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

时间:2022-10-28 08:18:43

新疆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相关措施,加速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新疆;劳动力转移;研究

作者简介:张凤艳(1955-),教授,女,河北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书记,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6―0020―02

新疆作为民族地区,云集了我国47个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农业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产值仍然高居各个行业之首。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已提出:“在农业方面成立产业军,使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也正在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在新疆这样一个农业区域,研究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利弊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和影响着新疆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且也改变着全社会的就业结构,推动着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新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全国闻名的农业机械化领跑者,更是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目前,新疆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所谓区域性转移是指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者是把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全国其他省份。这方面,内地省份的许多企业都与新疆当地相关部门签订了劳动力输出协议,每年定期从新疆招聘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其中包括相当多的民族人口。所谓季节性转移是指随着某些物品的季节性属性所引起的劳动力转移。例如,新疆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每到棉花丰收的季节,会有大量的劳动力从新疆落后偏远地区流入棉花丰产区。如果说区域性转移是由政府牵头,经济人组织,那么。季节性转移就是一种自发性、主动的劳动力转移。

二、新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

根据劳动力转移理论,我们知道,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农业部门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支持工业部门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新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1、思想保守落后,受守家顾地的观念束缚。在新疆一些农村地区或者是偏远的民族聚居区,人们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早已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想观念――靠天吃饭。而且。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很多人不愿走出去,从而阻碍了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新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转移。如: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一些女童早早辍学在家务农或根本就无法进入学堂: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承担子女的学费。正是这样一些因素,使得新疆农业地区的劳动力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偏低,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

3、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因为语言差异,在交流和沟通上会产生障碍。在新疆共有47个民族,民族语言多种多样,从而不利于劳动力的转移。在社会上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会汉语,走遍中国。”可见,语言相通在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4、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特殊的二元结构,影响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差距明显,城市化水平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三、新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为了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使人力优势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目前新疆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由于不能很好地接受现代知识技术的传授,阻碍了劳动力向其他产业部门的转移。所以。要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力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2、加大农业劳动力在全疆范围内的转移力度。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强大了,二、三产业发展好了。可以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应该加快新疆当地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

这里要强调的是,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加强农业生产产前、产后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剩余劳动力更多地分流到这些领域中。

3、加强劳动力跨区域转移。根据梯度理论,有的学者把我国划分为3个区域,即东部“先进技术地区”、中部“中加技术地区”、西部“落后技术地区”。把疆内剩余的劳动力向东部、中部转移、不仅可以缓解疆内的就业压力,而且,这些劳动力在东部、中部地区学到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在将来回到新疆为新疆的建设服务。

4、转变观念。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受长期以来习俗、制度的影响,人们以往落后的思想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人们的意识,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树立流动观。

四、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1、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素质相对来说较高。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外流,使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有专家认为,中国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是边际产出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一些年轻、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可以进行本地转移。例如:在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经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流,也不利于当地农村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倡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前些年乡镇企业的建设,这都可以是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本文认为,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跟潮流进城务工。

2、大量劳动力无序地涌入城市,无疑会给城市交通、住房等方方面面带来压力。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还是以自发转移的形式为主,通过政府或劳动经济人转移所占的份额较小。还有一些进城务工人员不按程序办理卫生证、暂住证等手续,从而不利于政府的组织和管理,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压力。

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会引起很多生活方面、社会方面的问题,但是,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去解决、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为劳动力的顺畅转移提供一条平坦的路。

参考文献:

[1]王玉岱.加快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7,(04).

[2]明拥军、陈彤.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政策导向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04).

[3]王倩茹.浅析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经济观察,2007,(02).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耕地非农化驱动因子相关分析 下一篇:关于农民对上海世博会想像构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