对管道进行安装工作;(9)管道之间的对接施工以及管道与相关设备之间的对接施工;(10)相关仪器的安装工作;(11)对管道进行施压工作;(12)对管道进行防锈等方面的处理;(13)对管道的运行进行实验;(14)验收环节。

在给排水施工准备阶段,作为施工的开端,其准备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而,在对施工进行相关准备的过程中,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了解,对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进行明确,对相关资料进行细致的阅读,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充分准备[1]。其中包括对相关规范进行了解,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结构进行掌握,对管道的线路进行细致考虑等。

(二)系统布置

现代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的布置包括以下几方面:(1)设置:对于性质差异较大的废水要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排水系统,具体选用哪种排水系统应该综合方案比较后确定。居民建筑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放应当相互隔离,工业生产废水可以和雨水共同排出,如果生产用水污染严重,应当采取除污措施后再排放[2]。(2)排水管道铺设:尽量选用最短的管道铺设途径,避开跨越度大的建筑物,在通过建筑物地基时要绕行,这样可以保证排水管道的便于后期维护修理。(3)排水管道安装。管道与管道间或者管道与墙体都需要留有足够的余地;管道穿过建筑物需提前开眼;各管道接合处避免采用直角[2]。(4)通气管道布置。建筑给排水通气管道要与外界相通,采用合理的管道通气类型。图1是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布置简图:

图表 1给水排水系统布置图例

三 改进并加强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功能的策略

(一)强化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1. 在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为良好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对原材料进行选用的过程中,其型号以及材质应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以及延误工期的情况[3]。

2. 在给排水的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环节严格控制,遵守相关规范来操作,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在施工期间,工程技术人员应对管道的线路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考虑,对管道型号进行细致的核查,对线路位置进行确定,管道的材质严格把关;其二,在施工过程中,对管道的施工位置进行核查,将施工实际与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的比对,保证实际施工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三,在对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后期的维护工作进行充分的考虑,预留空间,为维修提供便利;其四,在对管道进行对接的过程中,所选用的粘合剂应与管道的材质向匹配,对对接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其五,在管道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其外部进行良好的防水处理,避免管道在交付使用之后出现渗水现象;其六,因室内的管道多数埋设于墙体内,因而对管道的使用期限要定期核查[4]。

(二)优化现有给水排水系统设备

1. 采用多功能阀门。阀门是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主要的配件,其种类和功能影响了整个给排水系统的功能,各种阀门闭合时的紧密程度有较大差异,设计人员应选用多功能阀门。管材避免采用镀锌钢管,尽量采用不锈钢钢管,防止其接口处锈死造成给排水系统功能丧失。图2为给排水系统中典型的多功能阀门:

图表 2多功能阀门图例

2. 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现代建筑给排水系统都是联合供水方式,水泵将水提升到高位水箱,然后往下位注水,那么势必会产生高压点,需安装降压设备将其抵消,避免超压冲破水箱导致给排水受阻。设计中应选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给水系统供水,它能自动调节水量,按照水量多少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防止电机频繁启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为加强给排水功能提供条件。图3为变频调速器使用前后水压调节情况:

图表 3 变频器试验效果图

3. 给排水系统需逐级减压。现代建筑中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供水系统和消防供水系统,它们对水压的需求不同,从水压大小角度看,生活给水系统分区的静水压力要控制在 300kPa―400kPa范围内, 而消防给水系统的分区静水压力控制在 800kPa以下[3]。如果对其不采取逐级减压措施,必然会造成生活供水系统被破坏,非但不能提高给排水系统功能,还会给居民正常用水带来麻烦,因此,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就充分考虑逐级减压,对改进给排水功能有重要意义。图3为给排水系统利用管道逐级减压:

图表 4利用管道完成逐级减压图例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给排水工程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极其复杂,若想真正实现排水功能的全面优化目标,还要经历漫长的探索路程。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各环节进行整体分析,找到改进给排水功能的突破点,从而为更好地服务人们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浅谈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工程科技,2012,(05).

[2]徐兴.高层建筑主体施工阶段给排水工程的监理[J].建设监理,2003,(03).

[3]吴应金.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实现[J].价值工程,2010,(23).

[4]陈景明.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科学,2008,(09).

上一篇: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控制系统... 下一篇:铁路桥梁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