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之我见

时间:2022-10-28 09:20:51

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之我见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业也是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和安排教学进度的重要手段。在此,我拟谈谈本人在高中信息技术日常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很多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 是学生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种好办法。例如:讲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信息的编程与加工》,引入算法的时候,学生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和难学,游戏式的作业不乏是最佳选择之一。我让学生玩“野人过河”的游戏,先给学生宣布游戏规则:“有三个牧师和三个野人过河,只有一只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野人的人数大于牧师的人数,那么牧师就会有危险。你能不能找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当然有部分学生会顺利地过河,我就让他描述一下过河的具体过程。然后告诉同学们,过河的过程也就体现了一种算法思想。由此可见,此类游戏式作业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并在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设计开放式作业

所谓开放式的作业,就是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的作业,其目的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新课改中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开放式作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改需要我们进行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很多的奇思妙想,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的创新意识,学生的这些优秀作品应该作为新课程的重要资源。例如,在《图像加工》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以这种开放式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做的不是作业,而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学生应用PhotoShop所学的知识制作生日贺卡、个性日历、个人签名的设计等,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拘泥于一些形式,不囿于束缚。像这些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基于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践式作业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要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的亲身实践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亲自动口、动手、动脑的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但大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作业的设计应来源于生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调了“学以致用”这一点。只有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过,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真正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时,可施以这种实践式作业的方式。五一劳动节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2-3天的“五一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再如学习文字处理后,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办黑板报、帮助老师或家长打印论文等;学习excel之后,可以让学生对班级的期末成绩单进行统计分析或记录自己家庭的每个月的消费情况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等,这种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作业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自信感和成就感,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的精神。

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设计创编式作业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传统作业观念中,作业往往都是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学生被动应付,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创编型作业的完成过程是以大胆怀疑、独立思考以及个性鲜明色彩为前提,学生能自觉而独立地把握问题条件,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意义学习,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因此在作业中根据课堂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让他们加入作业题目的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式作业

由于学生存在着认知结构、学习动机、智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水平差异,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基于此,教师在安排作业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因此,教师至少要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题:A级(基础作业)以会考要求为标准,要求人人必做,练习的题目不必多,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达到,这个作业一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B级(选择性作业)在会考要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可全做、或部分做,主要是将本堂课知识点进行深入应用,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C级(创新型作业)主要针对学习能力特强的学生,将相关知识点提高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应用己学知识解决高深问题的能力。

例如:《文本信息加工》一课,本人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类学生了解文本信息加工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以达到信息技术水平测试要求 ;B类学生在完成C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制作电子小报;A类学生在完成B类学生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制作有个性化的电子小报。当然层次化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不可硬性对学生进行分层,那样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被老师轻视的感觉,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作业层次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偷懒思想的产生与蔓延。这种可供选择的多阶梯多层次作业,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底线,又能使其各有所发展,长期坚持,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精心设计合理的作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多样、难易适中、数量适度,才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上一篇:谈初中生在生物实验中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