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思想成熟的标志

时间:2022-10-29 01:00:27

加强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思想成熟的标志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重。视和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水平,是凝聚团结力、提高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管理企业能力,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障。

一、必须培养学习理论的兴趣,解决“基本动力”问题

理论兴趣与理论修养是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企业领导干部深厚的理论修养来源于浓厚的理论兴趣,而理论兴趣又来源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要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首先要加强理论信念,培养理论兴趣,养成勤奋、认真、经常学习、钻研科学理论的好习惯。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事关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科学的理论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立身做人指引正确方向,提供精神动力,从而对人生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告诉我们,缺乏理论武装,就掌握不了正确的观察社会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从而难以辨别真理和歪理、正确和错误、高尚和卑鄙、美好和丑恶……实践证明,理论学习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工作成绩就比较突出:反之,则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工作能力提高不快,也缺乏发展后劲。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领导干部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是企业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只有端正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看到理论对企业领导干部分清重大是非、提高处理复杂事务能力的作用,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自己的理论兴趣。

二、必须增强获取理论的本领,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同志针对当时的干部状况讲过这样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面对市场竞争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领导干部获得创新本领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学习。提升管理企业的能力是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管理企业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把自觉学习与肩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结合起来。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增强从理论中汲取营养的能力,跟上时代步伐。

一是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政治觉悟。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地反复咀嚼而不是浅尝辄止,全面消化而不是囫囵吞枣,完整吸收而不是有所保留,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来。二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要潜心研究和寻找推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信用意识。要通过努力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真正树立依法治企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打造诚信品牌。四是要认真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前沿,真正确立高瞻远瞩的全局意识和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苦练内功、提高本领。只有这样,企业领导干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不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必须养成运用理论的习惯,解决“强化效果”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是我党一贯倡导的科学学风,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要把书本知识,外国、外地经验和别人成功的做法转化为自己掌握的东西,必须通过实践进行再加工、再总结、再提高。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把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给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认识事物的水平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才能使自己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要想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必须勤于思考,善于结合,关键要在解决实际矛盾和存在问题上动脑筋下功夫。只有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逐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客观事物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把握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对各种热点、难点、重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积极化解能力,进而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理论修养与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桥梁,转化是关键。首先要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升华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其次要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把领导工作建立在对工作环境、对象等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上,下功夫把“实际是什么”搞清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三是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个飞跃。要把握时代潮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跟进干部群众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思想实际,用科学理论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分析和回答现实中提出的新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帮助干部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四是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决心和能力。要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筑牢思想防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四、必须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制度落实”问题

制度化是保证学习贯彻经常化的途径。学习制度规范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要求,并对效果的检验、过程的监督作出具体规定,能有力地保障学习目的的实现。制度如同“桥”和“船”,它的建立和完善,使学习由抽象的活动变为具体的实践。如果制度缺失或废弛,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有些单位抓学习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效果不尽如人意,忽视建立、落实学习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严格执行制度能够克服学习的随意性。学习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在不畏艰苦、矢志不移的追求中才能获得真知,而这种求知的过程,必须有制度的强力保障。用严格配套的制度规范学习,能够建立起正规的学习秩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排除各种干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保证学习内容、时间、人员、质量的落实。制度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任何事情,没有良好的习惯就难以持久,学习更是如此。通过制度规范学习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途径。制度有着强制性的特点,人的思想行为受到制度的强制性约束,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适应,坚持不懈就会形成自觉的习惯。在学习上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抓学习就会出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喜人局面。

学习的制度化要讲究科学性。首先,建立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学习制度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简单地对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照抄照搬。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应该注意区分层次、区分对象。制度越是贴近实际,越具体化,就越管用,越利于执行。其次,建立制度必须注重实效。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其明确的服务保障对象,必须注重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对实践证明可行、管用的制度保留并加以完善,对中看而不中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制度规定进行清理,以保证学习贯彻扎实有效。再次,建立制度必须不断创新。目前,企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探索,不断拓宽学习领域,依靠制度创新激发领导干部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起点和质量。比如,针对科学技术进步的特点,建立并完善采用现代化手段抓学习的制度;针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特点,采用联系实际述职促学的制度等。遵循理论学习的内在规律创新制度,制度就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上一篇:把科学发展观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下一篇:适应新形势 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