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害鼠的防治意义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29 02:25:40

农田害鼠的防治意义及防治措施

[摘 要] 农田害鼠在各地猖獗,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种植,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农田害鼠数量的增多,减少害鼠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本文主要讲述农田害鼠的防治意义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农田害鼠 防治措施 防治害鼠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70-02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耕作、栽培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害鼠猖獗,害鼠的危害,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确保人类更好的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控制害鼠密度、数量,变控制为调节,变害为利来实现有害动物的可持续控制。逐步做到有害动物控制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维系好有害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这一重要纽带。

一、害鼠的防治意义

1.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害鼠在生态系统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从植物、无无脊柱动物、动物尸体中获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还为肉食性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另外它们的遗体归还大地又为微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害鼠是生物界中的消费者,也是物质能量的传递者。鼠类体形小,繁殖快,物质消耗大,能量转化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作用。另外它们的挖掘活动能翻松土壤,粪便和食物残余增加土壤有机物的含量,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同时改良土壤的盐碱度,虽然鼠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鼠害密度过高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鼠类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鼠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也有着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如鼯鼠科动物的干粪便(五灵脂)是中医的传统药物。小白鼠、大白鼠、豚鼠是现代生物研究中不能替代的实验研究动物。但鼠类中的大多数种类是农、林、牧业、工业及人类健康事业的有害动物,每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害鼠不但取食种子,啃咬幼苗、嫩枝、地下茎,并对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作物种子盗藏、破坏以及在地面打洞。同时破坏田间环境,对耕作、灌溉造成极大不便。据统计,一只老鼠在粮仓里居住一年可以吃掉粮食10-15千克,同时排泄2-3万粒粪便,污染粮食40千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5年的报告,全世界各国的农业因鼠害造成的损失,其价值约达到170亿美元。等于全世界所有作物总产值的20%,相当于25个最贫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每年被老鼠糟蹋的粮食约达1000亿千克,相当于4-5亿人一年的口粮据估计,90年代中后期,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100亿元。不仅如此,害鼠还危害幼小家禽,鸡、鱼、鸭、虾、鸡蛋,鸭蛋,咬毁棉花、电线、蜡烛、布料、纸、木制品、塑料器皿等。老鼠不仅具有破坏性,还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鼠害大发生时,鼠群带来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当病菌在鼠间传染达到20%以上时,人间的鼠疫开始大爆发。鼠类能直接或间接携带200多种病原体,至少能传播35种细菌、病毒、类病毒和寄生虫等疾病。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型斑病伤寒等。鼠疫14世纪在欧洲流行造成1/4人口死亡,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在世界上的分布相当广泛,其危害所及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病死率为5-10%,症状主要为发烧,传播途径是粪便、唾液通过接触和气溶胶传染。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共发病3568人,60年代23164人,70年代143949人。80年代696074人,90年代以来,发病人数并没有增加,但也未能稳步减少。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8.7%。我国29例,集中在西双版纳。1994年毗邻印度爆发鼠疫693例。据《中国共患病杂志》2005第11期有关文章报道青海省9月至10月鼠疫发病14人,死亡6人。得了鼠疫病死率将为30%-100%。

二、害鼠防治措施

了解害鼠的基本生活规律之后,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因时、因地、因作物区别对待,以生态灭鼠为基础,以化学灭鼠为重点。从长远的灭鼠利益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灭鼠方案。建立鼠情监测点,成立灭鼠专业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要做到五个统一。组织统一配制毒饵,统一发放,统一灭鼠时间,统一投饵,统一灭鼠。对所有农田果园、畜舍、粮仓等进行全面灭鼠。结合开展社区灭鼠活动,确保灭鼠成果显著,把害鼠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状态下。

1.农业防治:(1)、兴修水利设施;硬化田埂;铲除田边、地埂、渠道边杂草、杂物。破坏害鼠的隐蔽条件,使害鼠难以打洞栖居,减少鼠害数量。(2)、改变生态环境,优化作物布局,力争同类作物、同熟品种连片种植,统一收获。减少食源,造成害鼠不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并有利于统一防治。(3)、针对不同的害鼠生物与生态特性,利用间作、轮作、倒茬、连片种植等措施,控制害鼠种群的发展。(4)、农田集中灌泡,可破坏鼠洞,淹溺幼鼠。降低鼠害密度。(5)、采取深耕,精耕细作,破坏鼠类洞道,抑制鼠类数量恢复。(6)、作物收获后,应做到随收、随运、随脱粒、凉晒入库,及时耕地,及时捕鼠。(秸杆也应及时运走,若及时不能运走,也应集中堆放,有利捕鼠。)

2.物理防治:(1)、在鼠洞口附近或鼠害经常活动的范围内放置鼠夹、鼠笼、电子捕鼠器、粘鼠板等灭鼠器械。(2)、下扎签,根据当天灭鼠洞的新土,确定老鼠的取食方向。然后在其前进方向上浅插9根尖竹签,分3排,每排3根,相距10-15cm。竹签上方将方形重物用木棍轻微支撑好,重物与被食作物相连接,一旦害鼠取食食物,重物下落,老鼠即被刺中。此法对东方田鼠防治效果非常好。(3)、溺水法,厨房内把所有可食用的食物放置到安全的地方,使害鼠无食可取,然后在厨房内放置一口一米多高的大水缸。第一天晚上缸口的上面放上盖子,确保盖子能盖住缸沿,不能掉入缸内。并在盖子上面放上食口性好的饵,第二天早上观察,多吃多加,少吃少加,连续这样几天下来,直至观察鼠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移动缸上的盖子,使盖子的一边只能盖住缸内沿至外沿的0.4cm。然后在缸内加入50cm左右深度的水,缸的内部水以上的部分抹上猪油,以防老鼠上爬。一旦老上去,数量一多,盖子不能承受,盖子踩翻,老鼠自然下落。在室内利用水缸加水灭鼠,对防治小家鼠的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4)、以一间房屋(15平方米折算一间)为一个单位,布夹2-3个,布笼1-2个;农田以亩为单位,每亩布夹6-8个,夹距10×10m2,布笼3-4个,笼距10×10m2,布夹(笼)的重点位置是田埂、渠道、地角边、沟边、田内电杆附近等鼠类活动频率高的地方,晚布晨收。在布夹或笼时,夹钩或笼钩应灵敏,不要太死。

3.生物防治:发挥天敌对鼠类的自然控制。利用害鼠的天敌灭鼠,如猫、狐、鹰、猫头鹰、蛇、黄鼬、白鼬、貉等进行灭鼠。保护天敌栖息环境,严禁捕杀天敌。保护鼠害天敌是平衡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更是控制鼠害上升的一项重要措施。鼠害密度过高时,采用引进天敌灭鼠。(进时一定要根据鼠的密度确定引进数量以及天敌的雌雄比例,并对鼠害天敌进行检疫)。

4.化学灭鼠:这种灭鼠也称生物灭鼠,是目前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选择灭鼠剂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不会拒食,毒力适当。(1)、毒饵的投放,将饵投放到鼠类经常出没的活动范围内(厨房、仓库、鼠路、鼠道边、碗柜下),一般农田害鼠喜栖息息于田埂、地边的杂草中,投饵时应重点投放。室外沿地形每5步投放1堆,室内以15平米为一间投放1-2堆。做到室内不留空房,室外不留空地。灭杀洞口明显的鼠如黄鼠,最好将毒饵投放在洞口附近(离洞口16-30cm的地方)。条投时可按行距30-60cm投放。灭仓鼠类采用封锁带式投饵(即沿地边四周向内10米范围内投饵),害鼠密度高时应采取等距投饵法,将毒饵撒开,增加鼠的觅食机会。提高效率又省工。还可采用投多种多样无毒食物,在喜食的食物中放毒剂。另外堵塞鼠的来回道,留出1-2个来回的道,1-2天后,再放灭鼠器。对酚鼠采用挖洞投饵,将毒饵投入洞道,再将挖开洞口封严。跳鼠应采用封锁带式投饵技术和一次性饱和技术。或者是采用试拌种法进行灭鼠,将会收到显著成果。对小家鼠宜采用间隙投饵方式进行灭鼠,应多次投,量要够,农田捕鼠时就适应当提高搞凝血灭鼠剂的使用浓度。灭鼠效果达80%以上。毒饵投放尽量采用春播秋收后的晴天投放,秋收后是捕鼠的关键时间。(2)、毒饵站的制作,用南竹截成单节,两直通。或用直径可容害鼠自由活动的PVC管截成30cm左右长的小段,毒饵放在其中,鼠进出取食方便又隐蔽。毒饵站架于田边,可保持毒饵较长时间不失效,防止杀死非靶生物,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在农田大面积灭鼠后,采用毒饵站可控制害鼠数量回升。(3)、毒饵投放量,杀鼠灵属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该药杀鼠缓慢,一般在投药后第三天出现死鼠,5-7天高峰。农田一般配制0.025%毒饵。每亩200-400克。沿田埂3-5米1堆,每堆3-5克。溴敌隆属第二代凝血杀鼠剂具有适口性好、毒力强的特点。一次投放有效,同时对抗鼠性也有很好的效果。农田防治各类鼠害,使用0.005%的毒饵,每亩200-400克。另外毒饵投放应根据不同鼠种及密度而定,如大型鼠,密度又高。则毒饵投放量要多些,反之要少。急性药为750-1500克/公顷,慢性药为2250-3000克/公顷。室内15平米用饵1-2堆。每堆3克左右。按洞每洞2克。(4)、饵料的选择,害鼠适口性好,不易霉变,经济易得,配制方便,不易误食有利安全的粮食作基饵。(5)、毒饵站的投放方法,城镇居民住宅区和农户以一间房屋(15平方米折算一间)为一个单位,设置毒饵站2个,置于墙根,可不用铁丝作固定架,直接安置,用石块等物压住;农田以亩为单位,每亩设置毒饵站6-8个,应逆风横向安置,将铁丝插入地下,毒饵站与地面保留2-3cm高度,以防雨水灌入。农田、居民区均可从毒饵站上面方孔投放和添加毒饵,每站投放毒饵50g左右,大田每次灭鼠放置时间不小于20天,最好为30天。(6)、灭鼠后的环节,鼠夹、鼠笼捕获的死(活)鼠以及毒饵毒杀的死鼠采取分散深埋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切不可乱扔,以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点。毒饵投放后要经常检查,毒饵站中剩余毒饵应及时回收保存好(可继续利用),以确保人畜安全和不污染生态环境。

与鼠害作斗争是人类的一项长期工作。应积极推广灭鼠新技术,综合应用各项防治措施,确保防灭鼠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崇选,李金刚等《啮齿动物与科学管理》

[2]《四川农田大面积灭鼠的实践》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王勇《鼠害防控技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4]杨永海,焦巴太等《一起人间肺鼠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上一篇: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五团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 下一篇:试论大棚蔬菜种植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