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方法浅谈

时间:2022-10-29 11:59:31

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方法浅谈

河南省项城市教育体育局电教馆

【摘 要】当今,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它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我们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的人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要重要。”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使命,而中学教育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单纯的陈述史实、说教式的历史教学方法已成为当下严重桎梏中学历史教育的瓶颈,也成为现代中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评价观的障碍,因此,如何摆脱历史教学陈旧的方法模式,走出历史教学困境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审视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说教性太强、历史观念太陈旧、学生受教师历史观影响太深、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等诸多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这就需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创新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想创新教学,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但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学生。教学者对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标准已经仔细认真的拜读,也领会到其中的内涵,也都努力向着创新方面迈进,只是大多数的老师想的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如何改变、更新,这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改变,最致命的是他们疏忽了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我认为,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你所涉及的一切思想、理念,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你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发展,若改变的重心脱离了学生,还能发挥出实际的意义吗?

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后,在进行备课,就不会出现低估学生能力或高看学生能力这样的弊端,能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一个很好地切入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系统整理成线,汇集成成熟的问题提出。学生有了课前的准备,都成了有目的的来接受、探索本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出击。像张骞出使西域在路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些问题我是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畅谈见解,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最后加以归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自主开放,培养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三、利用历史人物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的意志品质是学生自身发展和从事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保证。历史表明创新过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和众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创造者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自我克制、自我激励的意志品质。

古今中外凡作出过重要发现和发明的创造者,都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中学历史教材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创新成就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活动。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可以介绍大禹、司马迁等舍身忘己的敬业精神;可以介绍哥白尼、居里夫人、牛顿、曹雪芹等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介绍爱迪生、诺贝尔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屡次挫折中锻炼了勇气和胆识,增强了能力和意志,才取得最后成功的,从而懂得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练自己的创新意志、形成优良的创新品质。

四、鼓励质疑,激励探讨,激发兴趣,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保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动力。问题的提出是创新探究的起点,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创新探究的重点。讨论过程中,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卡壳或偏离方向时,要及时地引导、点拨、启发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允许讨论中非合理因素的存在,不能因制止暂时的混乱局面而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探讨,如信任期待的目光,肯定赞许的评价以及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提问的数量、质量,回答发言的人数,准确性)等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言,勤于探索。

五、手段创新,创造思维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创设历史情景的手段很多,可用物媒体,如文物、古迹、图片、史料,可带学生到名胜古迹参观学习,有道是百闻不如见,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牢固;也可虚拟情景,如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可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演示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质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渗透于历史课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历史课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光兴.中学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年.10.

[2]小议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01)11.

作者简介:

赵永(1969.9~),男,大专学历,研究方向:中学历史。

上一篇:中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