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02 07:10:59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1篇

近年来,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完善、管理与使用,尤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完善是走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计算机、演播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电教专用室。四至六年级班级安装多媒体,一到三年级配小推车,教室装修美观大方,内部设施到位、学校教学走上网络化平台。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校园网站,初步建立了樱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目前学校从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三至六年级开展“网络作文”实验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各年级开展电脑兴趣小组活动。各办公室配有计算机,学校行政管理、教务工作、档案、图书、财务、教科研等工作均采取信息化管理。

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管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教研组(室)的分层管理网络。校长亲自抓,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具体体现在规划制定、发展方向确立、资金投入、课程开设、研究开发等方面;中心主任具体抓,负责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使用、维修、更新,以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为各学科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并做好服务工作;各教研组(室)抓落实,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高效使用,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定期检查、考核,实施全程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避免设备的人为损坏与流失,保证教学使用,除了定人定责,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制定了各专用教室的使用管理制度、设备借用制度、维修申报制度、损坏赔偿制度等。学校为了培养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制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并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展教学研究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我们做到充分使用,提高使用率,让它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常规的“二机一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学校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能制作课件,借助于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为了使教学正常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除了保证设备无故障外,还耐心协调、认真安排好教师使用的次数及时间。为了抓住整合、推进课改,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导处经常组织年级组开设教研课,校际之间对流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以及老教师示范课等活动。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科教学已成为我校实施新课改的一个亮点。

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研究又促进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学校先后构建了语、数、外所有年级的教学资源库。学校鼓励教师资源共享,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作为教师适应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业务考核内容之一。、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首先,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科研工作进行规范的管理,教师的研究课题方案、课题指南、研究过程记录、科研考核等工作,均使用计算机管理,同时利用网络搜集教科研资料,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最新的信息。

第二,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指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或发表科研成果。

第三,“十五”课题子课题《大量阅读、以读促写、电脑作文》相结合的实验开展已七年时间,现有九个实验班。实验班学生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上电脑作文课,学生不仅能较熟练的操作电脑,而且能自如的上网浏览、下载资料,进行网上作文交流等。仅一年多时间,借助于小学生作文网平台,学生在网上发表作文三千余篇,编写有《电脑作文》共十集。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诸多优势,使得课题研究取得较显著的成果,学校先后被确立为省小语教学现代化研究实验学校、江苏省“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开发与实践”实验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发展研究》实验学校等。先后十多次接待过省内外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并作为市“十五”推广应用课题与浦口沿江小学接成《电脑作文》实验互助学校。月申报了省级电教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短短一年多时间,三个实验班老师潜心研究,一边探索一边总结,摸索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04日接受市区电教课题组专家评审,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活动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一到六年级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每周安排两节课作为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有教学计划和辅助教材,并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经常开展一些学习竞赛,学期结束还评选优秀学员。从98年起学校确立了小学毕业生“三证”制度,凡樱小毕业生需获得小学毕业证、军校合格证和计算机合格证书。

四、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了我们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对课程改革的支撑水平。

比如我校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操作与使用电脑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问题的能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课改的进程。、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有利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学的生成,有利于特色的构建。

我们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课题实验,是由最初的“大量阅读、以读促写、快速作文”到《电脑作文》,再发展到今天的《网络作文》的研究,我们借助于市电教馆提供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和功能,让学生自主作文。

《网络作文》课上,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自主交流、表达情感,自主评价、积极反馈,极大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三千多篇作文,汇编有《学生作文集》十集。《电脑作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作为市“十五”应用推广课题在全市推广。又如我校少科院小研究生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小课题研究,他们在网上查找心理教育信息,开展心理小调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设计心育活动方案、设计心理电子小报,开展自主心理教育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育研究,在全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研讨会上,我校小研究生自制课件,展示了《男生爱哭还是女生爱哭》的心育研究成果,并将其研究成果汇编成《小研究生探索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我校形成“电脑作文”和“心理教育”研究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们采取重点建设,分段实施方法,加强信息技术基础建设,适当超前。要求全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全程管理有效考核,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升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水平。近年来,学校先后面向市、区主办了《主体性课堂教学》质量调研、《抓住整合,走进课改》研讨会、《陶行知科技教育思想》研讨活动等,充分展示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成果。

五、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形成三个意识。、教学先行的意识。

学科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凡各学科教学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我们尽力满足。鉴于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更新速度快,学校发展变化的实际,我校采取“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原则,加强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98年,让“多机一幕”进课堂,建设第一电脑室,配备了各学科配套的电教材料,通过培训,引导教师自制大量的投影片,同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2000年建设第二计算机室,引进宽带网,配合多媒体设备,在各学科实施多媒体教学,同时开展网上搜集、下载信息,课件制作等培训。2002年建设校园网,信息资源库、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以“网络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各学科教学,适应课改、推动课改。、适用高效的意识。

添置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力求产生高效,杜绝设备的闲置。在建成两个计算机室,引进宽带网后,一是学校从二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设置了七个“电脑作文”实验班,成立樱小少儿电脑培训中心,从一至六年开展课外电脑兴趣小组活动。二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网上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培训。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会制作课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公开课、教研课、对流教学等,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三是教务、档案、财务、图书实行计算机管理,同时对社区开放,先后为街道干部、皮研所职工、九中华新分校的学生提供设备,开展电脑培训学习活动,协助社区举办“万人学电脑”活动,培训数千人次,努力提高使用水平。、工作超前的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前教师;学习需求分析;培养策略

职前教师又称为“准教师”,主要指即将走上教师职业的在校学生,特指在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部分高校针对职前教师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职前教师如何将技术与教学法结合并有效的运用于教学。为了更好地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和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就职前教师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笔者选用宁夏区内某师范院校在校师范生300余人,涉及的专业有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94.9%。其中男生占27.6%,女生占72.4%,女生所占比例较大,男女比例不均衡一直是师范类专业的基本特征。专业性质分布:文史类占26%,理工类占46%,艺体类的占28%,理工类稍多于文史类和艺体类,这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符合,不会对本研究调查产生影响。

2职前教师的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

2.1职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态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比较喜欢此课程的职前教师所占比例为39.46%,持“一般”学习态度的职前教师所占比例为48.28%,这说明有部分职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期望,但还有接近半数的职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持观望态度——不喜欢也不反感,还有1.92%的职前教师不喜欢此课程的学习。另外,10.34%的职前教师对课程的学习表示无所谓,即可学习也可不学习。这使得我们可以看出,职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很不乐观。

2.2职前教师期望的课程内容

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职前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是有一定关联的。期望学习图像处理与制作相关知识的职前教师人数占61.69%,主要涉及的专业有艺术设计专业、数学应用专业、动画专业、物理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专业等;期望学习动画处理与制作相关知识的职前教师人数占64.37%,主要涉及的专业有动画制作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物理学专业、化学应用专业等;期望学习音频处理与制作相关知识与技术的职前教师人数占56.32%,主要涉及的专业有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动画设计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等;期望学习视频处理与制作相关知识的职前教师人数占70.88%,主要涉及的专业有动画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科学教育专业等。不同专业的职前教师对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此时,要求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职前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侧重点稍作处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所有的调查对象对各个方向课程内容的需求都达到半数以上,这与师范专业有关系,我们所选取的调查对象都是师范生,要满足他们入职后的需求,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2.3职前教师期望的课程教学模式

对于授课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授知识,每个职前教师期望值都不同。期望采用实践操作型的职前教师人数占47.51%;期望采用案例分析型的职前教师人数占22.99%;期望采用课堂讨论型的职前教师人数占18.39%。数据显示,传统主讲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职前教师的需求,职前教师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希望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的混合教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

2.4职前教师期望的能力提升

第一,提高教育技术能力,适应未来发展。大部分职前教师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亟待提高。在调查中有89%的职前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部分中小学推广不力,与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一定关系。这说明职前教师对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非常重视,它将影响今后个人的信息素养。第二,提升综合能力,完善自身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主要培养职前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信息资源的获取与评价等能力。在调查中发现,68.97%的职前教师希望提高自身信息资源获取、评价、加工及利用等能力;59.39%的职前教师希望提高自身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55.94%的职前教师希望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53.64%的职前教师希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等。大多数职前教师希望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即为综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完善自我的信息素养。

3职前教师学习需求的培养策略

3.1端正职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态度

在社会发展与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不加强学习与提高自身修养,将无法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更无法把工作做好。据调查显示,部分职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态度大多是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意识还不够强,不能很好地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以后自身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对这门课程不是很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曾说过,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并且把教育技术视为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对教育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1]。因此,高师院校对职前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端正职前教师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不仅是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3.2构建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课程内容

职前教师既要能胜任城镇中小学教师教学的要求,又要能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的要求,他们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要高。由于不同的学科,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因此,面向全体职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将更注重过程,也并不是一定要培养高要求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而更多的是培养针对所有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2]。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对较广,这就要求学校从师范生将来要面临的实际工作出发,根据文、理、艺术各类不同学生的知识体系,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以及其他辅助培养渠道,也就是要求全体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能力要与农村信息化教育息息相关。

3.3引导职前教师使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职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或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他们的课外知识大增,兴趣也越来越广。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规则等,都是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表现,学习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信息,更多的则是多媒体信息。在人机交互时,要使职前教师领悟到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真正含义,明白自己所教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与机器打交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自然而然的少了许多,这就要求职前教师必须有超前意识,引领信息化,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3]。

3.4全面提高对职前教师能力的培养

到底培养什么能力,要加强和中小学联系,了解中小学现所需怎样的教师。因为培养教育技术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小学提供师资队伍。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同中小学的广泛联系,加强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4]。在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学科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要让每一位教师都熟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方法,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学科教师的培训,使学生感受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5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来说,教学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且走在教育的前面。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培养教育,并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玲.惠阳区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现状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曲兆东.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大学车清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马文娟.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瑞.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王柳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调查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30所学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3篇

教育信息化重在应用。教育部相关文件以及教育信息化专家都强调:要在应用上狠下功夫,在应用上有所创新;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最终达到广泛应用。

我们期待着教育信息化应用早日花开遍地。

思考一:使用与效果“用”得怎样?

在今天,已经不会有人再去争论学校计算机要不要买,或者要不要建校园网的问题了。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依然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用得如何?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

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术都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在现代教育技术较为普及的今天,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思考下列问题。

电脑在课堂:真的以教学为中心了吗?

从调查来看,除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目前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用于学科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采用以课件演示为主的辅助教学,也有少部分以网络交互学习为主的辅助教学。当我们坐进课堂仔细地分析这些设备使用的情况及效果时,我们立刻就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1.公开与观摩课:课件成为“装点彩车”。似乎不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了,不用课件上课的教师好像很落伍了,于是不管用得怎样,几乎所有的公开课、观摩课无一例外地会去使用课件,这些课件便成了装点这些课堂的重要“彩头”。其实大家都很理解教学中得根据需要来设置课件的使用,但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很多“画蛇添足”的课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课件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的甚至把课堂弄得支离破碎。

2.日常课堂教学:教学跟着课件转。这可能是我们目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现在的课件太多了,而教师们在运用这些课件的时候,却常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转”。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是根据课件来备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备课,让自己的教学思路跟着课件走,让课堂适应课件,让学生围着课件转,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教学课件提供的开放性不够,导致个性化应用比较少。有的教师拿到一个课件后想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但有些课件没有源程序,加上一些教师技术能力不够,用之不到位,不用则可惜,所以经常被课件所困。

3.课件本身:不成系列单独作战。目前我们所用的课件大多是针对某个单独的教学内容的,有计划有系列地根据教学内容呈现的体系而设计的课件则较少,加上课件制作本身所运用的软件比较多,不同版本课件之间的互通性较差,成为课件系统化运用的一个瓶颈。

因此,以教学为中心的课件运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也就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挑战与更大的空间。

网络在校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校园计算机网络是为学校各类人员服务的,它可以有多项功能,比如管理、办公、教学、通讯、学习、查询、交流、娱乐……看来功能强大的网络到底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似乎一切都在变,过去校园公告的黑板不见了改成了网络,过去写的教案放到了网络上,以前写在黑板上的生字打在了大屏幕上……还有什么呢?如果我们来拷问一下,扔在校园网上的那么多钱带来了多少回报?估计是许多人都要出一身汗的。因为投入太多,而真正“产出”的却太少了。

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校园网的应用是一项“多出来的工作”,这倒并不是否定校园网应用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好校园网应用是在正常工作之外的一件“多余事”,它算不进工作量也不能给自己的业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于是,在许多学校,校园网的应用还是成了几个人的事,学校建网站也无非是个“宣传窗口”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校园网的真正应用还“远得很”,因为我们还没有走过最原始的阶段,我们无法预料网络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形态,但如果没有全员应用的意识,那么校园网就不会给我们的校园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校园网也就成为只是“建在校园里的网络而已”。

资源为教学:我们解决实质的问题了吗?

凡是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或者以区域为单位建成的城域网,多少都有教育资源集中在服务器上,而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们花了不少力气,购买了服务器把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资源整理出来,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却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当然不是因为教师们不需要这些资源,真正的问题是,资源建设与实际运用似乎是“两张皮”,这就如同火车的两条铁轨,始终“各走各的路”。

资源为学校解决了实质性的问题吗?答案至少是不完全肯定的,因为很多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资源并不能快速且方便地找到,而其中要强调的是,“校本”资源的建设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给教育资源打上学校的烙印”,一方面让我们建设的资源“校本化”,另一方面根据应用的需要去选择资源的积累。

思考二:管理与成效“管”得如何?

以我的理解,学校中的“管理”二字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理”为主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服务”或“帮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事实上更是如此。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过程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是学校建设的规划问题。以我们建设的经验来看,对学校来说,三年或五年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发展规划”对学校来说无异于一份宏大的发展蓝图,其中不仅涉及到数十上百万的资金问题,更涉及到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及应用效果等多项综合的涉及学校发展的整体数据与成效,一份合理且适度超前的规划与学校整体规划一样,不仅能指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而且能大大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规划很难做,做好了要实施更难,但如果没有规划就会处于“今年不知道明年”的状态之中。在我看来,这份规划不仅要做,而且要校长亲自参与。

与此同时,无论从建规划还是实施规划,无论是搞培训还是抓应用,都要从校长开始一级级往下落实。如果校长重视且有法,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会一天一个台阶地向上走。

其次就是过程性管理的问题。要搞验收了,热火朝天地抓一通,要抓考核了,夜以继日地忙几天,或者为了某个什么证什么牌之类的加班加点,这些都容易做到,糟糕的是,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这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给全部的教师配发了计算机而整体应用的水平和效果还是不见得怎么好。

原因何在?那就是过程性管理的问题。针对教师整体或个别的问题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就是过程性的管理。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过程性的管理制度,或者有没有制度不重要,而是有没有这样的措施,哪怕是计划中定下来要做事都行,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去落实。

最后还有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持之以恒的问题就更简单了,“常抓不懈”,把要求与考核消化在日常的各项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之中,这样的落实才能有效与长效。

思考三:培训与成效“学”到哪里?

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培训更是如此,用都不会,怎么能谈用好呢?无论是分层培训还是统一的培训,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一只菜鸟都起飞”。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到哪里”?换句话说,必须要学会哪些本事呢?我们可以来概括一下。

1.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媒体技能)。这是一切的基础,对计算机本身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的一切操作技能,包括会进行系统的基本处理与维护,能对文档进行基本处理,能进行图片的一般处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在各项工作中的运用等。

2.熟练的网络运用技能。网络操作技能包括的范围很广,就教师来说,网络操作技能除了能熟练地进行网页浏览并进行下载上传之外,还应该能进行有关FTP的熟练操作、网络查询与基本的处理技能,如果能自己制作网页就更好了。

3.特别的软件处理技能。在掌握一般共用软件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至少掌握一项比较特长的项目,比如能熟练地掌握图片处理的某一软件技能(例如PhotoShope),或者能运用某个软件比较熟练地制作个人主页。

4.专业的学科整合与研究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让技术发挥充分的活力,技术的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

5.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可用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的分类处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工作之中。

现代教育技术怎么学?两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学以致用”。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我们必须强调“学以致用”,一方面学了不用会忘记和生疏,另一方面学了不用就不必学。反过来,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巩固,才能越学越好。

二是“边用边学”。在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会”,因为用了才发现不会,发现不会而又想用,所以就会去学,而这时候学的动力就会特别足,学得也会特别快。

思考四:应用与特色“强”在何处?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其实就是应用特色,或者说应用程度的问题。应用要成为特色其实很难,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用好是完全有可能的。用句简单的话来说,让所有的技术为教学服务,就是学校最应有的特色。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以校园网应用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校园网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可以让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无处不在,把应用推向学校管理的各个角落,铺满整个校园;反过来,校园网络也可以让学校管理无处不在,用网络的触角把管理推向纵深。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是管理自身的网络化,二是管理手段的网络化。管理自身的网络化是指按照学校管理的规律,科学地组织管理程序、内容和方法;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是指管理的实施与过程的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网络化的管理,并逐步使管理在网络中从“有序”走向“无序”,这里所说的无序,是指自动化状态下的无序,即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学校管理也会从线性的管理到非线性的管理,而这正是我们的管理希望实现的目标,最终使学校管理成为立体的管理网络。

比如,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规范起来,而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的产生。

校园网与教学应用

真正要在教学中用好校园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决了观念问题,解决了硬件与设备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解决了软件与教学软件问题,解决了应用的问题,才有可能让网络走向教学;只有让网络走向教师、走向学生、走向课堂、走向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谈走向教学。

1.教师备课。教师备课的网络化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可以从网络化的程度不同把备课的网络化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教师备课资料的网络化检索,即教师个体在进行备课时,通过网络查询并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准备,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只要教师愿意并坚持这样做,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二是教师备课过程的网络化。备课过程的网络化,是指通过网络来实现备课过程的共享,这种“示众”式的方法,对教师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放下思想包袱,精心地设计网络载体,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教师备课的网络化还可以有其他的很多方式,这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

2.课堂教学。网络进入课堂,作为尝试,已经有很多教师成为先行者。但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在中小学,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实践探索。

首先还是网络建设的问题,网络要能够进入普通的教室,当然也包括硬件设备;另外,学生机房的建设在中小学还远远不够数量,不同类型的课需要不同类型的建设方式。其次是网络资源问题,网络资源现在尽管很多,但杂而乱,真正适合中小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不多,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起努力,当然学校需要做的工作更多。第三是教师技能与整合能力的问题,这也成为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

无论如何,尽管网络化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困难,但从不断的尝试中我们体会到,应用得当,计算机网络可以让课堂成为生动的、开放的、交互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3.学生学习。即便我们还不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全面的信息化环境,但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引导性的帮助。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4篇

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系统方法论。通过系统的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促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关键词: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促进

“技术”一词通俗来讲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教育技术”可以定义成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系统方法论。通过系统的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促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名称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主要的概念有四种:一是美国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二是日本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对教育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三是英国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在改善学习过程的系统、技巧与教学工具,是系统的利用现有经验和知识来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方法。四是中国教育技术定义,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教育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

通过对主流国家教育技术定义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教育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技术是为了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二是教育技术是有型的物质媒体和无形的智能技术所组成的方法与手段的综合体。三是教育技术是具体化的方法论,是有型的、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四是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这些特点反映出世界范围对教育技术的普遍观点和理解,通过总结这些特点,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与实践过程,并进一步明确了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过程设计是现代教育实践领域的两个主要途径。在这个两个实践领域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闭合的教学过程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活动。教学媒体是教师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信息。这四个因素在教学系统中相互组合,互为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其他因素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只有使系统内的四个因素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显性因素,诸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因素,都是教育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以此来反映教育技术的实践状况。

三、教育技术的目标

诚如前文所述,由于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众多,故为了掌握和控制教学过程,教学研究者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的最终追求目标归结为“教育过程最优化”。最优化实际上就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要求

教育过程最优化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整体出发,合理安排、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最终达到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例如,在选择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不但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还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整体考虑,考虑教学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因素师范协调一致。需要明确的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设计,而是从现有学情、教学条件出发的教学设计。例如,微课在某些方面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并没有微课教学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下载平台或其他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

(二)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特点

1)最优化是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2)最优化是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所确定的相对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而不是理想状态的最优状况。3)最优化就是教学管理的方法论。因此,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是必须实施教学设计,以对教学各要素进行周密的考虑,确定教学实施过程,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从而真正的将教育过程最优化融入到整体教学系统中考虑。

四、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的促进

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的进步是教学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全方面的进步。因此,教育技术的实践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使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达到统一。

(一)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技术支持

民主教育、个性教育、国际教育、终生教育是现代教育所主张的思想。教育技术通过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实现教育资源的民主共享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搭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为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构建数字学校和数字课堂,为实现教育的终身化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育技术是“教与学”教学模式相互转化的动力

教育技术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为实现教育个别化提供了支持和可操作性;教育技术中的媒体和数字资源实现了个别化学习环境;教育技术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技术与现代高职教育

现代高职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技能,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根本培养目标,更进一步的发挥高职教育的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与开放性,最终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充分发展学生智力,能够创造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传递,有力的助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

作者:姜涛 魏伟 袁立敏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资料:

[1]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策略与思考[J].刘成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06).

[2]石志勇,陈遇春,江珂珂.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08(52).

[3]郭清华.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时空,2008(03).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5篇

《现代教育技术》(CN:11-4525/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王建文,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现代教育中心教师,湖南 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C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78―03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李海波,金贵朝,200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客观上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程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处于教师、学生、教室的封闭式环境中。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正在改变,具体表现在:(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同时,随着各种交互式课件的开发运用及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尤其是随着网络便利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而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学习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学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大学等新概念将会逐渐成为现实。(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为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学生只有死知识,没有活能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获得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求异、敏锐观察、丰富想象、体现个性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模拟仿真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定学习步骤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学习进程统一的限制,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进程的主动权。计算机还可以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况和效果,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实现的环境。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加德纳强调采用不同新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地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而多样化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创新教育的实现

建构主义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它能创造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辅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师讲、学生静听”转变为“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和意义建构”。基于这些教学过程要素重组的教学模式,是由信息技术提供的,它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核心,它不否定

知识教育,但它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和灌输,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实现意义的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有机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建立起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信息等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的由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突破时间、空间约束,学生可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审视信息,筛选信息,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信息双向交流为中心,以强化实践环节为中心,使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启首创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若干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对教育技术作出合理的定位

传统教育仅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2)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一种辅的技术手段,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或仅是把信息教育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而已。

针对上述教师自身素质缺乏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可能。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显示内容体系。教师可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集中归类,制作相应的CAI课件,展示立体多维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利用CAI课件超文本交叉连接的特点,多次重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显示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师生双方都可以利用多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汲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优秀的教辅材料,充分挖掘课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课程内容不断延伸到课外,与生活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技术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要借助于重要中介即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所以在丰富教师知识背景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加大实用型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软件资源的支持。部分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结果必然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购置设备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以防盲目追求“现代化”,导致设备购置后闲置,同时在加大硬件投入时,更应注意软件建设,如加大各种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

另一方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行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仍然沿用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将课堂“搬”到网上而已。这种远程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学,所以,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应该实行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情境,优化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增加教学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通过远程计算机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节省课堂上讲授板演的时间,而且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态为动态,表征真实的情境或接近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提高教学的深刻性和启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实现个体的素质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自觉地学习,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外在的学习活动上,更体现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与积极主动的思维上。自主学习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来自学生的内在需求;二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三是学生善于学习,会计划、调节、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四是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能在学习中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风格不一样,同样是自主学习但采取的形式、方法、类型等却各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自主学习,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多样化的,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匹配;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指导也应因人而异,针对其特点,扬优补缺,实施差异教学。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实现个体的素质发展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有之义。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1、体育教学分类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可分为:一、体育基础、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知识的介绍,这部分内容以室内课为主,全学年授课时数约为16课时,占8%左右,二、运动技术运动能力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室外实践为主,全学年授课时数约为160课时,通俗的说:体育教学不外乎室内课与室外课两种主要形式,其中体现体育教学特点的室外课占90%左右,传统的教育技术譬如录音机、节拍器、小黑板的运用在体育教学室外课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室外教学中不是以实物、软件的形式所存在,而是教师、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教学教育学习中,通过计算机得以获取各类资料、信息并加以分析后在课堂教学、学习中加以运用实践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种精神,课程目标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中都有例如收集参与体育活动的信息、观看体育比赛、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方法的能力等表述。但是在体育教学室外教学中,短短的45分钟如果一味的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忽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空间性,其身体锻炼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曾经某地体育课要求将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随之就出现了将电脑小推车搬到操场上,全班同学在8台电脑前通过操作了解动作的结构、练习方法,选择不同的难度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也有不少同学经常到电脑前浏览并且模仿动作,看似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仔细分析一下,第一,在日常教学中,不可能将电脑至于室外阳光下操作,不便于学生观看,其二,安全问题值得忧虑,试想,在操场上8、9台电脑工作要有很多的电源,而学生分组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问题更加突出,其三,就体育教学的特点来说,学生的练习是关键,如果用大量的时间去操作电脑,查询资料,就失去了体育活动的实践性,也就到不到身体锻炼的根本目标。但这并不是说体育教学就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是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考虑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室内课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室外教学要根据场地条件、教学内容、地区差别有选择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体育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内容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五个部分,一些基础的体育活动活动内容都列入其中,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动作,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必不可少,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体育教学的特色,但是一些动作例如:跳远的腾空动作、跨越式跳高中杆上动作等类似的不能分解的示范,可以考虑运用软件进行展示,一些便于分解示范的动作完全可以由体育教师完成。而且由于新课程标准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所以在室外教学中,不必刻意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运用,不必完全打破体育教学合理的结构。可以向同学们布置利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使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通过媒体、电视等其它传播渠道来获取所需内容的预习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1多媒体技术在集体项目教学中的运用。

集体项目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对如何配合的表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从一个总缆全局的角度来阐述每名学生在集体项目中所处位置及所应发挥的功效,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何作出正确的应对。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之前就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训练效率。如在学习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级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3.2多媒体技术在个人动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套运作在教学中要拆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教学,最后再将分解动作串联成完整动作,在这一过程中,难点是动作的串联和衔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串联和衔接动作明确的表现出来,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如在进行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课件辅助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首先采用从体操大赛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其次我们把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将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动作拍下来,与教师的正确动作做对比观看。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为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3.3多媒体技术在裁判教学中的运用。

裁判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很少,制约学生裁判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录制相关比赛项目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剪辑,去掉裁判评判部分,做成课件形式,在理论教学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裁判,教师根据学生模拟裁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裁判的现场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5-01

摘要: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技术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界定

教育技术的概念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科学概念应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它内含有型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4年美国与技术协会在总结将近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狭义的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五阶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基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和应用的保障。从整个过程上看,教育活动就是主体间信息传播的活动,信息所依赖以传播的主体是――媒介,传播之于教育,如同劳动工具之于生产,人类社会的变化因为劳动工具的变化而更迭,同样,教育形式的变化也因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历史上共有4次信息媒介革命,教育领域也因此发生了4次变革。而现在正在进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它将带来传统教育的一次根本的转换。

第一阶段,口头语言阶段,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教育的手段主要依靠简单的声音、动作、生产劳作本身来传递信息的。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现在成为教育活动中一种最古老、最有效、最间接的主要传播技术,人类的任何教育传播都离不开语言技术和形体技术。

第二阶段,文字传递阶段,在原始时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所分布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简单的口传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略微复杂的信息传递需求,这时手工文字出现了,希腊人创造了新的表达符号――字母文字并且誊写到羊皮纸上,随着这种手写载体的引入,也随之掀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印刷时代文字传递阶段,印刷时代的到来无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印刷技术的出现,大量印刷品的面世使书籍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文字教材,不但丰富了教育形式,而且节省了口传阶段的时间和精力,印刷技术在教育技术史上影响深远,印刷技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四阶段,电子传播阶段,语言和文字出现后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物质手段,然而,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让世界缩小成为一个“地球村”,从简单的文字书写到影像书写,人类进入了高级的语言传播时代――视听时代。“视听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丰富了视觉的冲击,加速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第五阶段,数字传播阶段,今天我们的时代被称为“数字的时代”,不错,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出现标准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逐步成熟。这时,互联网作为所有传媒技术的集大成者来到了这个数字时代,它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表达符号准确丰富、支持互相传播的功能,彻底改造和变革了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者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学形式又是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让原本单一乏味的书本教学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这样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丰富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简单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方法时尚化 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模式直观化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学生学习兴趣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后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的内在动机,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师生交流平台化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生间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方便了师生的沟通。

2.现代教育技术妨碍“教育”的发展。

以“技术”为中心,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迅速,不断的推出新的教学技术方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培训,也只是提升了技术水平,忽略了教育与技术的衔接,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对学生的健康也造成影响专家认为长时间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不足使用电脑的人普遍患有干眼症,即容易眼干、眼红和疲倦。另外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导致颈腰部的发病率大大增强。颈腰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压力增大,会引起颈腰部慢性疼疼和僵直以及椎间盘突出,同时还会诱发腿疼、麻木、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社会应用脱节 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宏观,作为教学设计模式提到的一些环节、要素,理论讲的头头是道。可这些静止的、有限的理论一旦和具体的、动态的、多样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即使教学专家也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

四、结语

受时间、资料、个人能力所限,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的影响问题本文对其剖析不够深入,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手段问题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待于日后继续予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正风.走向科学技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主体教育

一、现代教育理念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传授知识过渡到主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从而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实现。“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客体教育观的体现,把考试视为最终的目标,应试教育的误区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素质教育”则以主体教育观为主,把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整体,使之最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发展。“素质教育”中包含“考试”,但“考试”是手段,是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中有“素质”发展,但这是选拔的需要和“副产品”。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使教育以人的素质智能培养为目的,知识技术的传授是基础,重在培养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科素质和研究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全面素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主体教育两者的密切关系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有学习、研究、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宽的多向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体现出主体教育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正朝着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培养与完善学生学习主体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由此建构有效体现主体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培养与完善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借助书本教材和其他媒体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就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对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同时传统教育模式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极大的阻碍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且自主性和积极性很差,显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现代教育技术的提出极大的改变了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围绕着学生转。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多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方式,非线性地组织教学信息,这和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符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学信息非线性化的特点自由联想和选择不一样的路径,完成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多样化学习方式是培养与完善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保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由于网络技术的大量投入,使教学不再受到地域和时域等因素的限制,这样使学者在学习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性格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学习时间、学习地点都可以自由安排。有利于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目标。目前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采用的是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网络技术使课堂教学环境更加有活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学生不再是受控制的对象,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可以同教师一起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和控制者,有效的发挥了师生的主体性作用。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喝完善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小到家庭、个人。因此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课堂上或者是其他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巧妙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课程整合中,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科学分析信息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M].1997.

[2]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电化教育研究[J].2000,(3).

现代教育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教师 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高速发展,顺应社会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也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促使我们必须对现代教师素质的内涵及其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1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2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育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2.2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传统的文字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表格,不能用声音、图象、动画一体化地表现教学内容,并且教学内容仅能依托摘要性的文字再现。教学过程则无法复制,使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受到很大局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声像并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进度自主地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

2.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代替教师进行整门课程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使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纬度展开。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时,而不像传统的教学手段费时又费力。

3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加速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步。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也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

3.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即硬件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更要有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信息时代,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育信息化、人本化的进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既要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新的传播工具在教育中的运用,又要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新的智慧手段和思路的加入,并意识到这可能蕴涵着一场新的学习革命。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单一;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调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教师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如果不更新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也就无从谈起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

3.2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现代教师应提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参加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教师要提高信息素养,要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技术上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CAI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并要求根据教师所任学段详细讲解和剖析一个典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SC的电子备课系统,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自己的教学任务主动利用媒体网络教学,如利用常用的应用软件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制作网络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性、趣味性、可控性、可操作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下一篇:技术创新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