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初探

时间:2022-10-28 04:57:36

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初探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迈进了新的里程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的创新教学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教学。除此之外,语文教学不断的探索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领悟语文的内涵。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01-01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中学语文教学广泛的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学习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因此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对学生兴趣,实际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良好的化学方面的人才。具体到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和多种音频视频的运用,创设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使得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同时更多的了解语文知识,真正体会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

1.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模拟仿真的功能,能够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进入到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对事物的感受变得更加直观贴切,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理解事物的难度,使教学变得深入浅出。例如讲到一些游记景观、音乐建筑之类的课文,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优美的图画,将文字、图像、音乐等信息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将一些抽象的说教变成直观的情景展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既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运用适当性原则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仅要适时,更要适当。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教学软件都是为它的内容服务的,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其形式再好,也只能是隔靴搔痒。因此,在设计一个语文教学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它的教学实际需要。制作课件,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应选择那些适合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内容,如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任何教学课件都应该有两种用途:一种是课堂教学用,一种是供学生课余自学或供网络上使用。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不光是知识层面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一些交互界面,给学生们参与语文教学过程的机会,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3.多媒体运用实效性原则

使用多媒体技术,要讲究实效,要考虑它的结果,看它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看它所花去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讲求实效可以表现在媒体选择、课件制作、课件使用等几个环节。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如声音媒体有利于培养听、说、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感;图像动画媒体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丰富感性经验;老师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彰显课堂的人文性。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绝对好的媒体,也没有绝对坏的媒体。所以,我们选用多媒体的时候,要讲究实效。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一定要使用现代教育媒体手段来实现的,另外课件制作必须以教学设计为依托,如果没有对教材进行研究,做好教学设计,就不要动手做课件。那种花大量时间做课件,以做课件来代替教学设计的做法没有实效,也是本末倒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讲求实效,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

4.多媒体的设计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

一般认为,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可感,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设计和启发多样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从而使学生的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具体形象性得到很好的结合。这样就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多媒体语文课件设计成败的标准。

5.多媒体的设计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拓宽课文文本外延为手段

语文课教学内容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常常造成了语文教师赶任务的现象。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不仅能寓教于乐还可以加快知识的传授,节省教学时间,特别是在复习课中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放了一个电影画面:祥林嫂用刀砍她所捐的门槛。然后让学生把电影对这一情节的处理和小说本身作比较,讨论电影处理是否合理。学生表现的十分积极,发言也很精彩,把鲁迅先生所表现的祥林嫂的抗争是没有觉悟的抗争和电影里面去砍捐门槛是觉悟的抗争分析的十分透彻。适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不仅解读了文本内容更是拓宽了课本的外延。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是中学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4]。

参考文献

[1] 冯颖.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2007.

[2] 刘善循.高效率学习与心理素质的训练[M].商务印书馆,2007.

[3] 杨洋,马颖,张莉沙. 合作学习的条件及其创没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山版社,2002

[5] 刘善循.高效率学习与心理素质的训练[M].商务印书馆,2007.

上一篇:对学生多一点爱心耐心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