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创新型动画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08:21:45

当代中国创新型动画人才的培养

[摘 要]动画是一门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意”的视听综合型学科,好的动画创作更离不开创新以及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动画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不仅是中国动画产业成熟向上发展的重要保障,更肩负着中国动画的重新崛起,以及对独特中国美学精神、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使命。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中国动画 人才培养

一、当代中国动画现状以及动画人才培养问题

截止到2007年,我国有463所大学设立了动画本科专业,125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在校学生达46.6万人。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高校动画专业以及各类动画教育机构“遍地开花”,中国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的发展就这样看似迎来新的春天。

然而,当今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成熟的产业链和产业模式并未形成。真正优秀的原创动画作品少而有之,动画制作普遍重量不重质,当然更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特有的中国美学精神的发扬。动画往往被当作是赚钱的摇钱树行当,整个动画行业的发展以一种盲目又激进的态势迅速窜入一个怪圈。

在这样一个现状下,中国高校动画学科的相继开设不免“跟风”,办学条件达不到的盲目招生,使得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甚至是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均达不到一定高度。动画专业毕业生或不能达到动画行业的就业标准继而转行,或只能从事基本动画创作某流程的批量加工,处于整个动画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而高素质创新型动画人才却面临缺失的严峻形势。

二、创新型动画人才必备的素质条件

动画学科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被归入艺术学科范畴,而作为对创新能力要求甚高的动画人才更加需要掌握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只有具备全方面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时,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合格的动画学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丰富多样的本土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值得我们后人思考和细细品尝的东西,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好的作品创作应该建立在较高的人文素养之上,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精髓内涵真正的吸收,并于自身解构重组形成自我的气质状态,而在这种气质状态下进行动画创作,是不是就能更真实更具说服力更有感染力因而更能创新呢?

美术基础是动画创作的必备技能。动画是要求艺技并重的学科,动画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基本的美术思维。优秀动画作品的出炉不能没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创新,更不能没有能将文化创新意识最终呈现出来的途径,而这个途径正是强调再三的美术基础,再好的想法若不能切实地得以实现,那将是一种白白浪费。

三、对于高校教育对动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点想法

(一)动画“工作室制”教育模式

皮克斯作为三维动画的开山鼻祖,拥有一个200人左右的大型团队,在梦想的指引下,在轻松愉快又具想象力的氛围中,这群人像亲人一样相互支撑,通力合作,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并最终将理想变成现实,制作出了《玩具总动员》等一部又一部风靡全球的经典动画片。对于中国高校的动画教育来说,这种有趣又出成果的创作氛围值得学习借鉴。“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就是很好的尝试。这种开放的教育环境将传统的单向被动接受教育转向双向互动的融洽教学,将工作室作为一个载体,把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具体案例的制作既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又使学生切实地训练了专业技能。

(二)想象力的培养——先锋实验动画课程的开设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会或多或少地在这方面被学员磨灭几分。而那些天赋较差的儿童,则会成白上千地遭到扼杀。一个受过学院教育而天赋一般的人的特点在于:他虽然学到了一些带有使用目的的技法,但却失去了聆听内在共鸣的能力。这种人虽然能画几幅‘正确的’图画,但是这些画都毫无生气。”高等教育培养动画创新型人才对其想象力与创造精神的培养更为迫切。针对动画专业开设先锋实验动画课程十分必要。先锋实验动画旨在对动画本体的追寻与探索,以及对内容及形式的实验,这就为学生的自由创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学生离开纸笔电脑一样可以制作动画,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动画作品的商业价值,随心所欲地在动画世界里遨游。这对动画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瑞芬. 从动漫教育发展谈动画创意人才的创新教育. 新闻界II】2008.8(4):67—69

2. 薛燕平. 《非主流动画电影》.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曹小卉、黄颖. 《现代动画概论》. 海洋出版社

4. 李少峰、宋莉. 当代中国动画研究——中国动画的创新之路. 文艺理论

上一篇:泸西城子村,土掌房外的童话世界 下一篇:轻装上阵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