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11:07:35

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教材安排的每节课四十分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偏多,任务重。为了赶时间,目前普遍的现象是教师上课不停地提问,一味地灌输,而学生的思考也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机械呆板的教学方法是低效率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为了有效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开展变式教学,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境,启发探究,诱发反思,自主提问。“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这说明数学课程的中心环节在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而运用取决于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我们经常遭遇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尴尬场面,即使提出问题,也是文不对题、不伦不类的,这一现象极为普遍,充分地说明学生“提问能力”的欠缺,这将制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纵观小学生数学课堂难以提问的现状,有如下的原因:首先,是部分教师观念的陈旧,习惯于自己的“一言堂”教学,满足于教学的释疑解惑这一传统的功能,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害怕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学生提问能力的好坏也不影响教学成绩的好坏,所以没有引起一些教师的重视。其次,学生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无疑可问”。长期在教师的“满堂灌”的课堂之下,学生习惯于接受课本、教师的无可争议、毋庸置疑的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问。2.“无从下口”。有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太差,问题太多,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眼前一片茫然,而“无从下口”。3.“无心提问”。一部分成绩特别优秀、思维特别敏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尖锐、新异,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若是经常得不到老师的明确答案和老师的鼓励,甚至遭到一些嘲讽,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失去提问的心思,淡化了质疑的心理,学会了“人云亦云”。4.“有心无力”。有些学生存在胆怯、自卑的心理,有问题,可惜不敢问,怕丢面子,怕让人产生“连这个问题都不会”的坏印象。

我们从事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学生,不是创新型的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展示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其创造意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冲动,也就更谈不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2.师生角色的互换。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的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勤必然学生懒,如何能让学生“勤”起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有时甚至要蹲下身子以学习者的姿态向学生“请教”,给学生更多“提问”的自信和力量。3.讨论与争论。课堂讨论是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某一知识点,把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或“疑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争论或辩论,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更多的让学生提问、质疑的讨论与争论的机会。4.多元作业的设计。在教学中我们要吃透教材,不仅要让学生提问,还要让学生的提问“有章可循”。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提出会解答同时也要想一想才能解答出的问题。

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范例,在其他的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灵活添加一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搜集信息,同时还要准备判断同伴的解答方法是否合理,因此,提问者必须会解答自己的问题,这样一举两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海县和平路小学)

上一篇:解决行为冲突的智慧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