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美好乡村?构建和谐寿县之我见

时间:2022-10-18 06:39:46

探讨建设美好乡村?构建和谐寿县之我见

美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寿县发展的目标。建设美好乡村,不仅与寿县的对外形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而且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建设和谐寿县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1 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

1.1 建设美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寿县从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以“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抓手,示范引领,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资源禀赋等原因,寿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如:产业支撑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规划滞后,多数村庄建设无序;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不够,内生动力不强;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矛盾等。

1.2 建设美好乡村,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打造和谐寿县的有力抓手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各级政府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和谐寿县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要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期盼也日益强烈。但从实际来看,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农村面貌和村庄环境亟待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就是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回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

1.3 建设美好乡村,是提升寿县形象、加速爬坡追赶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寿县抢抓发展机遇,明晰完善发展思路,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追赶的势头越来越强,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对外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发展前景被各方看好。特别是在宏观环境总体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约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仍在上扬,各项工作在破难中前进,发展态势在平稳中增长,实属不易。但与安徽省、六安市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寿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快发展、奋力追赶仍是当前乃至今后几年工作的主旋律、主基调。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

动摇。

2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2.1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农民是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建设美好乡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农民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政府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主要是组织宣传发动,帮助策划规划,协调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评比表彰等工作。建设美好乡村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主导作用,让农民说话,让农民做主,让农民去干。政策怎样制定,规划怎样编制,在哪里选点,怎样建设,所有的事项都要认真、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大的主意让农民自己拿。要注重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实行“阳光操作”,让农民全程参与。特别强调的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广泛,农民的民主意识更加强烈,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深入调研,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感受,防止“好心办坏事”。不能把群众自愿与政府主导对立起来,而要做到相得益彰、有机统一。强调群众自愿,并不是代表政府撒手不管、当甩手老板,反而需要政府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宣传引导上下足功夫,在发动群众上讲究方法,在真抓实干中当好

表率。

2.2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 建设美好乡村,科学规划是龙头,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把中心村规划建设作为龙头工程,坚持高水平、严标准规划,坚持以规定的标准来修编规划;规划要充分彰显寿县乡村特色,让寿县的人文、历史、民俗走进规划,使寿县地域特色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得到全面展示;要严格执行规划,决不允许随意而为,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开动脑筋,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全力

推进。

2.3 坚持统筹兼顾,内外结合 建设美好乡村,必须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又要注重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好乡村建设是集合各种要素的重要平台,也是寿县广大农村建设幸福社会的有效载体。要把握结合点、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打造闪光点,努力使美好乡村建设成为贯彻落实十精神的最大实践,成为寿县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成为和谐寿县建设的重要名片,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德政工程。

3 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3.1 突出产业支撑,在发展农村经济上狠下功夫 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没有产业的支撑, 安居富民就没有保障,美好乡村建设也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立足比较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群众接受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和培植优质粮油棉、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席草等特色产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着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逐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响品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做足做活农产品精深加工文章,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尽快把沿淮大粮仓变成大厨房。要加快发展集体经济,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支持引导各地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探索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特色乡镇、精品示范村和农家乐,重点推进寿六路沿线和新桥国际产业园周边区域发展休闲型“旅游农庄”。

3.2 突出集镇改貌,在提升集镇形象上狠下功夫 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时,集镇改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小集镇作为一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影响举足轻重。从总体上看,寿县集镇建设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有的是随意建设无规划,有的是建设单调无品位。为此,要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加大集镇建设力度,把每一个集镇都做成盆景,连成一起成为靓丽的风景,展现出一幅幅美好乡村建设的美景。

3.3 突出环境整治,在村容村貌改观上狠下功夫 乡村之美,美在村容整洁、环境清新、秩序井然。当前,寿县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突出,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要把整治村容村貌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由外及内、逐层推进。围绕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攻点,也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突出生产环境的改善,重点结合农田水利兴修、农村土地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推进田、水、路、渠综合配套建设;通过促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建立更多的规模化农业生产,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突出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整体推进绿化建设,强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建设生态乡村。

3.4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 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信息网络、危房改造以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农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排灌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商业网点、配送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美好乡村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

上一篇: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盘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下一篇: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