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西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8-08 03:51:38

庆阳市西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 要: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农业生产的一场“白色革命”,为提升农业增产增效、加快新型产业培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大量使用农膜对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通过对庆阳市西峰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建议

近年来,随着旱作农业特别是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设施蔬菜等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西峰区农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大幅度提升了农业增产增效、加快了新型产业培育,推动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农膜的大面积使用推广,“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废旧农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生活环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浪费了资源。残留农膜成为农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为此,通过在对全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提出了对策。

1 我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1.1 基本情况 西峰区现有耕地面积59.3万亩,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万亩,农膜覆盖总面积达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6%,其中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万亩、全膜马铃薯4万亩、地膜蔬菜18万亩、地膜中药材1万亩、地膜小麦、地膜油葵、地膜苗木、地膜黄豆等其他作物1万亩。区域内地膜使用量达1560吨、棚膜使用量达1260吨,合计2820吨左右,全区年产废旧农膜2300吨以上。

1.2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坚持“个体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截至目前,先后争取省、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补助资金 46万元,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5万元,对庆阳市绿创再生资源公司、西峰区再生源塑料加工厂、庆阳市福雄废旧农膜回收站等6家回收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根据企业运营情况,积极引导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进行提质改造,先后调试再生塑料颗粒生产线3条;改扩建废旧隔离场及颗粒产品成品仓库1000O,生产线作业棚200O;新建50m?沉渣池1座,30 m?污水沉淀池5座;制作厂区管理制度、宣传标语20条,宣传牌10面;回收加工各类废旧塑料4000吨,生产各类聚乙烯切片、再生颗粒、PVC管材1100吨。

1.3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扶持政策 为了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推动农村废旧农膜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2010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同时下发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2年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庆市农技发【2012】19号),省市财政分别拨出专项资金对废旧农膜回收和初级加工企业给予补贴进行扶持,2013年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对我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的总体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认识不够、生产设备落后 部分农民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不重视,对清理出来的农膜,大多堆积在田头路边,采用焚烧或掩埋的办法处理,造成农业面源、生态环境污染。加之区内塑料颗粒初加工企业生产设备较为落后,环保措施还不到位,对土壤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2.2 回收网点偏少、价格偏低 由于回收网点覆盖面较小,不便于群众交售;废旧农膜回收价格较低,生产加工成本高,不能充分调动农民交售废膜和企业回收加工的积极性。

2.3 回收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及政策,难以约束企业或个人交售残膜,尚未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致使农田中的废旧农膜得不到全部清理,部分企业因原料紧缺处于半饱和状态,且效益不高。

3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及建议

3.1 要强化工作责任 在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中,要将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地膜技术推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识,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制度化。今后,在下达地膜推广任务的同时,要下达废旧农膜清理回收指标,并由统计、农牧、环保等部门进行检查

验收。

3.2 要加强协调配合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量大面宽的全新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行区政府牵头抓总、农业部门负责指导、财政、发改、环保、工信、科技、宣传、统计、工商、供销、金融、税务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乡镇具体抓回收的工作机制,给废旧农膜回收机构、加工企业在资金、场地、税费收取及相关手续的审批上给予优惠和支持,以促进我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

3.3 要加大宣传培训 按照“宣传领导、宣传群众”指导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对环境的危害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官大农民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以提高全社会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农业环保部门在搞好宣传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的培训,使广大农民正确搞好废旧农膜的清理回收,减少农田残留量。在全社会形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新共识,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4 建立健全回收网络 做好废旧农膜的循环利用,回收工作是前提和关键。因此要在全区各乡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示范村、全膜马铃薯示范片带、设施蔬菜基地等重点区域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供销系统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鼓励有意从事废旧农膜回收的个人积极参与,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根据运输距离、交通条件和废旧农膜产生量,按照辐射面广、方便交售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对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袋等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扩大回收网点,通过在各乡镇建办回收网点,形成强大的回收网络,方便群众交售废旧农膜,并结合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实行“交旧领新”、“以旧换新”或“交旧膜享受补贴价新地膜”等措施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同时在回收场地、加工场地的租用上给予积极支持,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

3.5 提高回收利用能力 根据企业年回收废旧农膜总量,区上应参照省级废旧农膜奖励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以确保企业盈利,邀请省、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定期对加工企业、回收网点的场地规划、技术改进、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企业回收加工利用能力。组织农技人员通过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形式,积极推广一膜两年用、适时揭膜、机械捡膜等新技术,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田间残膜污染。

上一篇: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人参中三唑酮的残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