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自我防治

时间:2022-10-28 02:21:27

糖尿病的自我防治

导语:糖尿病在中国成年人中已形成爆发流行趋势,患病率近10%,患者近亿。无数糖尿病患者常年忍受着病症的折磨与困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治疗糖尿病的济世良方问世,得以解除病痛。为此,我们专访了糖尿病专家张锡明教授,请他为我们解析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与综合防治方法,希望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带去健康福音。

张锡明 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心身医学分会常委,主要致力于糖尿病综合防治与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每年完成200场以上的糖尿病专题讲座,50余篇,主编《糖尿病――多学科诊疗与行为干预》、《实用心身疾病学》等专著5部,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及国务院特殊津贴。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是一组慢性高血糖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致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发病原因。根据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四类。

糖尿病危害巨大,是人类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生命质量普遍下降,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成为当今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群中50%的失明、60%的心肌梗死、60%的脑血管病、60%的慢性肾衰血透者、30%的截肢都是糖尿病所引起,85%以上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病。当糖尿病被确诊时,50%以上的患者已出现并发症损害,尤其心血管病是糖尿病的同源病和等危症,患糖尿病后血管性病理损害几乎同时发生。因此,专家认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

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糖尿病的防控形势却十分严峻,60.7%以上的患者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90%以上已经确诊的患者尚未得到规范治疗,70%以上接受治疗的患者疗效未达标。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席Jean Claude Mbanya教授在第20届世界糖尿病大会上(IDF,2009)曾发表声明说:“从IDF最新版本糖尿病图表中的数据表明,糖尿病流行趋势正失去控制。我们正在失去与糖尿病作战的阵地,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没有哪个国家已经全面武装起来应对这一我们共同的敌人。”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周围组织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称胰岛素抵抗,以至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是一种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疾病,还是一种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管疾病,一种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的炎症疾病,周围神经受损的神经系统疾病。同时,由于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重大影响,糖尿病又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病。因此,对糖尿病必须进行综合防治,尤其患者及其家人需要掌握自我防治的基本知识,从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入手,坚持科学的检查检测和用药,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所谓“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但2型糖尿病早期多无特异症状,尤其老年人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导致发现率低下,大约有60%的患者未曾得到确诊。

糖尿病在临床确诊前,往往有9~12年(均数为10.5年)的潜隐期。在确诊时,大约有50%的患者已经出现心、脑、肾、神经等器官并发症。

研究资料显示,早期筛查,可使人群糖尿病的确诊时间提前5年。一些大型研究显示,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可以明显延缓糖尿病前期(IGT)向糖尿病转变。因此,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阻止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早期报警信号

1.餐后2~3小时或午饭、晚饭前,常出现心慌、乏力、虚汗、头晕、饥饿等症状,且多食;2.口渴、多饮;3.反复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4.视力下降;5.常感疲乏、无力、头脑昏昏沉沉;6.血脂异常,血黏度增高,过早出现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者;7.腰围增粗或肥胖、超重(或原来肥胖者体重下降);8.手足麻木或感觉异常;9.小腿痛或痛性痉挛、溃疡难愈;10.育龄妇女有多次流产、巨大胎儿和羊水过多等病史;11.阳痿,且用药无效;12.老年人不明原因昏迷;13.曾有一过性尿糖阳性;14.女性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月经异常。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病过程中会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出现。那么,如何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呢?就此问题,我们请教了张锡明教授。张教授耐心地列举了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病变,以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密切注意自身的身体变化,防患于未然。

心慌、胸闷、静息心率增快――提示心脏病变

头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提示脑血管病变

小腿痛、麻木、脚肿――提示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胀――提示视网膜病变

脸肿、手胀、眼肿――提示肾脏病变

手脚麻痛、身上像虫子爬――提示神经病变

膝盖痛、腰背脚跟痛――提示骨关节病变

糖尿病的特效治疗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证实,起源于减肥手术的胃转流术可以治愈2型糖尿病,治愈率可高达80%以上,但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另外,干细胞移植可以控制部分糖尿病及糖尿病足。

张锡明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赢得寿命。比较规范的治疗模式包括:

2型糖尿病分型分级诊疗模式。

早用胰岛素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持续的血糖监测方案,保护胰岛B细胞。

早期联用降糖药。

多因素强化干预治疗方案,即并发症的同步防治。

饮食强化治疗及“五驾马车”防治。即:教育为先导,饮食为基础,运动为手段,药物为根本,检测为保证。

糖尿病人自我防护必须做到“十个一”

在采访中,张锡明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人日常防护应该做到“十个一”,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控糖尿病。

一、到正规医院或专科门诊做一次餐前和餐后的血糖评价。

二、找一个专业医生做你的责任医生,长期跟踪治疗。

三、买一本好书或一份糖尿病手册学习相关知识。

四、找一个专业糖尿病医疗机构听讲座。

五、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以早期发现并评估自己的并发症病情。

六、做一次胰岛功能的全面测评,以便制定个体化的精确治疗方案。

七、由你的责任医生提供一份简单易行的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

八、由你的责任医生制定一份“面面俱到”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方案。

九、由你的责任医生提供一份科学的减肥或控制体重的方案。

十、做一个能自我管理,心态良好,病情控制达标的病人。

后记:丹心妙手保康健,杏林春暖剂良方。感谢张锡明教授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专访,为我们答疑解惑。但愿糖尿病患者看完这篇文章后,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症及治疗养护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上一篇:中医如何从根本上治疗骨关节病 下一篇:社区“片医”:家门口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