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巧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错误”

时间:2022-10-12 11:14:17

例谈巧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错误”

一、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正视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错误”。

华应龙曾说:“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们要换一种眼光去看待错误,在课堂上先让错误有呈现出来的机会,然后再正视它,解决它。

例如,在“表格的图形化”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根据“杀毒软件调查”表,请同学们用饼形图呈现出各品牌杀毒软件销售业绩所占的份额,数据用百分比表示。

任务发下去后,教师不要急着去演示正确操作,首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尝试完成任务。全班同学完成任务后,大致上出现了两种结果(如上图),而且得出这两种结果的学生的比例相当。该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错误的原因并解决这个错误呢?思考片刻后,教师用电子手段将这两种结果分别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说:“大家都很积极地完成了任务,很好,只要自己动手做了,都是好样的。同学们,大家考虑一下这两个结果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愣住了,我也跟他们一样表示很惊讶,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思维空间。此时,学生的错误成了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有的同学通过上面左边饼形图上图例中的文字“总计”发现了问题;有的同学通过数学上的计算,算出比例,找出正确结果,上面左图是错误的,右图才是正确的。通过不同的方法,最终大家都找出了问题的所在,原来左图在选择数据区域的时候多选了“总计”那一行,选择时选择除“总计”以外的五行就可以了。

二、有所取舍,选择性地利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错误”。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有时我们会发现错误中会隐藏着闪光点,把这些闪光点放大,错误也会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为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我们对课堂中的错误的利用要有选择性。

例如,在“表格数据的处理”这部分,设计了一个这样的任务:请将瑞星的销售数据按“数量”从多到少排序。

图(a)图(b)任务发下去后,依然是让同学们自己先尝试完成任务。在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四种结果,其中错误的如图(a)、图(b)。图(a)错在主要关键字没选,因为默认的是“门市”,所以是按“门市”排序的。图(b)错在选的“升序”,“从多到少”应该是“降序”,概念不清。

看到学生做的结果后,我就在考虑:第一种结果不具有典型性,做出这种结果的学生极少。第二种结果正好涉及数据排序的注意点,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最后我将后一种错误结果和正确结果通过电子手段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结果的区别,然后让大家找找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对比分析,最终找出了正确答案,另外一种答案错的原因也找出来了。最后大家总结出数据排序的注意点:第一,要注意选正确排序的数据区域。第二,理清升降序的概念。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当堂解读错误以及判断其与教学相关性的能力。一般来说,呈现出来作为教学资源的错误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要具有典型性;第二,要具有反衬意义;第三,要具有促进生成作用。以上这些有价值的错误,都是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有价值的错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思维的展示。学生从自己的思路出发进行回顾和分析,明白了为何出错,并通过逆向思维,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学生只有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出现后,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机会,善于取舍学生的错误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且能够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让全班同学都留意这些错误,把握这些错误的起因,从错误中不断地掌握知识,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让错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利用,并产生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对政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下一篇:教坛天地教坛天地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