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大学特征初探

时间:2022-10-28 03:35:19

理性大学特征初探

[摘 要] 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每一所大学理性发展。真正的理性大学,是重视教学、教师、学生的特点的大学。科学处理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又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具有开放的胸怀。这是大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理性;大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16-02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因素越来越显现出来。大学没有特色,毕业生就业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不可能继续健康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每一所高等学校理性发展,才能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理性发展。一所理性大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特征。

一 教学是工作的中心

大学就是学校,教学――人才培养,是它的本职职责。其他的职能都是这个本质职能衍生出来的出来。本质职能没有做好,谈其他的职能都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教学,不重视教学,学校就不是合格的学校。由于对大学职能认识的偏差,我国的高等学校,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它们的发展与定位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与相互模仿,国内重点大学模仿国外的高等学校,国内一般学校又模仿国内重点的高等学校。这种模仿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高等学校对本职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相互模仿的后果就是导致高等学校失去特色,导致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结构的脱节,造成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高等学校只有明白自己的职能是教学,才不会背离本职职能对学校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与要求,才能将关注的重点、方向从模仿其他的高等学校转向当前的现实社会。丰富多彩的社会需求,才是高等学校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的源头,也是高等学校彻底走出模仿误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大学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这表明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进入社会的中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的本职职能――人才培养改变了,大学有能力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能了。可以说,不管过去、现在或将来,只要大学的学校性质没有改变,它的本职职能――人才培养就不会变。人们所说的大学的越来越多的其他职能,只是这个本职职能的延伸,或者说本职职能的另一种表象。人才培养是唯一的核心、重点,其他的任何职能,都是从属于这个核心,不能与这个核心职能相提并论的。只有在不影响本职职能圆满完成的前提下,才能兼顾其他职能。这应该是当前人们所说的大学众多职能之间关系的本质。

二 教师专心、安心教学

当前对于教师职级晋升的考核,主要是他们的论文、科研课题,而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也可以说是核心工作――教学,而且不少学校是一年考核一次。这种考核,就引导我们的大学教师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课题、写论文。教师们关注的是考核而不是教学。导致大学教师主要时间、精力偏离了教学。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真正尊重大学教师。但是在现实中,作为高等学校主体的普通教师,他们经常受到伤害,涉及与教师有利益相关的事情,普通教师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甚至于发生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师患癌被开除这样令人心寒、匪夷所思的事件。二是要彻底淡化官位思想。“教而优则仕”,在官本位意识很重的我国高等学校很普遍。不少高等学校普遍采取这样的做法:教学好的教师,作为奖励与重用,上级就让他担任一个行政职务。这种做法,对不少教师个人和人才培养都是弊大于利的。三是要把对大学教师的考核评价回归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对教师的考核,应该就是教学工作,而不应该是其他的内容。但是,目前对大学教师的考核,更重视有形的论文、课题,而且相当急功近利,教学工作的关键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相当不容易,他们不仅自己要掌握好知识,还必须掌握传授知识的技能,知识的更新,更迫使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因此,对待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应该让他们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应该帮助他们成长、l展,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建立平台和通道,让他们既有成长的空间,又有成长的环境,不偏离发展方向。

三 学生拥有学习的选择性

要科学、合理、有效开展学生选择性学习,有两个层次的前提。一是国家层面。国家必须依据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对整个人才结构有一个宏观的、科学的规划。然后根据这个规划,对整个教育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合理的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各类型人才的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的指导与选择。处理好“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中“厚、宽、强、高”的关系,明确“基础、口径、能力、素质”内涵。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处理好,学生选择性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学生个人层面。应该让学生个人有学习的选择性。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前提,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加上当前中学生对大学专业的不理解,在大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当大学生因各种原因发现自身不适合在当初选择的专业学习,大学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再次选择学习的权利。

为了真正做到学生能有选择性学习,应该做到“因材施考”。我们目前对学生的要求阻碍了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实施。有的要求与考核,忽视了学生的选择。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当前的考核,真正做到“因材施考”。也就是根据承担的任务、未来的目标、各自的选择,对大学生个人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差异化的考核。

四 学校不随意改革

纵观整个中国,所有的高等学校都在进行改革。总的来说,改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消除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影响因素当然要改,没有也盲目跟风改,就不是一所成熟大学的理性做法。一所理性的大学,它决不会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政绩而改革,它的改革方案也不会仅凭某个或某些领导人的主观意志获得,也不是克隆其他学校的,而要做艰苦的、深入的调研工作后从实际中得来。不同的学校情况不同,需要改革的内容也不同。因此,改革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应该盲目模仿、跟风。如果发展得很好,当然应该居安思危,但主要的任务应该是乘势而上,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应该想,别人都在改革,我不改就是保守、就是落后,因而冥思苦想甚至于胡思乱想,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这是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的,也是非常可笑的。好比你旁边的人生病了,需要看医生,你也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无病找病,以便去看医生。这岂不是现实中的“东施效颦”?纵观古今中外一切事物的发展,处于改革的时期是短期的,而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是长期的。在当前,有的学校,却总是在改,三五年一次,甚至于人为地规定四年、五年必须进行一次,这种频繁的改革,不仅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从另一方面正说明改革存在问题:为什么都是如此的短期行为呢?为什么没有一个长远的、高瞻远瞩的计划呢?

现在我国的大学同质化问题严重。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没有培养,大学培养的人社会不需要,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实际上浪费社会有限的资源。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由于肩负的任务不同,改革的内容目标也不相同。国外成功的高等教育体系表明,从事精英教育的高等学校是少数,社会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中,对从事理论工作、纯研究的人员需求也是少数。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大多数学校,不能把培养研究人员、理论工作者作为自己的目标,必须明白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劳动者,拥有高技能的人才,才是现实的目标,才是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因此,在自身层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每一所学校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但怎样发展,发展什么,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是不顾社会实际、关起门来盲目发展,还是与社会协调发展,这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校的未来。不能四面出击,分散人力、物力、财力,必须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结合自身优势,做好重点和特色专业学科。而不要盲目向其他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看齐,盲目上层次、增学科专业。须知缺乏办学基础,层次、新建学科或专业往往徒有虚名,反而导致教学资源的分散,使已有优势学科和专业受到影响,而自身应有的层次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是想坐两条凳子,坐到了地上,影响学校的发展。

五 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

科研的目的是在于运用,是为了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大学教师,就是利用科研这个抓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出发点、落脚点和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教学,不应该也不能是其他的任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必须开展科研。但是,“空谈误国,实干d邦”,在大学教师中,必须坚决反对脱离教学的“空对空”科研。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科研是为这个本职工作服务的,大学教师离开教学这个本职工作谈科研、搞科研,就会造成科研影响教学的局面。

现在,有的大学教师,他们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全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获得更多不切实际的名誉,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这种只考虑个人名利、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浪费社会有限的财富。

理性大学,是大学成熟的标志,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为成为理性大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斌.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制度化:要求、价值与挑战[J].

现代教育管理,2015(1).

[2]万圆.大学发展战略与办学环境的关系――以某行业

划转地方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3]秦玉友.教育发展浪潮与中国教育政策的多层设计[J].

教育发展研究,2012(8).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性质与价值 下一篇:传播学视域下的文化公寓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