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中医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时间:2022-10-29 12:24:47

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中医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摘要 :认真分析 了我 国高校 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从体制机制 、工作途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 中医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具体举措研 究,为着力提 高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药思想政治教育是我 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我 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 了招生规模 的连续快 速增长后 ,已进入深化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关键 阶段 ,培养机制改革正在全面铺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中医院校亦不例外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 ,就必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刻分析研究生的群体特点 ,积极主动地探 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着力 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基金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1jgxm —ms16)作者简介 :史亚飞(1976一),男 ,博士 ,副研究员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 ,从 事中医药 研究生教育 管理与研究工作 。

1 新 形势 与新 特点

1.1 研 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赋予思政工作新要 求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引领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方 向和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标 已从单纯的政治思想品德培养功能,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方 向拓展。教育部近两年出台《关 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若 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第一次单独提出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显示 出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 ,必须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关 系到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的重要位置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业务培养密切结合 的工作理念 ,以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精神为指导 ,开展工作 ,全面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2 培养机制改革增加 了研 究生思政 工作挑 战性当前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

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的分类培养改变了传统的研究生教.289 .望就会加强 ;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得到满足后 ,会促进其强烈程度加剧。

1.4 麦克利 兰 的成就 需要理 论20世纪 5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 ·c·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提 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 ,人在较高层次上有 3种需要 ,即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其 中,成 就需要是组织中的重要动力。这一理论倡导:①要经常组织成就评估的反馈活动,让被激励者了解 自己的成功之所在,以激励其成就愿望 ;②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博士生 ,需要 进行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提供取得成就的典范,以刺激博士生产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和行为;③安排博士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研究 ,肯定他们的成就 ,鼓励他们 多出成果 ;④不要阻碍人的创新行为,应 以成就需求激励他们。成就需求理论对于我们把握博 士生创新 的需求特点 ,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创新激励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

1.5 麦格 雷戈的人 性假 设之 y理论1957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提 出 y理论。该理论强调 :①人是“自我实现人”,有要求工作 的本能 ,并希望在工作 中发挥潜力、表现才能 ,不希望受到约束和控制。满足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他们工作最重要 的报酬 ;②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求与组织 目标并不矛盾 ,适 当的管理有助于个人 目标和组织 目标 的统一;③强调创造一种有助于充分发挥人 的潜力 和聪 明才智 ,满足其 自我实现的需求的适宜工作环境 、工作条件 ;④内部激励有助于满足人的 自尊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

1.6 我国学者的激励理论 我国学者 以国外激励理论 为基础 ,通过不同视 角形成了适合我 国国情的激励理论 :①俞文钊 的同步激励理论强调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肯定物质与精神激励 的协调性 ,具有较强 的现实意义 ;② 冬青 的 c型激励理论强调满足更高层次 的需求 ,认 为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有生理 、心理 、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强调激励不仅应满足以上 5种基本需求 ,还应培养员工的高 尚品德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及对旺盛的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③熊川武的全面激励理论认 为,激励包 含人 、时空 (激励过 程与相 应环境)、方式与内容 3个要素 ,并 由全员激励 、全程激励和全要素激励组成 ,具有 比较全面的特点 ,是一种适合我国学校 管理实际的探索性激励理论 。但 因其强调“不断丰富激励 的物质条件”的观点 ,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激励理论蕴含的激励理念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博士生创新激励 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起着重要的实践作用。

·

288.2 国内外激励理论对我国高校博士生创新激励的启 示2.1 需求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高校应以博士生创新 需 求作 为实施创 新 激励 的切 入 点激励理论认为 ,人的一切有 目的的行 为总是离不开一定的需求。当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 到满足时 ,将形成寻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 因素。在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促进学习行为 ,提高教学效果 j。激励 的 目的 ,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而人的需求是趋使人从事工作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始 的启动器 。因此 ,激励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基点。也就是说 ,只有了解和把握人的需求 ,进而满足和发展人们的需求 ,才能够达到激励的 目的。因此 ,博士生的创新需求是高校实施博士生创新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高校需要结合我 国博士生的身份定位 、成长经历和学习研究的特点 ,理性分析和客观把握博士生的创新需求。

2.2 博士生创新需求的层次和 内容存在 多样化,高校 宜采取分层 、分类的激励方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 ,博士生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根据 erg理论 ,博士生也有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而且生存需要和成长需要更强烈。根据麦克利兰的研究 ,博士生还有对成就和友谊的需求 ,对学术权力具有较浓厚 的兴趣 ,激发其成就欲望能有效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 。根据双因素理论 ,应注重从研究工作本身来激励博士生,在改善研究条件和环境 的同时,更应让他们从研究 中产生成就感、责任感以及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其次 ,从我 国博士生现实生活的收人情况来看 ,工 资及研究报酬和奖金等物质收入还是重要的激励 因素 ,可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运用。根据 y理论 ,博士生创新激励不宜采取严格的控制与强制方式 ,而应积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其研究创新 的环境。可见 ,高校博士生既有低层次的基本生活保障等生理需求和毕业就业的安全需求 ,又有归属、友谊等社会需求 ,还有被社会认可的尊重需求和取得个人发展和成就的 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不同内容 、层次的需求应采用分层 、分类的激励方式 。只有这样 ,激励才有针对性 ,才能充分调动博士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处于最佳研究状态 。

2.3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理论 ,建立基于博士生创新 内在需求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实施策略基于博士生创新 内在需求的激励就是指高校结合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在充分关注和引导博士生需求 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合理满足博士生创新 的内在需求 ,最大限度地持续激发博 士生研究的创新动机 ,促使他们西北 医学教育 2012年4月 第20卷 第2期 电话:029—82657860 e-mail:xbyj@mail.xjtu.edu.cn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发挥 ,从而推动其创造力发展、创新行为乃至创新成果产生的过程 。然而,我国高校传统体制下 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机制过多强调高校发展和管理 的需求 ,带有较强管理层的主观臆断色彩,缺乏对博士生创新需求的理性认识和分析 ,在教育实践中更 没有好 的激励模式来强化博士生的创新需求 ,针对性的不足严重影响 了博士生创新 激励的有效性 。因此 ,高校需要综合运用 国内外 多种激励理论所蕴含的激励理 念和思想 ,积极开展博士生创新内在需求的现实分析 和创新驱动 因素研究 ,建立一套促进研究生创新的激励机制、体系和实践策略 ,以激发其研究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参考文献 :

[1][美]斯蒂芬 ·p·罗宾斯 ,孙健敏 ,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美]亚历山大希亚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之道[m].上海 :上海世纪 出版集 团 ,2002.[3]王承先.企业员工激励技术 [m].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周妙群.管理心理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6]芦王英,刘晓

上一篇:做好医患沟通 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下一篇:简论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热射病非显性DIC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