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对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时间:2022-10-29 03:19:49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对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历史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门普通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历史知识基础。从历史唯物角度出发对人类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时间作一个记录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其意义和目的在于教育。从多个角度记录和揭示人类的发展和历史事件的变化,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学习高中历史课,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历史常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对自己、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一些教训和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弘扬我国优良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方法和角度对历史进行合理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会关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命运。通过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培养自己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课程的一般目标是: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让他们深入地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我国历史发展进步的一些重要事件。学会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且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新课程改革总结了高中历史课程的三种特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强调当代学生应该注重全面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要有良好的成长。这对高中历史老师来讲,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适当地对学生的成长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启迪,从而达到“润泽生命“的目的。因此,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学应该不断探索合适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努力。

二、课题的界定

“循环-差异”是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理论构架并且能很好地与其学习环境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以学生为中心,而老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组织领导和帮助的作用,利用一些情境的再现和对话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构建所学知识的一个目的。

三、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

车桥中学是一所农村地区的高级中学,它相对于其他的城镇中学来讲,首先,在生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相对落后。而整个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似乎做得也不太理想。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聊天等情况经常发生,并且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还屡禁不止,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不能做到自主学习,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较差,综合素质不高。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和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于高中的历史课程来讲,它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习高中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一些常用的知识技能。高中对于历史课程的数量设置较少,学生对历史的接触次数和时间也相对较少,并且历史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学生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考前突击学习,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忽视。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非常有必要。

四、“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特点

“循环-差异”是在“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中心思想来自“六步导学”。它由六个环节组成:对学习进行目标定向,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老师指导解答疑惑,进行适当的练习测验,补充学习一些课外内容。这种模式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但是“循环-差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六步导学”的一种发展升级,而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循环指的就是对学习进行目标定向―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老师指导解答疑惑―进行适当的练习测验―补充学习一些课外内容,这六个部分进行循环。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老师指导解答疑惑这三个部分实现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应当进行一个小的循序渐进,这样更加有利于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五、“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在循环和差异这两个模块的基础之上,“循环-差异”的模式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意义:学习是学生的义务和使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要真正地学会采用多重循环方式进行科学的循环递进,进行整体的循环训练,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要通过教学技术作为其保障;课堂的讨论交流是学生个体差异共同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老师是学生进行循环差异最主要的一个引导者;课本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标准是学生进行循环差异的核心灵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六个部分的循环学习,然后回顾和对照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学习的一些遗漏和错误之处,对于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部分要重点加强,进行一些课外的针对性学习训练。

六、“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运用应注重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

1.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研究分析以及学习思路的探索指导和一些针对性训练上

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内容一般涉及的知识都是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概论,相对来说较为浅显。对于知识内容的获取虽然最为重要,但是也要重点加强对方法的探索和引导性的训练。

2.重视习题和针对性的训练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学习的效果有很多种检测评价的方法,而考试往往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循环差异的教学时,应该补充设立一些对应的训练和课堂检测模块,这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课程内容源于真实的已发生的一些故事,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这种训练模式的设计时,同时也应该注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的学习丰富有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课堂应当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循环应该有合理的时间安排,主次分明,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丁可民.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0(8).

注:本论文《“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对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以淮安市车桥中学为例》为淮安市2015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成果。

上一篇: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高效性 下一篇:谈高中区域地理中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