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

时间:2022-10-28 01:59:38

高中数学课堂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有效地引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从学习方式分析入手。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引进任何技术都是通过有效支撑教与学的步骤来发挥作用的,他们的性质与作用就是教学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探究学习 课程整合 教学工具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有很大的变革,这种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有效地引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从学习方式分析入手。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引进任何技术都是通过有效支撑教与学的步骤来发挥作用的,他们的性质与作用就是教学工具。

一、如何看待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技术

创新人才的培育,首先体现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必须从现代教学观出发,用培养创新思维的教材和教法,并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对于演示什么内容需要明确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演示或是为了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或是为了说明一个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或是纠正他们的某些错误认识,有时则是帮助他们探索一个规律或验证由推理与计算得到的结果。这样看来,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我认为,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但其所起作用与常规教学手段是有区别的。我不赞成片面夸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基于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内在需求。实践也表明,不能用全堂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笔记、练习等活动。课堂教学需要有必要的板书、提问与讲解,需要组织学生的讨论、置疑和练习。计算机应该用得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用。“整合”应该提倡优势互补,而不是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教学、代替教师。

另外,计算机课件的使用效果与使用时机也有很大关系。经验表明,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过早地通过演示显示结果,削弱学生的思维活动,还不如不演示的好。

二、在数学教学的哪些地方引入信息技术

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口,而切入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该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对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各种媒体技术的特质,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整合”的切入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形式化,而在数学教学中又不能把抽象严谨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生硬地塞给学生。因此,数学教学改革面临如下一些问题:怎样使艰深抽象的数学变得容易一些?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变为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等等。所以应从一节课教学比较关键且常规教学手段支撑有困难、信息技术有可能支撑的地方,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引入的问题。在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我们就称之为整合点: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关键是要准确诊断出整合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办法。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要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中的难点问题,以具体、形象的材料来展示某个概念、原理的实质,从而揭示和实证某些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所以操作前,就应将要学生思考的、注意的问题向学生明确提出,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媒体提供的信息。这时,教师的指导语必须置于媒体操作之前,否则,效果往往不佳。所以,目的不同,媒体操作与教师指导语结合的方式和要求就不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削弱媒体运用的效果。所以应在一节课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设计中诊断整合点,应从教学重点、难点入手来分析,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的是: 不是某个重点、难点直接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够突出、突破的,而是有了重点、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思路(方法)后,根据教学思路(方法)的需要选择有效支撑手段时确定出来的。根据改进数学教学的需要,考虑把怎样的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关键在于教师。至于技术,计算器、计算机都应在考虑之内,倒不一定非限制在多媒体和网络之中。

当前,在“整合”的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华而不实,片面追求最好的技术与设备。其实,包括计算器在内的潜在优势都是可以挖掘的。对技术支撑环境的要求宽松了,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关心“整合”,把注意力集中在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整合”上。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原来某些困难的内容现在变得容易理解了,原来抽象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盎然了,原来需要一小时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或许只需半小时就能够完成了,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探索实验,自己去发现、总结。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将成为我们从事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此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宁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高中数学探究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继往”与“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