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过节,感性与理性之争

时间:2022-08-14 04:11:52

大学生过节,感性与理性之争

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面临着种种困境,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承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在校大学生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2006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于是,一场关于洋节日过热,中国人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争论再一次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多种原因,成就年轻人热衷洋节

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每一个节日,都能够找到吃的东西,似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面,只有“吃”的元素,除去吃没有太多的其他特征,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在现在这样一个温饱解决的社会里,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吃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这些节日的过法,我想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差不多,现在好多的人,基本对吃不是那么的感兴趣了,而且很多的节日,大家不能回家,只能在学校过,基本上是凑合着过了”新疆师范大学研一学生李士怀说。

或许西洋节日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了年轻人更大的空间。

记者走访了驻乌鲁木齐的几所高校,超过3成的人表示过洋节可以让自己劳累和紧张之余放松一下,而传统节日是不能满足的。

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们表示,一提起圣诞节,就有种欢快放松感,是一个可以和朋友尽情HAPPY的日子。

事实上,在生活快节奏的都市中,除了“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洋节”越来越受人青睐。“洋节”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商业、娱乐和文化消费,逐渐变成都市生活中的狂欢日。对比“洋节”的走俏,中国传统节日却黯然失色,一些节日在日常生活中悄无生息地滑过,而另一些节日则变成了例行公事的仪式。

两种节日,两种情况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很浓厚的文化内涵,大多数的在校学生越来越少的接触到传统节日,自然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在校大学生又有几个呢”新疆大学历史系学生齐艳说出了目前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内涵的了解情况。

也许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还有对那种每天翻页的有些记忆,在薄得透明的纸上,老皇历详细标注各种时令和节日的日期。然而翻开当下出版的日历,除了春节有所标注外,其余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已经被忽略了,而更多的是添加了洋节日。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节日不止有春节、中秋,元宵花灯、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重阳敬老,还有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八、祭灶等都是重要的节日。每逢这些节日,人们都要举行祭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虽然看来有些迷信的成分,却有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在里面,令人惋惜的是这些文化内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朋友们所淡漠。

关于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的来源知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在校大学生都知道圣诞节是怎么一回事,关于一些西洋节日的各种传闻,各种过节方式,他们都能熟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周围很少人提及,但是一些西洋节日的传说,那就不一样了,周围的人都在说、都在做,自然我们也就知道了。”这是很多在校生的共识。

民俗学博士苑利认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主导一切的社会里面,很多的东西我们只考虑其物质意义,而忽略了其精神意义,如禁放鞭炮,理由是鞭炮会产生垃圾,造成空气和噪音污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我们却没有看见其固有的精神意义,其实放鞭炮的精神价值是很大的。“精神上的东西看不见,但看不见不等于对社会没有意义,不等于他的社会意义就小。”

大学生对待洋节日:感性与理性

西洋节日的扎根,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入侵,如果不加以阻止,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这种文化的入侵,要比经济的入侵更严重。

这种观点也被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们所认知,新疆农业大学文化社团,前不久进行过一个关于在校大学生过节的专题讨论。

令组织者开始没有想到的是,上半场大家的观点都是过洋节日的各种好处,对洋节日进行了高度的点评,然后批评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当其中的一位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变了。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认真的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味的洋节日,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那么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该怎么办呢?”此语一出,全场寂静。好长时间没有人说话。

后来大家发表了相同的观点,那就是大学生不应该一味的过洋节日,而放弃传统节日。

“我刚开始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感觉过洋节日好玩,有意思,传统的一些节日,对我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太死板。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有意义一点,洋节日过完也就完了。其实我过节有时候只是处于一种感性的认识,在校大学生应该理性一点。”新疆师范大学心理研究协会王研同学在辩论会上发表了这样的即兴感言。在现场博得众人的掌声。

新疆大学心理协会教授表示,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敏感性比较强,大部分是处于感性的认识,没有进行理性的考虑,喜欢接受新奇的东西,从一出生就过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久了,没有兴趣了,突然间感觉这种舶来节日很新奇,就稀里糊涂的过起了洋节。

传统文化靠年轻人市场

2004年韩国率先向联合国提出端午节为该国的文化遗产,最终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在这场中韩端午节的申遗之争中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这的确给了国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年轻人热衷于追求西洋的节日,我们的传统文化被渐渐的忘却也让一些社会学专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过多的担忧。

“年轻人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但是现在我们真的很担心。”新疆大学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无动于衷,这个是很可怕的。”

在新疆财经学院,很多学生的的观点基本上和老师的观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年轻人理应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本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但是这样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节日,却被韩国人抢先注册成了文化遗产,这一点,在我们同学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如果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在乎我们现在的传统的节日,而一味的追求西洋的节日,恐怕若干年之后真的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七夕等富有曲折故事的好节日了,说不准又被别的哪个国家注册了。”新疆大学张同学说说出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担忧。

上一篇:真假名牌调查 下一篇:三个人的导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