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05:42:17

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不仅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继承,而且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值得我们用心揣摩,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潜在价值。我认为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开发学生想象力,这不仅是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方法要求,而且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古代诗歌言简意丰,在较少的文字中,蕴籍了丰富的内涵。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停留在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字面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层面上。今天,社会已向我们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素质的要求,对诗歌的学习,我们不能再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掌握。还应充分利用诗歌这一形式,不失一切时机和可能,努力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适应未来需要的真正人才。

诗歌作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载体,有以下几个便利的条件。

(一)利用课本现有的资料来进行,可以节省寻找材料的时间。课本上的诗歌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又是进行想象力培养的很好蓝本,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就能既增加学生的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想象。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等雄浑、跌宕的非凡气势,仅从几个文字上是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的。在这里,我们就需要闭上眼睛,遐想那浩瀚无垠的大漠:一缕孤烟从荒凉的沙漠里升起,蜿蜒不屈的黄河滚滚东流,夕阳即将消逝在黄河的尽头……通过想象,学生能大大丰富对诗歌的认识,提高文本的鉴赏水平,也使想象力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二)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使想象力获得多方面发展。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兄弟,也可以认为联想是思维的初级阶段,想象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借助诗歌的意象,学生能积极地拓展视野,使联想与想象获得巨大飞跃。如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盛开来写塞北的雪来得急、来得猛,可谓既确切、鲜明,又形象、生动,从而使该诗句成为千古写雪的名句。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通过大胆的夸张想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宏伟、壮阔的画面,使我们在惊叹作者奇异的想象力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一次难得的熏陶。

(三)诗歌的不确定性,给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诗歌理解的不确定性正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独特之处。这种理解的不确定性,有时可能成为我们理解上的障碍,但更多的时候却成为我们想象力放飞的翅膀,它能使我们形成一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自然,我们的想象力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例如: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理解,其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这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该句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观,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该句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政治态度,等等。总之,对诗歌的多角度理解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歌对我们想象力的培养与促进,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如何选取合适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呢?下面提供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扩展法。诗歌言简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为想象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可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意境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合理想象,扩展成一篇与诗歌相互辉映的散文。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表面看都是一些物象的组合,但这些物象的组合,又产生了一种不平凡的效果,引导学生在深刻领会了本曲的意境后,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流浪在天涯的作者。

(二)推敲字词法。诗歌的艺术,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文字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大都是比较妥帖、精当的,杜甫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传世。但一首诗,选择这个“字”或“词”,而不用别的“字”或“词”,是不是一定就是最合理的呢?我们是否还能找到更好的“字”或“词”来代替这个“字”或“词”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寻找相近或相似的“字”或“词”来代替,对用来替换的“字”或“词”,要和原字、原词认真比较,看看哪一个效果更好,原诗好的地方我们要仔细玩味、体咏,自己不足的地方也要心中明白,这大概也是贾岛“推敲”诗给我们的启示。

(三)模仿法。诗歌里有许多使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创造意境的。例如:夸张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对偶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等,我们不仅可以模仿诗歌的这些修辞,而且可以模仿诗歌本身,在模仿中丰富想象力。

(四)补白法。有些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使上下句之间,似乎有一些跳跃,对这类诗歌,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创设一个近似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找到诗歌缺失的环节。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这首诗里,“是谁问了童子”,“问了童子什么”,“师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这些内容,诗中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要深入地理解该诗,只有开动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而且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理解该诗的钥匙。

(五)图画法。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诗歌,本身就是一幅绝好的画,而且,许多大诗人也是诗画兼长的。如苏轼、王维等,尤其是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后人对其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对有绘画天赋的同学,不妨把一些古代优秀的诗歌拿来,作为绘画的蓝本,表现出原诗的意境。要真正画出诗本身的意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缺少想象力的人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以上只是例举了一些应用诗歌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常用方法,相信,随着对诗歌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们还会总结出更多、更有效地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上一篇:充分利用《现代散文选读》的平台优化教学,有效... 下一篇:谈阅读教学中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