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10-28 06:48:40

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期刊网上登载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密切配合,长期跟踪,不断深化研究课题、拓宽思路,关注本土教学思想,是今后“翻转课堂”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翻转课堂;本土化;发展趋势;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

引言

随着2011年美国可汗学院的兴起以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开始风靡中国。除有中国国内的杂志大量介绍有关的国外研究基础及实施情况外,我国学者也开始重视对翻转课堂的系统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研究者最近几年在翻转课堂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回顾性研究,试图发现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特点,寻找出一些规律,为今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现有的研究文献加以统计分析,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以频次和百分比为主要统计指标。

2.文献取样

以中国期刊网(网址:http://www. )为检索平台。

3.检索方法

在题名选项中检索“翻转课堂”,时间不限;选定专辑为所有专辑;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采用“跨库检索”模式同时检索,检索出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章261篇,得到有效文献252篇,最终检索日期为2014年5月20日。

结果与分析

1.翻转课堂研究的整体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翻转课堂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在一些学校流行,但在2011年以前,很少有人关注翻转课堂。2012年有仅16篇文章对“翻转课堂”进行相关报道,但是在2013年,相关报道数量已多达125篇。增长速度达到几何级别,可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效课堂或者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领域。2014年有111篇相关的研究文章,在数量上虽不见得有极大参考价值,但也可以看出关于“翻转课堂”研究的发展趋势。截止到最终检索日期,2014年度研究成果发表的增长速度是极快的。2013年核心期刊文献数为14篇,在2014年才4个多月,已经达到15篇,可见论文研究层次在不断提高。

2.翻转课堂文献的来源分析

通过SATI3.2对作者信息进行汇总发现,由于翻转课堂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作者普遍发文较少,除金陵有5篇外,少部分作者在2~3篇之间,其余大部分作者只有1篇。从这方面难以看出研究团队的产生。于是,笔者对236篇学术论文文献第一作者所属研究的机构(或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核心发文机构论文的产出量。表2是发文量大于3篇的机构的分布表。

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发文机构的论文下限为:(其中为发文机构最高论文数)[1],得出核心发文机构的论文数为2.247篇,四舍五入得2篇,机构数为多达176个,遍布全国各地,这说明翻转课堂已经受到全国广泛的关注。由于此项研究的时间较短,目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研究团队。但是从2013年以来几个教育技术研究实力雄厚的师范院校,如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都转向翻转课堂的研究,研究的中心转入高等师范院校这必将带来理论研究的深入。

236篇文献发表于116种期刊,载文量大于3篇的期刊有20种(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发文最高的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其次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根据普莱斯定律可以认为这些期刊是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在这些期刊中教育类期刊占绝大多数,因此,可以认为翻转课堂研究主要存在于教育领域,而翻转课堂的推动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促进的,教育技术领域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因此,文献集中在教育类期刊上也是合理的。

3.研究者关注的主题分布

翻转课堂研究论文的视角和切入点多种多样,关注的重点与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在“新课改”和信息技术背景下一些热点问题得到了集中呈现。笔者对研究者关注的主题通过提取关键词进行检索,再结合文章内容,对一些比较集中的主题进行了归纳。

作为模式的研究及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者们对作为模式的研究及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基于两种视角,一是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创新,二是翻转课堂如何在新技术下提高实施效率。例如,钟晓流[2]及张金磊[3]在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进行剖视之后,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指出其实施的关键点。这些研究为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施提供了一种参考和思路,进而推动了翻转课堂本土化实施的发展与改革。

教学反思:翻转课堂在理论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这种模式还不甚成熟的时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即我国的考试制度与翻转课堂怎么结合。郭际指出,翻转课堂能否在国内环境帮助中小学生有效学习还有待进一步长时间验证,至少目前还没有有效和足够的证据证明翻转课堂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国内的家长普遍认为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责任,家长参与体系的不完善也将阻碍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4]

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实证研究: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原因也很简单,大部分研究者都是教育工作者,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姚佳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应用到《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测试抽查,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达到了提高学教学质量的目的。[5]

作为策略的研究和实施策略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较少,但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和技巧也会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存在巨大影响。例如,仇慧对“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6],朱宏杰提出了翻转课堂要重视教师作用、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及引起教学评价的改变及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等方面的注意事项。[7]

翻转课堂与微视频的关系:微课程或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精华部分之一,部分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介绍性文章:介绍性文章发表较多,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翻转课堂才在国际上兴起,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还不太了解或者说不够深入了解,此时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推广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翻转课堂的兴起[8]、翻转课堂实施的价值[9]、重庆聚奎中学进行翻转课堂实施的案例[10]等。

4.研究涉及的学校教学科目不均衡

笔者经过对翻转课堂所涉及的学科范围进行统计发现,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学校教育的所有主要学科,其中语文、英语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受到翻转课堂关注最大进而进行的相关研究最多,其次是实验课程。而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和文献检索课享有较多的研究关注。

其他学科从数量上看相差较大,原因可能为:①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课程在中小学的各学科中所占课时比例最高,相应的关注度和研究概率也最高;②信息技术和实验课程受到较多的关注是因为这些课程实践性较强,在课堂上展示性强,讨论的空间也较大;③专业课程研究论文少,主要因为专业性强,受益面窄,研究人员总量较少。

同时,从研究者所在地区和研究对象所在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中部湖南、江西和河南、河北以及东北等地,而西部特别是青海和新疆却鲜见报道。

5.研究涉及的对象不均衡

从翻转课堂研究关注的对象看,指明研究对象的文章占32.6%,其余则没有特别强调某一群体。在指明研究对象的文章中大学生受到最高的关注,其次是中学生(含中专生、高中生和初中生),幼儿则几乎没有涉及。近段时间高校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大学生自制力较强,容易实施;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容易打造科研团队、获取信息较为容易有关。未来的趋势将是大学和中学联合,将研究更加深入推进。

讨论

翻转课堂强调学习者提前学习,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创导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说,学者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日益增强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也呈现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现象,如研究者的文章几乎没有多年实践对照,或采取访谈、或采取几次课堂教学,来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不多,这些现象反映出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层面的严重脱节。

翻转课堂研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这不仅仅是由于涉及的学科和对象广泛,普遍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同时也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多面性。表面上看,翻转课堂仅仅是一种教学流程的改变,但实际上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变。因此,研究者应在不放弃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将思路延伸到各个层次上,从课堂教学层面拓展到交际能力和协作能力(团队意识)上,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拓展到教师教学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从学生或教师的个体行为转变为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和谐共进。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近两年来翻转课堂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许多研究人员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长期站在教育第一线从事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导致部分结论有些空洞。另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来保证翻转课堂的研究能够科学、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伯,马杰.我国民族教育研究文献态势的计量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2):138-146.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郭际.翻转课堂:中美教育环境差异下的困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72-76.

[5]姚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132-133.

[6]仇慧,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中的实施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9-161.

[7]赖锦辉.强调“竞赛标准+竞赛奖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16):77-81.

[8]金陵.萨尔曼・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29.

[9]赖文继.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2(37):8.

[10]何世忠.科技改变课堂 文化塑魂教育――重庆市聚奎中学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行与思[J].今日教育,2013(10):15-17.

上一篇:走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五误区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误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