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适时、适当、适度”运用

时间:2022-10-29 05:19:46

现代教育技术的“适时、适当、适度”运用

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了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渡船;能有利的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填补了小学生表象贫乏的空缺,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照“适时、适当、适度”原则,合理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将适得其反。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这一点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作用点,以期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一、在知识连接点上把握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电教媒体通常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能极优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与兴趣。尤其是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红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这样,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看着单位“1”(同时银幕上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体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以感知觉为先导的,个体对感知对象的态度体验越积极,感知对象越生动、越直观,感知效果就越好。电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直观材料表现出来,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针对教学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教学重点:一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二是在能准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这就要求在组织教学时,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及时设计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辆汽车的教学课件,恰当地通过投影的抽拉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此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再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路程――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直到两车相遇的情境理解这一教学难点。这样一来,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的特征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自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思维转折处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总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照顾到小学生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地完成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获得感性认识的形象材料,并通过学生认真地观察与积极地思考,抽象地反映概念本质的属性;就必须根据课堂信息反馈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体现一定的预见性,适时地在学生的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时地加以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尽量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在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半圆周长的教学时,学生常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到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直观地展示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并通过投影的抽、拉演示及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适时的课堂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产生深刻印象。

四、在思维困惑处深化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它不仅是性质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有效依据。小学教材中不少的数学概念,是以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和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这些概念只有采用常用的类比和联想的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恰当的类比,才可达到水到渠成甚至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如期效果,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这样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只要通过投影在银幕上呈现出“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的过程,就会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做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等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遵照“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运用电教手段,绝不可以走进“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电教‘满堂灌’”的误区。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论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导入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