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音响、时间、表演的艺术

时间:2022-10-28 10:17:40

音乐、音响、时间、表演的艺术

首先,音乐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音乐是以音响的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的。可以给音乐下这样的定义:音乐是通过人声和乐器的演唱、演奏,用特殊的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等)组织起来的音(主要是乐音、还有噪音等)来构成诉诸人们听觉的音响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是人们从自然界中选择概括出来的,以乐音为主、自成体系的声音。音乐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音色的变化,直接表达人的感情。它对人的情感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罗马尼亚音乐家埃涅斯库说过:“音乐是最简单的,甚至是原始的情感表现方法,这是很清楚的。要知道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体验到深刻悲痛时,他是从不说话的。他着,这就已经类乎歌唱了。我理解音乐是表达内心感受的各种微妙变化的唯一方法,如果需要散文或诗文来表达贝多芬的某个慢板乐章的内容的话,那你就会很快觉得文字在这里是不够用的,音乐的优点正在于此。那么,为什么音乐最擅长表现人的情感呢?奥秘全在于音乐作为音响的艺术,可直接利用张弛变化的印象形势与生命运动产生的同构效应(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认为审美经验主要是有造成表现力的基础与表现对象在结构上类似所引起的,由异质同构引起审美这一现象,即成为同构效应)表达人的瞬息万变的情感状态,难怪李斯特要说:“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

音乐的第二个特征,是作为时间的艺术。绘画作品在时间中凝固不变,而音乐则在时间中变化起伏,在时间中整个作品按一定的构思出现各个部分,直到最后才提供整个形象。音响动态的时间艺术是音乐作品的独特本质和感受基础,而这一时间艺术则又是以节奏形式体现出来,由人的节奏感觉去加以把握的。对音乐作品不同节奏层次的把握能力,体现了欣赏者理解作品的不同程度。从简单的节拍到交响乐起伏跌荡的整体变化。广义的节奏概念包括了音乐的所有要素,例如旋律起伏,和声张弛,调式转换、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等等。而对作品的完整把握是很重要的,例如完整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才能尽情深刻地体会贝多芬百折不饶追求人类光明幸福、平等博爱的理想和胸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由于音响材料层出不穷,转瞬即逝,还要求欣赏者具有较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尤其是对旋律的记忆能力。美国音乐家科普兰认为能辨认旋律,“你就掌握了深入理解音乐的钥匙”。

音乐事件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作曲家把乐思写成乐谱,只是对音乐形式的初步设计,纸面上的音乐符号还不是活生生的音响形象。只有表演者按照乐谱去进行表演,即演唱、演奏,才能对欣赏者产生影响。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外,表演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和决定着音乐艺术的价值。这种价值直接与表演者的技巧、修养水平相关。优秀的表演让人百听不厌,像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演唱,具有极其辉煌明亮的音质和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风采,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人们对他演唱的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他演唱的作品本身。

音乐还有其它一些特征,例如他表现情感形象是十分具体(由于它自身的音响形式与情感的同构效应)。例如,小调的色彩、下行的旋律、缓慢的节奏、低沉的音区可以体现悲伤沉重的情绪;而大调的色彩、明快的节奏、跳跃的旋律再加上透明的音色,则表现了欢快明朗的情绪。应当看到,音乐在表现外部景观时却是十分模糊的,它不能具体的刻画一个景物,只能象征性的暗喻。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注意。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虽然可以对具体事物自由联想,但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把具有随意性的想象当成逻辑的硬性规定,让学生刻板接受,把非语义性的音乐“语言”,当成具体再现客观事物的绘画手段。在欣赏教学中的指导,应侧重于对内在情感的体验,对于情感而言,音乐形象是鲜明而具体的。

以上,我们描述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以及作为独特艺术形式教育的全部特征,认识音乐的这些教育特征,对于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长期以来,在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由于把音乐教育等同于类似体育的技能教育,而相当程度地忽略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即受教育者在审美过程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混淆了以审美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国民音乐教育与以专门化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音乐教育之间的界线,在普通学生尚未学会以自身的感受来接触优秀的音乐,并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足够的学习热情之前,就投以枯燥艰辛的技能训练,其结果当然是阻碍了音乐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毫无疑问,在任何音乐教育中,技能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个对于感受或再创造具体的音乐形象是一个关键因素,亦是体现美育特征的重要方面,但技能训练以及各种音乐技巧不是任何音乐教育的目的,更不能代替生动的音乐形象。而如果用音乐技能作为衡量音乐教育的唯一标准,进而在技能至上的思想指导下忽视审美主体(即音乐教育对象),压抑审美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实际上也就扼杀了音乐教育。美国音乐教育的启蒙课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做法,即第一堂音乐课就向学生呈现各类音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取舍,在这里音乐作品人为造成的权威感无形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恢复了音乐作品平易近人的本来面目。确实、音乐作品本身是极为丰富甚至是十分复杂的,但只要给欣赏着主动性,确立审美者的主体地位,审美者技能逐步参与到音乐中来,并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音乐教育因为如此才有自己的意义。

从根本上说,音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应作为建立音乐教学原则的基础,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对于音乐作为独特艺术形式的特点,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例如,应如何认识音乐作为音响的艺术?人们常说,对学生而言,在音乐课堂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音乐教师,一个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千方百计的搞好音乐音响,创造优美的音乐环境,带给学生真正优美的音乐,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提高自身音乐水平的必经之道,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起码的条件,自己又缺乏较高的演唱演奏水平,教室里从未有过动听的音乐,学生又怎么会产生对音乐强烈的爱好呢?又比如深刻理解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就应该认识到生命节律,也即是人的节奏感,是人把握音乐时间的基本方式,而在其中听觉记忆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通过各种方法使之以律动的形式参与到音乐中去,是保证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二。还应该看到,作为表演的艺术,音乐剧友情感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特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音乐的演唱演奏技能,同时努力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演唱演奏水平(因为演唱演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乃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三。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种生动的情感语言。

上一篇:英军军校个性化教育对我军军校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分布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