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29 01:35:49

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 要:网络语言因其新奇怪异、富有创造力的特征征服了广大学生,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形式,对学生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 学生作文 影响及对策

所谓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的新形表达形式。

网络语言以其快捷性、丰富性、自由性、互通性的鲜明特征,迅速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的新宠,并以不可抵挡之势大量地涌现在学生作文中,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给学生作文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给我们传统作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让我们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网络语言的前卫性,增强了作文思想的时代感;网络语言的直观感性化,使作文的表情达意更能贴进现实生活;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也充分展示了写作者积极叛逆与率真性情……但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虚拟、自由等特点,也给学生作文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负面影响

1、词汇的不规范。

一位有着多年网龄的“网虫”把网络词汇语言概括为“网络词汇=汉字+数字+符合+外文+其它”。如今已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用同音或谐音字词替代通用字。例如:用“偶”替代“我”;用“斑竹”替代“版主”;

②、用字母替代通用字。例如:用“MM”替代“妹妹”;

③、用数字谐音代语。例如:886(拜拜了);4242(是呀是呀);

④、用动物名称指称人或事。例如:“恐龙”是丑女的意思;

⑤、新造词语。例如:“东东”是指东西;“PK”是指较量;

⑥、用符号表示情态。例如:“(-)”表示神秘笑容。“(Zzzz……)”表示睡觉;

⑦、用形象说法表达意思。例如:“拍砖”是批评、点评的意思;“灌水”是指发些无关紧要的帖子。

看得出,网络语言新奇怪异,对学生颇有诱惑力。而且,学生追求猎奇、讲求快捷、刻意创新、张扬个性的心理,令到他们觉得网络语言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他们争相运用网络语言作文甚至对其发展推波助澜。如“偶今天心情很好,一天早喊醒呼呼的GG 一起上街,我非常稀饭和GG在一起,我们吃完KPM后去200玩……”,这样的网络白话文总是让老师家长们不知所云。而当这些网络词汇不分语境、不分类别、杂乱无章地涌现在学生作文中时,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冲击,给汉语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表意的模仿化。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学生的新宠,他们在作文中或极力模仿,或乐此不疲地加以引用,以代替自我表达。如写到“珍惜”,就是“曾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写到“相遇”,都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写自己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说:“我喜欢翁美玲,自杀了;喜欢黄家驹,摔死了;喜欢张国荣,跳楼了;喜欢梅艳芳,病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一样的句式、相同的口吻、固定的表情传递出来的不会再是独特的生活体验。“一种新格式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后,就连表达爱意都有程式化的固定格式,大量的公众概念被重复使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个人体验,使个人失去自我,无法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作文中大量地运用这些网络流行语来表情达意,最终会让他们失去自我独特体验。

3、情感的宣泄秀。在网络情境中,由于身份的缺场和隐匿,造成一种“无序”的社区,网络语言就有了很大程度的随意性,有时成为人们的一种自我宣泄方式。但这种宣泄受到学生的追捧,学生对网络语言传递出来的梦呓般的痛苦、自恋式的忧伤、无助样的绝望和超脱现实的梦幻特别敏感,并对这样的情感津津乐道。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情绪带到作文中,在作文中苦心经营美好爱情故事,描写梦幻般的世界,抒写心中无言的痛,流露出一种无奈、忧伤、落寞的情怀,作文成了网络情感的翻版秀。

二、网络负面影响的成因分析

这些现象的形成,既与网络语言特点息息相关,也与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密不可分。只有深层地分析这些原因,才能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从网络表达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

1.对网络语言的评判缺乏衡量的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表达是网民们表情达意的一种自由方式,除了遵守基本的“不发表反动的、色情的、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外,几乎是不受限制的。在这种不受约束、充分自由的环境中产生的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无序的状况。然而对于这一新的语言形式,其优劣目前尚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学生仅凭自己的好恶去追捧、模仿。特别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就会飞上天堂来看你,我有翅膀吗?我没有,所以我不能来看你。”……因其构思特别、表意形象、情感大众化而被学生在作文中广泛引用或仿写。在他们看来那些网络流行语引入作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的不落伍,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同时这些网络流行语中本身所带有的调侃、搞笑、满不在乎的意味,也让他们有一种情绪上的宣泄感。但这些网络语言因其本身所带有的无所谓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色彩,让学生作文失去了纯真、自然,变得不伦不类。

2.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中学生思想活跃、追求变化、标新立异,而网络语言的前卫性、自由性、丰富性似乎给了他们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一个平台。同时,在他们看来网络语言不仅仅是时髦的标志,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据统计,中学生上网人数占网民的21%,他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远远多于对传统书面语言的运用。聊天、邮件代替信件,博客代替日记,发贴子代替争论,网络语言成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习惯采用的表达方式的交流方式,网络词汇的积累甚至多过传统词汇,久而久之就会对网络语言有种依赖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把作文当成了网络语言的又一盛行场所,大量的网络词汇不知觉地涌入作文。而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求新求奇,吸人眼球,也大量地借用网络词语,在这种导向下,网络语言的运用就更加混乱了。

3.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式化,缺乏个性化。为了考试、升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给了学生太多的限制。预先设定一些可以通过语言传达的,作为习作者所必须恪守的基本理念,机械地要求放弃个性差异和个人情感而趋同。以一凑二抄三套的模式去训练学生作文,把学生放在一个远离生活的平台上,写作内容脱离实际,学生难有真情实感。在这种缺乏写作动机为作文而作文的情况下,一些网络不良情绪就有机可乘,颓废的宣泻、虚幻的梦想、无名的落寞……就成了作文的情感主流。

三、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面对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不能因网络语言的无处不在而任其自然发展,更不能因怕学生作文受到负面影响而隔断学生与网络的联系,应该结合作文实际教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1.客观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

目前,我国语言专家对网络语言持两种态度:一种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一种认为: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应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语言是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产生后就一直处与发展变化之中。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是常事。这些都随时在语言的词汇中得到反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从中看出,当前教育界是鼓励把计算机网络作为“第四教育媒体”的,也肯定了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网络,从中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网络语言。教师应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必然表现之一,进而客观看待网络语言的迅猛传播及使用。

2、宽容学生不代表着放任学生。

学生喜用网络语言的现象虽然对语文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应对此抱有宽容之心。李镇西老师认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特定的语义符号,只要不影响思想交流,就应该予以宽容。如果这些‘文字’妨碍了交流,自然会被淘汰。”有远见的教师认为,过分斥责学生喜用网络语言,难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反而无法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是教师如果对此持宽容态度,学生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会产生强烈的反感。

然而,宽容不等于放任。宽容是有原则地允许,而放任却是无条件地纵容。教师不应提倡学生频用网络语言,尽管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不规范、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普通语言成分,因为这只能导致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换言之,中小学生学习和使用的只能是通用于一般社会生活的规范的现代汉语,包括优美的文学语言。教师应宽容学生喜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语言、慎用网络语言。

3.提高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时代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因此,目前,信息素养的养成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热点。例如,在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ICT),这门学科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做准备,学生可以运用ICT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学会如何使用它迅速地从社区、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具体在网络语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语言信息的自觉的了解、鉴别、取舍、运用,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网络语言的健康、规范、真实、自然性进行衡量,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的书面语言,它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写作文毕竟不是聊天、发贴子、发邮件,缺乏真切的网络背景,网络语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作文中泛滥地使用网络语言恰恰是对网络语言的一种伤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夺走了学生自己的“话语权”,久而久之就把作文变成了网络语言的传声筒、留声机而失去自我。面对“无政府状态”的网络语言,学生要具备起码的信息筛选能力,以避免自我异化和自我遗失。

4.鼓励学生个性写作。

学生作文实际上是个性写作。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自然化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这个性化、自然化的世界,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中,是清新质朴、情真意切的;诉诸于笔端是清新活泼、生机盎然的,所以说学生的作文应是一种个性的创造,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当学生在作文中习惯性地去复制别人的话语,以程式化的固定格式表情达意,对网络情绪进行模仿时,必然会忽视个人体验,无法形成和表达真实感受,作文自然就没有个性可言,有人称之为“语言遮蔽”。

而网络语言的泛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一种媚俗性。当把运用网络语言当成一种情绪宣泄和压力释放,当作回归个性,追求自我的途径时,找到的却往往是迷失。初次读它的新奇感过后,就发现大多只是模式化的文字、模式化的笑容,注定了所谓的个性化的“搞笑”也会染上媚俗的腔调,这也是对真情实感的一种亵赎。要引导学生从网络语言形成的模具中脱离出来,以我手写我心:首先是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题材,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学习、自己人生的思索和感受,因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写起来自然流畅而不做作。还要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含蓄或活泼或急躁,反映在作文语言上,或细腻或粗犷或内敛,这是自然性格的流露。同时在生活中有着数不尽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自有真切、动人之处,写出学生自有的朝气和希望,从而远离所谓的“网络时尚情绪。”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工具的选用对人们素质的体现也是最为明显的。教师应明确我们培养的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先进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更全面地认识网络,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恰当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上一篇: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下一篇:科学探究应细节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