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28 05:17:58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地区,秸秆焚烧、生活垃圾、化肥农药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农村能源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等新的发展思路,给农村能源工作带来了变革与机遇。

关键词:农村;能源;现状;趋势

1 农村能源概述

农村能源,指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与消费,主要包括农村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生产和生活能源的节约等。在中国,农村能源的开发主要包括薪柴、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生物质能(包括制取沼气和直接燃烧),以及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等,多属于可再生能源。农村能源的节约则主要包括省柴节煤炉(灶、炕)等。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能源工作得到空前的发展,既有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有大量的资金补贴,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2 发展现状

2.1 政策扶持 农村能源主要涉及广大农村地区,虽然改革开放了30多年,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相对城市来讲,其经济及基础设施仍是比较落后。农村能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经济;二是节约;三是环保。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越来越短缺,中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农村能源有了其发展的市场基础;三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农村秸秆、生活垃圾,以及退耕还林区保护问题,使得农村能源发展有其必要性。所以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质能和风能、太阳能,加强省柴节煤炉灶炕改造”;“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多能互补、高效清洁的原则,以逐步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全面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建设 ” 。

2.2 投资补贴 “十一五”期间,也可以说是在四万亿货币刺激下,中央拿出了大量资金,发展农村能源,主要以户用沼气为主。十一五期间,仅我市就获得国家及省上资金补贴2792万元。

2.3 建设规模 截止到2011年,全国户用沼气保有量4169.7万户,年产沼气138.4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户用沼气生产国和消费国。

陕西省截止2010年底,累计建成户用沼气131万户,入户率18%,惠及493万农民,沼气产气率、产气量居全国第12位。

韩城市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主要从2006年开始,共实施了17个项目。我市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农业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我市山区、林地面积较大,退耕还林区较多。在开展农村能源工作的过程中,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了节能和开源两方面工作:一是节能,即推广节柴灶、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产品。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建设节柴灶12600台,太阳灶1950台,太阳能热水器800台。二是“开源”,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即农村户用沼气池。到2012年底,全市累计建池6919口,入户率达30%。

如果把所有建设数量累计起来,平均来看,农村能源项目几乎涉及到了我市所有农村地区的2万多农户,尤其是板桥镇、西庄镇两个比较大的山区乡镇,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全部覆盖。

3 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渠道单一,可持续发展受限 农村能源天然具有公益性,其发展只有也只能由政府推动。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农村能源特别是农村沼气主要依靠中央补助进行建设。“十五”之前,鲜有企业从事该行业,而随着中央“十一五”期间中央大量资金的投入,无论是推广还是相关企业都蓬勃发展,其发展完全是政策扶持,并非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严重缺乏可持续性。

3.2 未能因地制宜多能互补 中国农村能源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我市在发展户用沼气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由易到难的困境。开始我们向农民宣传发展沼气可以促进养殖,改善庭院环境。但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们发现农村散户养殖越来越少,户用沼气基础越来越弱,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市除南部龙亭镇其房屋建筑结构与外地有差异,庭院大门为偏门,这小小的问题,实际上对户用沼气的后续管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其问题在于抽渣车无法靠近沼气池工作,对日常管理与维护带来很大不便。另一方面,我市退耕还林区、山区较多,如果发展户用沼气,由于农户地处山区,建设成本较高,农户积极性受限,相对而言,发展节柴灶,太阳灶等节能形式,更易推广。

3.3 产品技术落后,水平有待提高 从整体上来看,所有生产农村能源产品的企业,都是在四万亿货币刺激的环境下建立的,其产品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工艺方面可以说无实质性或革命性突破。

4 未来发展趋势

概括来讲,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三方面:

4.1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其发展模式为:村镇沼气工程集中供气为主,逐步取代户用沼气。

4.2 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

4.3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原则 农村能源发展不能一概而论地发展某一项技术,应结合当地自身实际,发展不同的节能形式或技术。

上一篇:探讨建设美好乡村?构建和谐寿县之我见 下一篇:庆阳市西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