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月考题

时间:2022-10-28 12:59:40

高中语文必修五月考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儒家的“时中智慧”,即将同一件事分成两个层次来看待。一个层次是道德层次,它涉及到人的动机或目的;一个层次是实际层次,它涉及这一事件的结果的性质。以善致善和以恶致恶都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对于以恶致善的行为如何评价,就会出现难题。在道德层次,儒家的“时中智慧”不会肯定以恶致善的行为,但在实际层次却可以默认它,这被蒋庆称为“实与文不与”。这样的“春秋笔法”看似矛盾,但却恰当地化解了由形式逻辑引发的悖论,并且在实际中可以操作。这种“书法”反映在《春秋》对所谓“霸道”的态度上,即对如齐桓和晋文等霸主“实与之”,但同时强调这些霸主的作为并未达到“王道理想”,所以“文不与”。这样就不会把一时凭借霸力的诸侯理想化和神圣化。

对霸道“实与之”的态度已经是儒家对手段容忍的极限,儒家的底牌是,如果鄙视手段,就宁肯暂时不要目的。儒家认为,最有可能毁灭人类自己的,就是以善的目的为恶的丑行辩护的行为。即使为了私利,人们都难以爆发出那样大的破坏力。儒家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认为自己也不例外。一旦使用恶的手段,儒家本身也会变味。儒家最终可能要以自己的“失败”为代价。但人类不走儒家的以善致善之路,最后遭受毁灭就只能怪自己了。

与康德认为道德对于永久和平无关紧要的看法截然不同,儒家将实现永久和平的工夫更多地下在人类的道德提升之上。儒学作为一种冯友兰所说的“生命之学”“做人之学”,不仅是一组道德原则和对它的讨论探究,而且要人们身体力行。儒学要把人的一生都当做提升道德水平的过程。尽管儒学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但还是对文化英雄即“圣人”的出现抱有希望,因为人类历史也证明了他们教化和挽救人类的作用。这种文化英雄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出现过。在道德方面,儒家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希望个人有道德,还希望国家有道德。只有这样,才不仅能够出现和谐的民族社会,还会出现和谐的国际社会和跨文明社会。

在儒家看来,无论技术上多么精致,只要不脱离“以力服人”的范畴,在道德上就是应该鄙视的。我们当然应该承认在一定条件下由私利对抗形成的权利体系的作用,但我们更知道使它真正有效运转的道德之“心”。在今天,当初使康德敬畏的“头顶星空”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战胜这一毁灭人类之恶的力量正来自于他同样敬畏的“心中道德”。

(选自盛洪《在儒学中发现永久和平之道》,有删改)

1.下列对“实与文不与”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讲儒家理论自身在逻辑上的悖论,往往是实际与文面不相符合。

B.“实”为实际,“与”为赞同,“文”指理论上、道德上、道德层面上。全句是讲对某种行为在实际层次上予以默许、默认,但在道德层次上不予以肯定。

C.“实”为实际,“与”为给予,“文”通“纹”,为掩饰之意。全句是说儒家理论的表里不一,实际上予以支持,却要掩饰这种态度,表现出不支持的样子。

D.“实”为实际,“文”指道理,前一个“与”是连词,后一个“与”是相符。全句意思是说实际和所说的道理不相符合。

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时中智慧”,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和处理“以恶致善”的问题,巧妙地化解了由形式逻辑引发的悖论,成为可以操作的东西。

B.儒家认为,最有可能毁灭人类自己的是以善的目的为恶的丑行辩护的行为;人类如果不走儒家的以善致善之路,最后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C.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了文化英雄的教化和挽救人类的作用,不过这种英雄只有中国的儒家才有。

D.儒家在道德方面有别于西方文明的是不仅注重个人道德,也注重国家道德。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儒家的“时中智慧”,以善致善和以恶致恶都是无可非议的。

B.儒家虽然在实际层次默认以恶致善,但决不会认同这种行为。儒家看重手段胜过目的。

C.关注个人和国家道德的提升,是世界追求和平的主流声音。

D.为了营造和谐的国际社会和跨文明社会,推崇儒家学说已经成了国际有识之士的共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蒙 恬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中车府令赵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囚蒙恬于阳周,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欲以灭蒙氏。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其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卷八十八》,有删改)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4.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据阳山,逶蛇而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B.使者以蒙恬属吏/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魏

C.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5.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蒙氏“世无二心”的一项是( )(3分)

①恬尝书狱典文学②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③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④囚蒙恬于阳周,蒙恬疑而复请之⑤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⑥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A.①⑤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曾官居高位,但最终被秦二世杀害。

B.胡亥做皇帝后,赵高得宠,日夜“毁恶”蒙恬,搜罗蒙恬的罪过,检举弹劾蒙恬。看来,赵高一定要置蒙恬于死地。

C.面对使者,蒙恬说自己不逃避罪责,甘愿因忠心规劝而死,但他还是希望皇帝能替黎民百姓着想,找到一条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D.司马迁对蒙恬的无罪被杀表示深切同情,同时也肯定了蒙恬认为自己的罪过在于修筑长城时截断地脉的说法。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欲以灭蒙氏。(4分)

译文:

(2)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3分)

译文:

(3)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完成8~9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8.这首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主要特征?(5分)

答:

9.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别君去兮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3)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乙 选考题

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簪花女与卖酒郎

严歌苓

姨妈在卖掉她之前叫她在这里等着。不是真卖,等于是卖。

姨妈走后,齐颂把挎包里一个花发结拿出来,别在脑袋顶,然后又四面扭头,希望给人看到。下午两点,这地方顶没人。柜台里的人在等生意,是个墨西哥小伙子,见齐颂顶出那么个花来,对她笑了笑。

齐颂20岁,早没妈了。三个月前从山东来美国时,还有个爸。一天爸去姨父厂里上班,上着上着就死了,是他一直偷偷害着的肝病把他杀了。姨妈就同齐颂商量:今后齐颂就归姨妈。姨妈看出齐颂笨笨的,不难整治,比方让她穿什么她就穿什么,一有意见,姨妈说:“你是穿给我看的;要我看着顺眼,喜欢才好。你喜欢,没用,我不会给你买。”齐颂就笑笑,算了。姨妈把她打扮得跟自己的女儿一样。只是自己女儿从没有一次照她心愿打扮过。这个女儿17岁时把头发染成紫色,屁股蛋上刺了玫瑰花和宝剑,18岁时在一号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海里去了,再没给打捞上来。

墨西哥小伙子对坐在窗边的齐颂说:“你要喝点什么吗?”齐颂并不知他讲的什么,在遇到英文提问时,一般回答“是”或“不”,在成人英文学校也这样,答对答错比不答强。小伙子拿了杯啤酒给她喝。问她多大了,叫什么。这个她懂。上学头一天,四个钟头就学这两句。答完,她拿同样句子问他,他说他21岁,刚刚够格在这里卖酒。“我叫卡罗斯。你很美。”小伙子说,脸一红,自己把自己吓着了。这句恰巧也是齐颂懂的,每个人都对她讲这句。她答:“是,”想想不好,又说,“不。”

这会儿姨妈在美容店让人把她的头发做成个蒲公英。做完她才去谈卖齐颂的价码。不是真有价码,意思差不多。

两个老头钻进来,坐到柜台一圈的高凳上,要求卡罗斯把悬挂在墙角落的电视机打开,他们要看球赛。卡罗斯跑去伺候他俩了,临走把齐颂腕子轻轻一捉,说:“快,别让他们看见我给你啤酒喝!”

姨妈这时正支着蒲公英发型,往女牙医那儿去。洗牙的时候,跟她谈出售齐颂的时间。是牙医的哥要齐颂,姨妈得一万块媒钱。所以姨妈不是真要卖齐颂的。牙医说他哥虽有六十,人还是体面的:聋哑有什么呀,将来齐颂嫁了一人说话一人算,架也永远不吵。姨妈啐出一口血唾沫,打趣说她今天就收媒人礼钱哟;不然下礼拜新娘上了床,媒人扔过墙哟。

齐颂不知姨妈这时正推销她,只希望她今天晚晚地来接她,让她跟这小老墨多学学英文。

姨妈这时已在快步朝这儿走,腰里揣了五千元现款,说是另五千元要等齐颂真正上了新嫁床她才得。姨妈不慌,那聋子有成屋子成屋子的钱。姨妈这样想,脸按都按不住那笑。

卡罗斯返身去拿纸笔,要抄录下齐颂的电话、地址时,姨妈到了齐颂跟前。“怎么可以喝酒?!”“是啤酒。”“啤酒就不是酒?”姨妈正渴,便把剩在瓶里的啤酒一口气喝了,俨然是牺牲自己替齐颂喝它的神气。姨妈拿出钱包,抽出几张零票按在桌上。“酒是我请小姐喝的。”卡罗斯怯怯地说。姨妈顺手将钞票拾回。“你问她岁数了吗?还好没警察,不然你要挨罚了!”姨妈嗔笑地说。话给她说成一段小调,委婉俏皮。

卡罗斯把纸笔递向齐颂,说请她把地址、电话写上。姨妈立刻替齐颂接过,“我们不住在附近,是路过此地的,对吧,颂?”“……是。”齐颂答,并不知姨妈与卡罗斯讲的什么。“那你们住哪儿?”卡罗斯焦急地问。“住中国。是吧,颂?”“是。”齐颂应着,朝卡罗斯满眼是话地望一眼。“我可以去中国找你!”卡罗斯对齐颂说。姨妈对齐颂笑吟吟译道:“他说呀,咱住得离他太远啦,不好找呐!”齐颂急坏,忙冲他说:“不!不……”卡罗斯对姨妈道:“告诉她,等我毕了业,攒上钱……”“颂啊,他说啦,他可忙着呢,没空陪咱们说话了。”姨妈便拉了齐颂往门外走。齐颂挣着,泪快出来了:“姨妈,你告诉他:我有空还来的,叫他等我!”卡罗斯等着姨妈替他翻译,一脸生离死别的紧张。“她说她不会再来你这儿了。”姨妈在卡罗斯肩上拍了软软一掌,完全是个慈母般的老辈儿。卡罗斯凄惨地笑笑,说:“那就请你告诉她……我爱她!”这回姨妈不吱声了。

卡罗斯眼巴巴看着老女人推着齐颂走远,那朵别错了的花在齐颂头顶一跳一跳,终于落到地上。卡罗斯慢慢跟过去,拾起那花发结,眼泪滚出来。

两个老头趁机溜出店门,没付账。

(选自《严歌苓短篇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记叙姨妈如何去谈卖掉齐颂的生意,另一条是记叙齐颂与墨西哥小伙卡罗斯的愉快相识。

B.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式的分叙,让不同人物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讽刺效果很好,但行文层次未免显得过于混乱。

C.小说选择了两个语言不通的年轻人作为写作对象,才使后文姨妈的打马虎眼有了可能性,为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D.姨妈责备卡罗斯给齐颂喝啤酒,主要原因是担心齐颂年龄不够而饮酒,让作为齐颂监护人的自己承担监护失责的处罚。

E.“那朵别错了的花在齐颂头顶一跳一跳,终于落到地上”,隐喻的是齐颂明白了卡罗斯的爱意后,内心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2)姨妈的形象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答:

(3)小说以“两个老头趁机溜出店门,没付账”作为结尾,有怎样的妙处?(6分)

答:

(4)小说中的齐颂与墨西哥小伙两人无法再次相见了,这可能会让两人抱憾终身。有人说,这种遗憾是齐颂姨妈的自私造成的;也有人说,这种遗憾是由于两人语言不通造成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呢?(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半世玫瑰有余香

迟子建

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不过,萧红本来就是一片广袤而葳蕤的原野,只需那么一点点光,一点点清风,就可以把她照亮,就可以把她满腹的清香吹拂出来。

萧红在情感生活上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爱慕她的人很多,她也曾有过欢欣和愉悦;不幸的是真正疼她的人很少。难怪她的作品,总有一缕摆不脱的忧伤。

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分手。他们的分手,使萧红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赴日期间,鲁迅先生病逝,这使内心灰暗的她,更失却了一份光明。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萧红身处绝境,一盏灯即将耗掉灯油之际,竟天真地幻想着尚武的萧军,能够像天外来客一样飞到香港,让她脱离苦海。萧红临终前写下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可以说是她对自己凄凉遭遇的血泪控诉!事实是,萧红去了,但她的作品留下来了,她用作品获得了永恒的青春!

我想起了多年以前,追逐着萧红足迹的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先生,对我讲起他当面指责端木蕻良辜负了萧红时,端木突然痛哭失声。我想无论是葛浩文还是我们这些萧红的读者,听到这样的哭声,都会报之以同情和理解。毕竟,那一代人的情感纠葛,爱与痛,欢欣与悲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端木蕻良能够在风烛残年写作《曹雪芹》,也许与萧红的那句遗言不无关系:“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萧红在浅水湾的墓,已经迁移到广州银河公墓,而她在呼兰河畔的墓,埋的不过是端木蕻良珍存下来的她的一缕青丝而已。

一个人的青丝,若附着在人体之上,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它逐渐染白;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

(选自《文苑》2011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标题“半世玫瑰有余香”中的“余香”是指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巨著在后世的流传。

B.对文学青年来说,鲁迅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他的病逝,使赴日疗伤、内心灰暗的萧红更失却了光明。

C.萧红在香港的时光,既是灯油耗尽之时,更是才情爆发之时,她完成了自己文学的绝唱《呼兰河传》。

D.因为萧红是一位文学家,所以她把墓地也选得极富诗意,一处卧听着海涛闲话,一处仰看着花开花落。

E.端木蕻良虽然辜负了萧红,但能遵照萧红的遗嘱写作《曹雪芹》,因此最终博得了后世的同情和理解。

(2)萧红为什么能踏上文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诠释了茅盾先生对萧红《呼兰河传》的评价,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答:

(4)文章最后说“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一个人的青丝逐渐染白。请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岁月的霜雪”与“枯竭的心血”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指出,在中国,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已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

B.中国足球曾有过的辉煌是沈阳五里河之夜。当中国队出线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走上街头庆祝,那场面真可谓万人空巷,倾国倾城。

C.历代皇帝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美好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D.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底气十足”,节日加班不加薪,职工则“识时务,保饭碗”。这种典型的有法不依的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势必愈演愈烈。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上班时间到了,职工小李还没来公司,经理说:“他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基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C.民工因说了一句实话,引出一段当地县城为民工讨工钱的佳话,也使自己无意中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D.有的外国人在赞誉中国美术片独特风格的同时,也提出过“习惯于完整的故事和懒洋洋的叙述”“很难捕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等批评意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据说,目前中国已成为了“博士生产大国”。

当中国的高等教育还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磕磕绊绊,一跃而成“博士生产大国”,自然并不天经地义,至少,多产的博士们究竟属于世界几流,恐怕不应成为被回避的隐私。

①应该说,作为寻求复兴的大国,现成为人才大国,的确是条必由之路。②这固然可喜可贺,然而也不能盲目乐观。③真要培养出合格的博士,显然需要有具备博士培养资质的大学,需要有称职合格的导师,更需要有审慎严格的学术评价机制。④在这些方面,中国显然与美国等博士培养发达的国家还相距甚远。⑤不可否认,人口数量多,的确是培养出更多博士的一个必要前提,但却远非充分条件。⑥然而,此时此刻的“博士生产大国”,非但不能成为人才大国的证明,反倒是将国内学位泡沫化的趋势与倾向暴露无遗。

A.②①③④⑥⑤ B.⑥⑤③②①④

C.②⑤③①⑥④ D.②①⑥⑤③④

16.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

[镜头二]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

17.对对联。(6分)

(1)请你结合《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对出下联,要求能概括出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3分)

上联是:不管晴天雨天,雨靴雨伞是必备之物;

下联是:

(2)请你结合《祝福》这篇小说,对出下联,要求能总结出祥林嫂的不幸。(3分)

上联是:夫死儿亡再遭遗弃,方知人间善恶;

下联是: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为什么社会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却下降了,幸福指数也降低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要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吗?”这发问源自一位美国学者,源自那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国人向往、效仿、追梦的国度的反思。那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探讨火力发电厂锅炉安装工艺和技术防范对策 下一篇:透视企业形象设计的自然辨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