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8 08:07:05

浅谈中学历史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创新的意义着手,主要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变教案为学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品质等多方面探讨中学历史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指向,以新课程为背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发展”三个维度的评价,突出学生特色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科技兴国”的今天,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可以说是教与学的灵魂。而历史学科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学历史大纲突出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我在此着力探讨在中学历史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创设教学问题情景,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现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仍以知识记忆为主,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无疑可问,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因此,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教师还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对于那些敢于发表反驳教师意见的学生更要加以表扬,即使他的观点是错的,也要先肯定他的勇气,然后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教师在适时解答学生疑问时,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相互研讨自行解决问题。

二、变教案为学案,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既要有教法,更要有学法;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活动,更要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教与学两条线齐头并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只需突出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步骤,介绍观点方法,无需涉及具体的细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自学方案”,采取学、议、导、练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增多,创新能力的空间变大,能从根本上克服“满堂灌”,也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践证明,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拥有较多的时间,拥有更多的思考讨论的机会,就能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一位心理学专家在研究了多年中、高考情况后指出,学生在考试中的失误往往不是因为知识有缺陷,主要是学习方法上的失误。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

1.目标学习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学习新知识要达到的目标就应该不一样,因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制订目标,而导致全班一个目标、一个任务。

2.选择学习的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深入领会,而哪些要了解,哪些只要简单浏览。

3.实践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应用知识,在实践中学习时学生会不断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创新的过程。

四、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类比思维、联想思维、辐射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训练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不够,教师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新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思维。例如我在讲到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时,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吃饭。’”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经过认真思考以后,纷纷发表了观点,最后总结: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换个新角度,引发新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地去认识问题,而不要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思考问题,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例如在讲到十九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清王朝的统治时,大多数学生想到的就是腐败无能,但我让学生从探索方面去考虑时,很多学生就又想到了清政府政策的调整(洋务运动)等,从而对清政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3.介绍新观点,拓展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例如我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就有意识地介绍了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认识”现在史学界的三种观点,然后让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后还意犹未尽,课后又去找资料,而且有不少学生写出了一定水平的小论文。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历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善于积累经验,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从而不断完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唐晓杰等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韩桂风.现代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梁旭.中学构建教学艺术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谈高中学生必备地理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