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数学教学的高效合作课堂策略

时间:2022-10-29 05:50:26

浅谈小班化数学教学的高效合作课堂策略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改革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对班级进行最优化组合形成合作互动学习,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好合作时机,建立科学的合作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落实高效课堂,必须把工作具体化,落实到细微处。

关键词:小班化 和谐课堂 小组合作 学习 优化评价

我校从去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在35人左右,由于班里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课前能更好地在备课时备好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把教材具体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课堂内,小班化使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增加,并且老师、学生间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这样可以大大地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利用好小班化的有利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呢?俗话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唯有朵朵鲜花才能打扮出春天的美丽,只有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合作学习,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收获。以下是笔者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和尝试,请同行给予指正。

一、积极在形式上为小组合作创设最优化组合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后,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合作,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上的合作;(2)小组合作的机会不平等,往往是优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没机会发言、表现;(3)小组成员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各说各的,甚至个别学生趁机说笑或者讨论别的话题;(4)小组汇报展示没默契,其他学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和答案进行总结、补充;(5)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小组、个人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激励。

所以在分组时我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接班时,我首先对全班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统计,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以4~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由他们自己推荐组长、记录员、资料员、中心发言人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再次,我帮助各小组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问题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再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形成集体意见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组内人人参与,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合作和竞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发展。

二、在小组合作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高效课堂

1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教师要做到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任务送给学生,把“学”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使命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三角板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组合图形,去吸引学生积极思维,能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2 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学的过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3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建立互帮互助学习氛围,特别是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体与个体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全体学生互动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展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可以让好生帮助差生,甚至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当“小老师”,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使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三、精心选取合作学习内容,把握合作时机,创设高效课堂

1 选取合作学习内容:以实验性、研究性、开放性问题为主。设计实验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解决某种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掌握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有些实验需要很多的数据,而课堂时间有限,合作学习就成为较好的途径。

例如:频率与概率。统计概率是用大量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而需要的随机试验次数又很大,一个人短时间内很难完成,需要多人合作。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①各人做20次抛掷硬币的试验,用表格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正面朝上的次数);②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看看结果是否一致?③小组内将单个试验结果逐个累加用表格记录;④汇总全班各组的数据,再一次进行交流讨论,总结规律。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通过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

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能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提出猜想、论证猜想、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去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1)在知识重点处开展合作学习。围绕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一节中,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可这样设计:一块田地分成如右图所示的四部分,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作物,问这块田地的面积是多少?与小组同伴交流你的做法,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吗?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两种答案。从整体上考虑,可得到面积为(a+b)2;从部分考虑可得到面积为a2+2ab+b2。因为是同一块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所以学生就大胆猜测(a+b)2=a2+2ab+b2。这样,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在头脑中将实际问题背景和公式的产生过程建立了联系,因而对公式就掌握得非常深刻,在具体应用中很少出现如“(a+b)2=a2+b2”的错误。

(2)在知识模糊处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模糊状态时,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结构。

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中,当教师提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后,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两个不同概念感到迷惑,这时教师适时提问:“这两个概念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下面先在组内讨论,再在组间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各组拿出讨论结果,有些组甚至给出了相应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各小组之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交流中“自检”和“学他”,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对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能从图形的个数、对称轴的条数等方面区别两个概念,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3)在知识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种思维在解决新问题时,善于用求异思维,善于透过问题的外部现象深入问题的内部本质。在知识的拓展处设疑,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的好时机,此时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能聚集体思维开发个体思维,取长补短。

四、建立有效的优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全面发展,把有效课堂进行有效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鉴于此:(1)合作学习评价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问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2)在合作学习评价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机制。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3)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小班化模式的实施,为小组合作提供了操作的便利性,课堂合作教学的实践,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将来步入社会与人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主编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3 师生互动深入探究 吴宏军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09年01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

上一篇:谈议论文结尾的画龙点睛之效 下一篇:基于UG的推进器三维建模与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