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分析

时间:2022-10-28 03:44:52

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与生态绿色打造理念的提出,“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的口号也唱响了神州大地。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不仅唤醒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层次地改善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形态的创建。为此,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从而树立起大众健康而正确的价值态度与价值立场。

关键词:绿色建筑;价值取向;生态环境

1我国构建绿色建筑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不仅包括对建筑技术方面的要求,还包括了对绿色建筑应该持有的观念与态度。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行为,绿色建筑的价值必须先从思想上加以认识与个苹果,迅速建立起正确的绿色建筑价值取向,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创造优质的精神环境。①构建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主要是建筑行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在资源、能源与排放污染物等方面的环保问题,使绿色建筑发展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途径,从而也将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引向了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规划,对能源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绿色建筑创新技术应用水平,以和谐共生、安全健康为永续发展宗旨。②构建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可以加快城乡建设模式的驱动,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模式一直比较粗放,缺乏房屋需求的合理性规划,使建筑行业出现了许多闲置房与高价房,这一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引导性地开展绿色建筑价值取向的构建,不仅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绿色环保型的建筑,同时还能有效地驱动城乡建设的步伐。③构建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可以改善我国民生的方向指引,在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价值理念的支撑下,将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舒适、环保的使用空间,共同创建理想家园,更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理想化的审美高度,以此为导向,真正在实现在建筑领域与社会环境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与理想境界。

2我国绿色建筑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涉入的比较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关于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内容方面的研究却明显不够。绿色建筑离不开价值取向的引导,这将会严重影响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遵循其构建的生态性、和谐性、发展性、继承性、创新性五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对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①它是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这主要强调了人的独立地位和主体精神;②它可以保护环境,形成天伦和谐的绿色生态目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与价值取向;③它能够节约资源,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的重要实施手段,是一种生态诉求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④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一次全新的社会转型的重大战略,更是一次人类自身发展的革命性变化;⑤它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安全与健康的前提条件。

3我国绿色建筑价值取向的基本功能

3.1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导向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不仅区别于过去的建筑形式,同时还对以住的建筑活动具有理念指导与价值目标的导向作用。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可以说是绿色建筑的定位仪与方向盘,不仅可以实现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引导,同时还能促进绿色乡镇、绿色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使人、环境与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3.2绿色建筑实践的行为规范

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不仅能准确地定位出人们的需求取向,还能由此创建建筑行业的行为标准,使其能够自行调整与规范建筑活动。这可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与价值,由于目前的绿色建筑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成为了影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矛盾问题,而绿色建筑价值取向恰恰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而且还能发挥出积极的行为规范作用。

3.3绿色建筑行动的精神激励

绿色建筑价值取向好比是绿色建筑活动的一面旗帜,它不仅充分反映出时代要求与人民需求,还能营造出对绿色建筑十分有利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将绿色生态价值意义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进行有效宣传,不仅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还能达到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极大认同,使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得以保证,更能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充分认识,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千家万户。

4结束语

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高度来进行绿色建筑价值取向的全面分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丰富内涵。对于从快速起步到发展至今的绿色建筑来说,其价值取向研究已经向深度化进行发展,虽然也呈现出一定的急迫性问题,但其研究价值与有效性却不可忽视,真正符合当前的时展与社会进步要求,而且也是大众的基本诉求。因此,只要坚持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绿色建筑的健康指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圆满实现绿色中国这一美丽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文诗,程志军,任菲菲.英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J].建设科技,2011,10(6).

[2]江亿.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研究[J].中国能源,2011,33(9):6~13.

作者:张玉 单位:秦皇岛市墙改和建筑节能办公室

上一篇:地方文化资源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