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

时间:2022-10-29 05:10:51

国内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

提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国内保险公司现状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产品同构;恶性竞争;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不灵活。在保险公司最注重的营销方面。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营销员管理体制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松散管理,营销人员和所服务的公司之间只是简单的合同,报酬是佣金制,这种边缘人的处境地位,造成了营销人员归属感不强,营销队伍流动性极大,虽说宽松的行业环境有利于营销队伍的成长,但是这并不代表就要实行宽松的管理措施。单纯追求佣金多少的发放形式使得部分保险营销人员变得唯利是图,为了拉进业务赚取佣金,不惜哄骗保险客户牺牲保险公司的声誉。还有因为公司下达的保费任务压力,展业时不求质量,对公司欺瞒客户真实情况,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从而在赔付时发生纠纷,这样就给很多投保人和保险公司造成了损失。

2、产品同构现象严重。目前,保险市场运行的许多险种针对性和适用性差,条款设计缺乏严密性,不能很好地满足投保人多方面的需要,甚至成为积压和滞销的淘汰产品。并且,如果企业要研制出自己的产品,必然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而这样做将会延误抢占市场的先机。因此,各保险公司均奉行模仿战略,难以实施差异化战略。例如,在寿险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命争夺、抢占少儿险市场;在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财产、车辆、货物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至于责任、信用、保证险等,都处在亟待发展之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各保险公司险种结构相似率达90%以上。这种状况导致了保险公司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造成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的同质化、产品的同质化、销售方式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3、竞争不规范,习惯于恶性竞争。第一,擅自提高或降低费率、扩大承保责任,增加无赔款返还。在一些主要险种中,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性、掠夺性的竞争行为。如,提高或降低机动车辆保险基本保费或提高宣传品档次,变相提高或降低费率。第二,超规定比例支付保险手续费。以航空人身意外险为例,多家寿险公司竞争这一业务,手续费竞争攀升,甚至高达70%以上。第三,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开办新险种。第四,虚假承保、逆向保险。有些基层保险机构为了完成保费任务,甚至通过承保、退保、再投保等虚假承保的办法增加保费和业务量。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保险公司竟为出了保险事故的企业补办保险手续,补签保险合同。这些不正当竞争、违规经营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加剧了保险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使某些险种隐藏了严重的支付危机。

二、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形成原因

1、我国保险公司真正商业化的时间短。我国保险业虽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中途历经挫折,几经停办,真正有长足的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至今这30年左右。而实质的商业化阶段应该从打破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的太平洋公司的成立,即1988年算起也只有20年的时间。到2007年底,我国保险密度仅431.4元,保险深度为2.8%,而且保险分布不合理。我国保险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还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大部分中资保险公司寻求到了上市的道路,管理理念与体制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目前国内中资保险公司在人事、用工管理上还束缚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阴影之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部分保险企业也转变了观念,但与整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保险潜在需求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2、我国保险公司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证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由重大创新引发的。但总体上看,我国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一是缺乏创新意识。如在产品开发中,照抄照搬国外的产品,不考虑中国国情,不重视吸收和再创新,使得产品脱离市场需求;二是创新体制不健全;三是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有待完善。

3、诚信原则在保险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问题,一直困扰着保险业界,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影响中资保险公司诚信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没有形成一整套能够对竞争主体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二是在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诚信度;三是没有统一的有关信用度的认定机制,缺乏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措施,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状况难以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四是在保险业内部,有关信用的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信用信息也未能得到综合使用。

特别是保险人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承保容易、索赔难。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保费收入,在承保时不按业务规范对被保险人及其标的物进行审核,甚至对于明显不符合承保条件的被保险人给予承保;等到事故发生后,再以各种借口拒赔,或者故意拖延赔付;其次,不能严格履行保险合同的责任。有些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随意改变保险合同的内容,降低赔付标准,引起保险诉讼;第三,保险人的误导。一些保险公司疏于对人的管理,使得不少保险人为了追求佣金而不择手段,展业时不能全面、客观地介绍保险产品,而是采取夸大保险功能和责任范围、对保险除外责任不讲或少讲的方式诱导消费者投保,少数保险人甚至私吞、挪用保费;第四,保险人的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当前,保险人经营中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使保险行业信誉受损,一些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不信任,已经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1、建立有竞争活力的、开放式的保险寡头市场体系,积极组建大型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属寡头竞争的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寡头市场,最后的发展取向是垄断竞争市场。这是因为,首先,保险业自身最低的规模经济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保险市场主体尤其是有实力主体的有限性。其次,保险业明显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再次,中国保险业有选择、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性开放策略决定了内外资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大规模地进入保险市场。最后,保险寡头市场也是市场结构稳定的基本要求。大型保险企业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其金融产品的销售成本、开发成本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从而出现规模经营效应。

目前,有两种组建方式:一是在法律的许可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组建控股(集团)公司。寿险子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保险销售子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来实现集团化经营。以人保集团为例,2005年人保健康、人保寿险、中盛国际、中元经纪四个子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中国人保已经由原来的一家公司发展为人保控股及其8家子公司(含中盛、中人、中元三家经纪公司)的保险集团,业务经营由原来的非寿险发展到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领域。二是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三者之间的混业经营。我国目前存在的此类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主要有:中信、光大、平安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的控股集团。其中,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最为典型,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其金融资产约占公司总资产的81%,控股或拥有的子公司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

2、注重企业文化创新。相当多的学者将创新力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缘于技术或产品专利给企业带来的市场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在保险市场上是难以形成和不可能维持的。迄今为止,险种是不被赋予专利权的。某个保险公司一旦销售新险种,其他竞争者很快就会“仿制”出来。这种不产生排他效应、品牌效应的创新力是不可能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但是,险种的易“仿制”性并不意味着保险产品具有易“仿制”性。一个完整的保险产品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保险单,而是涵盖涉及保单销售全过程的推介和服务,甚至涵盖保单设计中的某些工作,如对客户需求的调查。这些推介过程和服务内容将展现出保险公司的文化竞争力。

产品是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媒介”。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它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在当今生产和生活条件下,这种效用不仅体现为消费者生理上的满足感,更体现为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感,在某些产品上的消费还体现为优越感。越是生活富足的时代,越是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产品,消费者就越是注重心理上的感受,这种“心理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保险产品的消费更是如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险产品的消费分为三种:一是转嫁风险、减少损失以确保生产或生活稳定,满足安全需要;二是借助特定险种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满足发展需要;三是借以展现个人生命价值或财产价值,满足尊严需要。可以说,保险产品作为保险公司运营的核心,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为文化消费品。因此,经营保险产品就是经营企业文化,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间的竞争。

3、注重诚信原则和保险服务质量。保险产品是一种带有期权性质的金融产品。但是,交易却不像其他期权产品有确保交易公正而顺利完成的中介性清算组织制度。保险交易双方在保险知识和交易对象的信息上处于完全不对称的地位。在交易中,被保险人个体相对于保险公司组织处于谈判劣势境地,这些因素就导致公众对保险抱有怀疑的态度,而已参与保险交易的被保险人一旦感觉交易结果不如他的预期,他就确信是保险公司欺骗了他,并且将他的“受骗”经历在周围广泛宣扬。一旦保险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这种负面的“口碑效应”必然对保险公司的生存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对于开放市场中的保险公司而言,诚信意识的强弱就是生存力的强弱。保险公司必须建立深入每一位正式员工和每一位中介人骨髓的诚信文化。这种诚信文化,不仅要求保险公司对客户讲诚信,还要求对保险监管机构讲诚信,上市公司对公众股东讲诚信,也要求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讲诚信、进行“善意竞争”。

保险产品是一种服务型产品,保单的售出并不意味着一笔保险交易的完成,恰恰意味着一笔交易的开始。在整个保险期间,无论是否有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都需要“关爱”它的客户,这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售中和售后服务是保险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从保险中获取自尊和成就感的客户来说,保单只是载体,服务才是实质。险种可以“仿制”,但服务质量的好坏则全凭公司所有员工一言一行的汇聚。只有诚信的服务、及时的服务、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增强公司的亲和力,才能为公司赢得潜在保险需求者的青睐。

(作者单位:河北银行学校)

上一篇:丰田生产物流方式对提高自主体系经营能力的作... 下一篇:国内汽车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