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29 08:43:40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用直观形象的东西来启迪学生的思维;(2)创设有意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3)培养创新品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 培养 创新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16-01

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所有创新、独创性的见解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对原有知识的加工整理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所发现和创新,并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 用直观形象的东西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直观形象的东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促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情境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思维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高中生虽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往往思维不灵活、深度不够,对问题的独立分析、综合分析和辩证逻辑能力较差。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选用适宜的教材,多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多使用形象化语言或理论联系实际的感性材料,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教具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不断地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为时代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

二 创设有益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群体中,学生的个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环境的不同或智力发展的高低不一样形成的,鉴于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看待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来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要方法灵活、方式多样,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引用一些能刺激学生思维的语句或兴奋学生思维的焦点或热点的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学过程具有新鲜感,并充满活力和生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等、靠、要地依赖教师对知识的点滴传授和对某问题给予现成答案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学内容新颖,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学生为了弄明白基本的奥秘或想知道其中的内在联系,就会主动去求知和探索。因此,教师在知识的接合点上要衔接好,通过良好的知识衔接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因为有的学生胆子小,平时不敢发言,不敢提问,只要老师工作做得好,就会改变这种现象。还有的学生由于惰性太重,不动脑去想、不动手去做,这样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所以教师要教育他们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形成自觉主动地动脑、动手的能力,还有少部分学生也敢想、也能提问题,但怕教师说他是胡思乱想或异想天开,因而形成只满足于教师讲什么,他就听什么,学什么,也不敢冒然地提问题。这样,虽然教师讲课轻松,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特定的范围之内,思维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也发现不了问题,也掌握不了学生学习的情况,自然而然地难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也难以提高教师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设计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于求异,允许学生“异想天开”,通过想象或求异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 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发展其创新品质

课堂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学到很多探究知识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可以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理论性的探究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和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实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训练,进而激起创新的火花。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的结果,忽视了掌握知识的过程,虽然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发挥较大的作用,这种人才不一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大胆创新、能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创新品质的人,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长期地训练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一篇:做一名新时代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