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燕麦发生及防治

时间:2022-10-29 08:28:14

农田燕麦发生及防治

摘 要:近年来,野燕麦是世界范围农田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广、为害重、易传播、繁殖快、反复发生、密度大,且难防除。

关键词:农田燕麦的发生;发生原因; 防治方法团体

1 危害性

在世界各国,由于野燕麦的危害给禾谷类作物生产造破严重的威胁。每株结种子410-530粒,多的可达1250-2600粒;种子在土壤中持续4-5年均能发芽,有的经过火烧和牲畜胃、肠后仍能发芽。与小麦相比,株高为小麦的108-136%。

小麦因野燕麦危害后,株高降低;分孽数减少,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导致大幅度减产。据报导,田间野燕麦穗数每亩0-120万个密度下,野燕麦穗数每增加08-1万穗,小麦产量损失2.5公斤。

2 发生特点

2.1 出苗期长 春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15~20天,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总数的60%。

2.2 出苗深度不同 据在大田调查,发芽出苗的燕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7 cm的土层中。

2.3 以幼苗或种子越冬燕麦在小麦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种子越冬

2.4 生命力、繁殖力强 燕麦的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繁殖率高,遗传基因亲缘关系又与小麦相近,人工药后防除效果都不理想。

3 发生原因

3.1 种子传播 靠种子传播是造成燕麦、野燕麦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育种单位推出的新品种越来越多,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种子市场管理不规范,种子推广应用的随意性很大,大量未经严格检验混有燕麦、野燕麦草籽的种子被作为良种用于大田生产,造成较大面积的扩散蔓延。目前,我区大部分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制,粮田很少与其他作物轮作。在防除时,只防大田杂草,不防田边、渠边、道边、地头杂草。燕麦成熟后通过风雨、灌溉等侵入农田。

3.2 机械传播 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面积的增大,小麦收割机的长途跨区作业是节节麦、野燕麦传播的重要媒介。

3.3 随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再入农田 有些农民将从田间拔除的燕麦、野燕麦或从麦粒中清捡出来的燕麦、野燕麦种子直接放入牛、羊、猪、鸡等家禽、家畜圈内,或用未加工粉碎的节节麦、野燕麦种子饲喂家禽(畜),致使部分未经腐熟的农家肥中有节节麦和野燕麦的草籽再入农田。四、综合防治措施。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种子管理,严把种子关,杜绝种子传播(野燕麦靠种子传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小麦生产、收购、加工、调运、经营各个环节的监管,促使种子生产、野燕麦的小麦种子不收购、不加工、不调出、不调入、不经营,种子企业要认真服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积极配合种子管理、植保植检部门的检验、检疫,对混有节节麦、野燕麦的小麦种子坚决不调不用;农民自留种子也要进行认真地机械精选和人工彻底的挑选,购买种子一定要选用野燕麦的小麦种子,如发现购买的小麦种子内有少量野燕麦种子,应人工彻底的挑选后再播种,以杜绝草籽侵染尚未发生区。

4.2 农业防治措施

4.2.1 深耕 在种冬小麦前深耕25-30CM,野燕麦种子深埋于地下,第二年基本上无野燕麦草害发生。

4.2.2 发挥麦田的生态抑制作用 麦少草多,麦多草少是杂草与作物竞争的规律,因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争取苗齐苗壮,形成麦田的群体生长优势,可起到生态抑草,以麦压草的效果。

4.2.3 人工拔除 结合麦田管理,在节节麦、野燕麦成熟之前进行拔除。拔除要及时,大小一齐拔,多次拔,不留后患。拔掉的节节麦、野燕麦必须带出田外,晒干粉碎,或集中烧毁。

4.2.4 有机肥腐熟后下田 麦秸壳、畜禽肥须经堆肥沤制,高温发酵腐熟后再施入农田,畜禽饲料也要经过加工粉碎,使草籽失去活力。

4.3 化学防治 对于往野燕麦即“野麦子”发生严重的地块,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期进行防治。目前能够防治野燕麦的药剂只有3%世玛乳油。具体施用方法是:杂草出齐后,每亩用3%世玛油悬乳剂(甲基二磺隆)20~30毫升加助剂拌宝6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此期施药效果最佳,杂草已大部分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再者麦田覆盖度小,喷洒的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保证除草效果。也可于春季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每亩用3%的世玛油悬乳剂30毫升加助剂拌宝6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但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不如秋冬防,提倡人工拔除。在配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施药时要对全田的麦行、麦垄均匀喷雾。除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最低气温低于4℃时不能用药;(2)世玛在施药后4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但在用药前后2天不可大水漫灌;(3)喷施世玛后,小麦可能出现黄化、蹲苗现象,但在3-4周后逐步消失,不影响产量。另外,对于防治不彻底和“野麦子”较少的地块,要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彻底的人工拔除,根除田间和地头的杂草,并将其带到远离麦田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学通报》1989年2期 魏福香

上一篇:服务设计运用设计事理学的价值探析 下一篇:硫酸钾种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