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及护理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8 04:31:33

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及护理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摘 要 观察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渗出、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简称结腹)疗效。39例随机分成A、B两组,在接受30天时间的相同常规抗结核化疗中,A组采用微创置管药物灌注尿激酶后再抽放腹水,B组采用以往腹穿针穿刺抽放腹水,7天后互换治疗方法。结果表明,A、B组有显者差异,A组腹水7天内基本消失,且肠粘连痛明显减轻:B组腹水7天内多为明显减少,但少数患者腹腔内仍存有少量积液,腹痛症状无明显减轻。另外,此项技术解决了以往穿刺针造成肠管划伤可能;应用尿激酶腹腔内灌注可减轻或避免肠管粘连分隔的形成,尿激酶用量及次数与疗效有密切相关。全身及局部出血倾象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微创置管 药物灌注 尿激酶 腹水粘连分隔 预防控制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47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008年1月收治渗出、包裹粘连型结腹患者39例,年龄17~70岁,平均38岁,男15例,女24例,病程15~35天,平均33天。入院后经腹部B超、腹部CT、PPD,腹水结核抗体,腹水PCR(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腹水结核菌培养确诊后予以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辅以控制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置管前查出凝血时间、B超定位及确定积液量后,给予腹腔穿刺。

分组情况:随机分尿激酶灌注组26例及非尿激酶灌注组13例,在保证接受同样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分别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抽放腹水,平均7天后互换治疗方法。

抽放腹水方法:B超定位及确定积液量后,A组腹穿试穿成功后置入硅导管留置,尽量放出腹水,最多1次量不应超过2000ml,防止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然后经留置导管注入用生理盐水20~40ml溶解尿激酶10万~20万U,嘱患者适当休息后转动以利药物在腹腔内充分接触纤维分隔,间隔24小时后放液,如放液不畅或与估计量、B超复查量不符,可重复使用尿激酶10万~20万U,最多可经2~4次治疗。观察2~3天,如无腹水放出可拔管,局部换药,腹腔留置管最多可留置10~15天,但不应超过15天,患者接受治疗后腹水完全消失定期查B超、CT等。

B组采用腹穿针抽液,次日行B超复查观察腹水吸收情况及腹腔内有无漂浮物和分隔形成情况。如仍有腹水可逐日腹穿抽放腹水,或间隔1天后再行腹穿,同时注意B超不同定位点及腹壁瘘道形成及感染发生。

腹腔置管、腔内灌注药物护理:①置管前讲清治疗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穿刺时取半坐卧位,药物灌注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勤翻身,以保证药液与腹腔内脏及腹膜充分接触。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导管折叠、扭曲、滑脱,留置后应妥善固定,同时指导患者防止牵拉和压迫导管,腹腔内纤维块及导管吸附于肠壁或腹腔上时可导致导管阻塞,经尿激酶灌注或适当少许拔除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得以解决。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特别是导管连接处的消毒,切口处皮肤每2~3天换药1次,敷料浸湿,及时更换。引流或灌注药物后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妥善固定于腹壁上,再次引流或灌注时戴无菌手套,取下肝素帽,注意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原因不明发热或局部红肿应及时拔管,留取导管前端行细菌培养,A组腹腔置管患者均无体温异常变化和局部红肿的发生。④观察腹痛、腹胀、腹围及全体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定时测量腹围并记录。⑤局部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置管周围皮肤干燥,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勿淋浴,可行擦浴。⑥患者应食低盐,易消化和高质量蛋白质食品,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白蛋白。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⑴B超下腹水消退时间比较:①显著有效:7天以上探查腹水消退,且无分隔形成;②有效:7天以上探查腹水消退或减少,个别病例可见分隔形成及漂浮物;③无效:30天后仍有腹水存在。⑵X线钡餐检查结果比较:7天时间内小肠积气消失,活动性佳,无粘连形成为显著有效;7~30天时间小肠积消失,活动性尚可为有效;30天后肠管仍可见积气,小肠活动性差,有粘连存在为无效。(3)症状体征比较:7天时间内腹胀痛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正常,腹壁柔韧感不明显,腹水征消失,肠鸣音正常为显著有效,超过1~2周为有效。

统计学处理方法:用t检验。

结 果

疗效:①A组26例中经1~2次腹腔内注入尿激酶后次日放出腹水500~1500ml,平均600~800ml为9例,12例经3~5次重复腹腔灌注尿激酶后放净腹水,5例6~7次重复上述治疗腹水消失。7天时间内全部病例腹水消退同,体温恢复正常,饮食二便改善。②B组13例中6例经5~7天次腹穿刺后抽放净腹水,余7例仍有少量腹水存在,且肠管固定,有相互压迫牵扯表现。个别患者腹胀痛、发热症状未能缓解,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治疗效果不满意。经改用腹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方法治疗后,腹水消退,体温恢复正常,腹胀痛、腹泻便秘症明显好转,取得较满意效果。

不良反应:无1例出现凝血机制异常。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治疗结腹化疗及其辅助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短时间内控制腹水、避免或减少肠管粘连尤为重要。应用腹腔微创置管、尿激酶药物灌注,给此类患者带来更多的治愈希望,尿激酶为一代溶纤药物,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溶解纤维分隔,使腹水易放空,最大限度减少肠粘连。与以往沿用单纯抽放腹水方法相比,更先进、更科学,大大缩短治疗时间,而且经济实用,痛苦少,安全有效。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防止或减少肠粘连、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提高治疗率,降低死亡率,适于基层推广使用。

上一篇:胰头癌行空肠吻合术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褥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