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时间:2022-06-23 01:56:15

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商务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社会对移动商务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但高校在移动商务人才培养中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与移动商务行业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社会对移动商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研究了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实践环境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问题提出

随着智能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随身应用时代”,一时间“碎片化”、“APP”成为了上能满足高端分析,下可兼顾百姓热议的全民话题。面对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作为人才供给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筹备移动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心,为培养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做准备。然而,面对专业教学人才、教材、实训思路的集体匮乏,不少高校陷入了对移动电商教学的困惑之中。

本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从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环境三个方面讨论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需求分析

几大专业招聘网站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除了要求掌握传统网络环境下的相关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能力。以百度2014年8月26日搜索的100条典型数据为例,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技能要求为:一是技术类岗位要求掌握前端网页设计制作、宣传广告设计、用高级语言如C#、JAVA、PHP实现业务逻辑和网络运行环境搭建及维护等技术技能;二是商务类岗位要求具备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平台进行营销、利用Baidu、360、E-mail、博客、微信进行推广等互联网营销能力;三是管理类岗位要求具备执行网站运营管理、公司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及进行内部管理的能力。

尽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目前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能力大多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的构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导向,我们通过网上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对相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专业两种不同方向课程体系。

(1)技术类岗位:以中小型企业网站建设、网站维护及移动端APP开发为目标岗位的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及系统开发的技术专门人才(如图1)。

(2)商务与管理类岗位:这类岗位应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念和知识的营销人才、电商网站商务平台运维人才、国内国际贸易人才和管理人才(如图2)。

根据上述思路,电子商务专业类课程体系设置应该考虑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是相关商务类与技术基础课程,如电商概论、管理学、网络支付、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能为电子商务以及相关商务与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是所有电子商务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如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移动开发等。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能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全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岗位方向的初步定位。例如,商务类岗位要求的主要是网络营销、贸易方面的课程;而技术类岗位则是网络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管理类方向主要是运营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一般可结合不同学生兴趣及职业岗位需求开设,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

实践环境体系构建

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实战,能使学生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也使其毕业后能迅速找到相应职业岗位。因此,构建实践环境体系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我校的构建体系如图3所示。

实践场所由三部分组成,即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理论和操作要点学习,对外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顶岗实践。以我校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校内建设有3个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满足技术、商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设有开放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用于教师、学生、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企业交付的实际项目,工作成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指导管理,从而切实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典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则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术、营销、管理类岗位的顶岗实训要求。

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三者形成“校内通用流程实训和校外必要性实践”这一最具特色的实践基地建设格局,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衔接。

结束语

要想培养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社会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技能要求,然后让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师走出校门,积极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了解企业对移动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和能力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前沿、实用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并通过教学改革培养符合行业前沿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贾义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SoLoCoMo应用分析[J].移动通信,2012(19).

[2]郎为民,李建军,胡东华.移动互联网的前世今生[J].电信快报,2012(08).

[3]李璐.约翰・杜尔:SoLoMo时代正值当下[J].通信世界,2011(46).

[4]王汇,王平.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07).

[5]杨明娟.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6]胡捷臻,周欢怀.依托本土企业发展优势的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 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

[7]雷玲.中小外贸企业如何突破电子商务人才的瓶颈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2(06).

[8]石坚,杨悦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新实践[J].电子商务,2010(04).

本文受“2014广东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广东行政职业学院2012校级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资助。

上一篇:反思的沉淀与打捞 下一篇:浅谈如何延长LED灯具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