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儿童科学启蒙图书的探索与创新

时间:2022-10-29 02:36:56

入学儿童科学启蒙图书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以下简称《上学就看》)是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编纂的彩图版儿童百科全书。它采用图说知识、图文双解的表现形式,对6-9岁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帮助孩子快乐认知,迈好学习的第一步,让他们顺利地从非正规学习阶段过渡到正规学习阶段。《上学就看》自2002年立项,历经三年半,近百人参与撰稿、审稿、提供图片,众多编辑、设计、美编核心团队精诚合作,于2005年9月出版。《上学就看》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出版界和读者的好评,这套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上学就看》是一套中国原创的科普启蒙百科图书。其编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编纂理念的创新——贴近儿童.把握过渡.快乐阅读

《上学就看》是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编纂的彩图版儿童百科全书。在编纂此书之初,编辑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认真研究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学前的自由式、兴趣式认知向学校的正规化、学科化的认知过渡。让孩子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并迅速适应现代学校的学科教育要求,同时又能保持和进一步发展孩子求知的强烈兴趣,是所有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就想编这样一套书,当孩子读了这套书后,会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感兴趣,能更积极地向老师提问,也勇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会更多。这样孩子能顺利地跨过学校的门槛,同时也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好人生初学的基础。这也就是我们为此书所确立的编纂理念。

内容设计的创新——中国特色,人文精神,儿童本位

《上学就看》是一套原创的图书,与引进版突出的区别就在于它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为了让这套书贴近中国儿童,在框架总体设计上,我们把中国内容作为重点,以中国人的观点、视角解读和传递知识。《中国家园》是一个分册,收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主题,从地理、历史,建筑到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再到今日中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中国的相关知识,传达了爱家爱国的情怀。书中将“中国心”渗透到各相关部分内容的编排中。把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揉合也是本书内容上的一个创新点。品德培育、情感熏陶、习惯养成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一部好的童书应注重对儿童心灵和情感的启蒙。我们在设计知识主题的时候,把对人格的塑造、对儿童品德的培养渗透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中。在内容的选取上我们注重培养儿童爱护自然、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每个知识主题和知识点,每幅漫画和每个互动,环保理念都融入其中。

儿童是这套书的主角,“童年生活”“儿童的权利”“学校”“家庭”等主题页是特为他们设计的。通过图片、文字和好玩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温馨的家庭生活和有组织的学校生活,用儿童画表现他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告诉他们儿童所拥有的权利和要承担的义务,以及自我保护、安全常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意在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儿童本位的创新设计。

知识表现形式的创新——图解知识.多种功能,启发探索

对于知识表述,《上学就看》不是一般科普图书的平铺直述,也不是传统百科全书的条目形式,而采用了跨页面知识主题的形式,以主题表述知识。利用页面的灵活性,在主题内容的展开上,适应儿童的思维特点,把知识打散,将相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的知识展示,以此来激发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有效地传递科普信息。

开篇见图,给小读者的第一印象直观形象,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书里有很多他们不知道、没见过的知识,熟悉的是彩色的图,直观生动的画面。这些图画的功能是传递知识信息,它本身要具有美感和故事,是直接的、新鲜的、刺激的。读图,丰富其想象力,吸引其阅读文字和知识;读字,吸收知识内容,增加理解和创造力。从编辑角度讲,儿童百科的编辑制作不是更容易,而是更难。一般百科全书有两三种字体,多的四五种字体,《上学就看》包括中文、汉语拼音、英语有18种字体,一般百科全书的图有三四种——照片、线条图、地图等,《上学就看》的图有照片、手绘写实图、剖面图、手绘地图等十多种。把这么多的图片和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兼顾到知识的递进、画面的变化,确实需要编辑的创新思维和业务功力。

设计制作的创新——情景设计,画面丰富,注重细节

精美的画面、艺术的熏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读书是一种习惯,如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让他们在读书中感到快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上学就看》为此煞费苦心。在图文设计中追求情景化设计,在场景中认知。图的变化很多,小读者翻阅时,丰富的画面是有韵律和节奏的,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图不仅猛一看要好看,还要有意思,还要耐看、吸引人,给小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在版面设计时我们以游戏、情景和引导、启发为主,避免说教。《上学就看》书名的创新,更是抓住了儿童认知过渡阶段的特点。“上学就看”,朗朗上口,具有号召性、趣味性,还有启发作用。家长、老师,尤其是孩子们会体会到,这个“就”字的含义很多,说明应该立刻、马上去看,表现了一种必须、必然性。书名不仅明确了读者对象,而且具有品牌效应,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编辑流程的创新——编辑主导,美编协同,专家把关

通常以文字为主的图书在编纂过程中,文字作者撰稿、编辑文字加工、美编配图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但这种编辑流程已不适应编纂以图为主的儿童图书。《上学就看》打破了一般图书编辑组稿、作者写稿、继而审稿、排版制作的编辑流程,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编辑为主导、小读者为依托、美编协同制作、专家写稿和把关的编辑流程。编辑工作贯穿始终,先要设定框架和知识主题,和作者确定知识内容,然后根据作者文稿与美编一起设计表现形式,并提供配图,对初步设计好的样张提出修改意见,在样张上改写或重新编写知识点和知识内容。为了编好这套儿童百科,我们首先搞市场调查,摸清行情;继而召开科学、文学、教育等各界专家的座谈会,从内容和形式上探讨编纂理念;为了搞清楚相应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点,我们在做好一部分样张后,与北京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搞问卷调查,让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我们的样张评头品足,分别打分;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还与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美术老师和学生建立联系,全程与小读者零距离编书。

儿童百科也是百科,百科就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知识的解读要浅显,但决不意味着降低要求。为此我们请专家当作者,作者中有大学教师、医生、画家、记者、科研工作者。另外,这套书审稿者都请专业人员来做,审稿者中有原中戏的院长徐晓钟、动物所所长王祖望、科考专家位梦华、环保专家郭耕等。由专家组成编委会,全程介入,全程指导。小读者的参与、图文作者和编辑的激情创作、专家的严格把关,使这套书既有创新,又保证了高质量。

《上学就看》坚持以儿童为本,让孩子快乐认知、顺利过渡,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我们把创新精神体现在书的全貌和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创新才是这套书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

(作者单位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上一篇:打开美食类图书策划的黑匣子 下一篇: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