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伦理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8 12:55:29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伦理研究综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和国外涌现出了一批对当代青少年尤其大学生网络行为伦理的研究学者,他们依据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网络行为伦理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 网络行为伦理 虚拟存在

近年来,网络问题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相关的论著不断推出。国内和国外的研究学者,他们依据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当代青少年尤其大学生网络行为伦理问题。

国外对于当代网络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思路是分析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具有的特性为青少年的活动提供全新的空间,生存于其中的青少年必将会受到影响,其道德伦理的构建当然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国外对该项课题的研究几乎都是从分析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入手的。对于互联网这一新技术所产生的革命性意义的关注自70年代以来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美国网络专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揭示了数字化存在(或称虚拟存在)的原理(尼葛洛庞帝,1997),将人们的视线带到了虚空间这一网络空间(cybersociety)存在的环境之中。而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纽曼•卡斯特出版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网络社会的兴起》(1996)、《身份的力量》(1997)和《千年之末》(1998)可以算作是互联网理论研究的开始,他已注意到了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的存在。卡斯特揭示了许多由互联网带给现实社会的影响和变化,指出: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革命之所以具有普遍性,就在于它贯穿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外来冲击,而且影响了所有活动的方方面面……。” 但他从未认真探讨虚拟社会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生活方式,未能深入到互联网社会中去揭示那里的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群体行为、权力分配、地位和影响力等方面的特点。其后的美国学者M•波斯特认为:20世纪电子设备作为交流传播的手段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符号的传输与交换也不再受到时空的制约,语词的表征功能日益削弱,语言的表征危机日渐显露,主体和客体在电子交流过程中也被重新构建。 美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在对WELL(网络社区)的分析中,对网络社区进行了界定(网络社区virtual community是指以虚拟身份在虚拟中创立的一个由志趣相同的人们组成的均衡的公共领域。有的社区与真实生活中的社区具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复杂结构,既有社会等级,也有官僚制度。),提出了网络社区中人们行为的异质性。 CARLAG.•SURRATT在“NET LIFE”中重点描述了网民在网络中的生存状态,指出了当前我们针对网络可以研究的方向。

国内对于这项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且 研究思路遵循了国外的研究模式。在国内较早进行网络空间研究的学者是戚攻,他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组织”不同于现实的组织体系,因而会对经典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理论发出挑战。童星、罗军认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个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取代了向比自己年长的人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得“概化他人”、“角色理论”需要被重新思考;网络社会中个人对组织的依赖几乎完全消失,从而使个人和组织同样有力,甚至更为有力,这样,个人和社会至少是同等重要的,这就对 “社会优先于个人”的道德命题提出了挑战。另外,网络空间也不再呈现出等级般的宏观社会结构,“阶级”和“垂直流动”等概念可能会不再适用。魏晨的分析则表明,网络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个体拥有权力,其自主性和与意义构建是同一过程,理性化的构建与自我的意义追寻结果是网络世界的图像和价值理性的一致,从而也为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命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黄少华教授则致力于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及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一部分研究成果,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空间的特性和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都有很独到深刻的见解。

总之,我们通过对1997年至今公开发表的各类关于互联网研究的论文的检索发现,按照研究主题来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11个方面:网络与青少年、网络交往与人际互动、网络社会问题及其控制、“网络社会”本质、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综述、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语言、网络与性别、网络婚恋、网络调查、其它。而通过一项简单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这11类研究主题当中以“网络与青少年”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数是最多的,达到了同期关于互联网研究的论文数目的34.24%(从1997年至今国内大约有145篇)但是多停留在从对网络空间特性的研究入手探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从网络行为入手探讨网络道德的研究不多。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 王志弘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第82-85页

[2]M•波斯特:《信息方式》[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Robin B.Hamman(1996)“Cyborgasms:Cybersex Amongst Multiple-Slves and Cyborgs in the Narr0w-Bandwidth Space of America Oline Chat Rooms”

[4]NET LIFE:Internet Citizens and their communities :CARLAG.•SURRATT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Commack,NY,1998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民营工业企业特征与企业盈亏问题实... 下一篇:如何理解服装企业中的生产计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