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化中的步行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29 08:23:00

体育生活化中的步行研究述评

【摘 要】步行在体育生活化过程中对心肺功能保健康复有重要作用,对改善骨质健康、体成分及身体素质等也有良好影响。本文从体育生活化角度述评步行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并阐述研究热点,为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步行;心肺功能;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74-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中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类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生活方式 “静态化”,身体机能和体质健康日趋退化,所谓现代文明病日益流行,多种与生活方式转变有关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促使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成因。因此在解决此医学和公共健康等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体育生活化”,即以体育活动为形式和内容,以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1]。 “体育生活化”进程中,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最熟练、普遍及有益健康的体力活动形式,增加步行量是增加身体活动量最简便的途径。

1 步行是心肺功能保健及康复的重要手段

步行可降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及心脏突发事件危险性,对提高心肺功能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较少进行激烈体力活动的人,如肥胖或静息康复的病患者,步行是维持心脑血管健康水平的良好方法[2]。长期坚持散步的老年人心率及平均外周动脉压明显降低,心输出量、肺活量等待明显增加[3]。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进行步行和呼吸操训练能明显改善气流阻塞判断指标。以上作用机制可能有:1)通过改善血流动力来增强血管功能。步行时加速的血流增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力,提高管壁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和外周血流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同时组织器官血流量增大,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消除微循环障碍,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2)改善内分泌调节机能,如提高前列腺素和心房利钠肽水平,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末梢的释放,降低血容量和血压,同时减少前负荷而改善心功能和调节血压;3)步行促进呼吸加深、气体交换量和速度加大,增强呼吸肌、肺和胸廓弹性,从而增加肺活量和有氧代谢能力;4)使心脏形态和机能发生适应性变化,提高心脏泵血能力。

2 步行对改善骨质、体成分及身体素质等有良好作用

步行中,一方面由于重力及地面反作用力不断作用于髋部而产生的冲力负荷刺激促进骨的形成,通过运动应力影响骨内微电位而提高肌力,进而改善骨密度,减少骨量丢失;另一方面促进性激素分泌,这对绝经后雌激素减少而导致骨量快速流失的女性尤其有利,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好效果。同时,减重步行训练对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肌力康复、骨骼功能适应性改建及重建、组织生长及愈合有重要作用[4]。坚持步行在内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消除运动缺乏症,还可减少体脂百分比,调节体重和消除肥胖症。努力增加和坚持走路上学,对儿童的健康及最终降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积极的重要影响[5]。积极的上下班交通与改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有良好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1年的运动干预后,其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及血压下降,脂肪肝改善。步行对运动器官机能伴随关节周围肌群肌力下降的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有运动习惯的高龄老人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及平衡能力明显优于无运动习惯组[6]。步行也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身体不适感和精神压力而改善锻炼者心理健康发挥健康促进的作用。

3 步行研究的热点问题

步行方式大多是20-60分钟/天、2-5天/周、持续3周至12个月,但多数研究没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步行的时间、距离、频率、能耗、速度等随着步行水平的提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下降存有剂量依赖关系。逐步提高强度的步行可能更利于心血管病患者康复治疗、体弱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及增强体质。通常建议30分钟/次、1-3小时/天、3-5次/周的步行锻炼方式。WHC提出在无其它体力活动情况下每天至少要走约15000步。其强度应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重及血压而定,以微出汗、说话轻松为适度。目前利用加速度计及计步器输出结果、心率等参数建立步行运动能量消耗模型的研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关于同一速度下慢跑和快走的能量消耗的比较尚无定论,有人认为青年人慢跑与快走的能量消耗无差异,但老年人慢跑能量消耗大于快走。建立步频与能量消耗及代谢当量的预测模型,研发计步器或加速度计,为人们通过步行健身、减肥等提供了有效的运动监控手段。尽管计步器、手机及电话访谈、计算机通讯协助、积极的交通运输被证明能帮助个人增加步行水平。然而人们对步行、体力活动的参与度、坚持度及长效的维持,特别是特殊人群加入步行等体力活动锻炼行列[7],仍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在生物进化论、环境、社会生态等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制约体力活动的因素以及增加能量消耗的可行性措施,寻求更有效的新干预模式,对实现全民体育生活化将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辉.夏平, 体育生活化探析―我国居民的体育生活化状况. 楚雄师专学报, 2001. 16(3): p. 111-113.

[2] Murtagh, E.M., M.H. Murphy, and J. Boone-Heinonen, Walkingthe first step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 2010. 25(5): p. 490.

[3] 杨鸿羽, 李莉,王影, 散步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001): p. 10-12.

[4] Heiberg, K.E., et al., Effect of a walking skill training program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llowup one year after surgery. Arthritis Care and Research, 2012. 64(3): p. 415-23.

[5] Pizarro, A.N., et al., Is walking to school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metabolic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3. 10(1): p. 1-7.

[6] 陈晓霞,城市高龄老人肌力, 柔韧, 平衡能力的分析――以南京市城区老龄人口为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01): p. 80-82.

[7] Foster, C.E., et al., Recruiting participants to walking intervention studie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1. 8(1): p. 137.

作者简介:

阮洋(1989年-),江西人,研究生; 任绮(1974年-),河北人,讲师,博士,研究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通讯作者:

黄治官(1980年- ),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心血管功能,E-mail: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GD10YTY02)

上一篇:照护者接受鼻饲培训对居家老年鼻饲患者鼻饲效... 下一篇:98例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