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新栽芦笋田合理间作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8 12:32:49

上海地区新栽芦笋田合理间作栽培技术

芦笋1次栽培多年采收,一般可连续采收10~15年。芦笋不仅含有多种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还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保健功能,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有芦笋栽培,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山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及福建等省,这些地区芦笋的产量约占全国全部总产量的80%。上海地区20年前引入崇明种植,现当地种植面积已达500 hm2以上,已成为上海市郊出口创汇的特色蔬菜之一。芦笋因生长周期长,株间行距较大,复种指数低,特别是新种植芦笋地,一般在移栽后的第2年才开始采收鲜笋(秋季播种的在第3年才正常采笋),第1、2年生长量小、植株开展度低,利用植株行间尚未封垄的有利时机间作套种蔬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芦笋的栽培管理

1.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合于采收绿芦笋的UC-157和UC-800等。上海地区芦笋分春、夏、秋3期播种。春季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5月上旬至7月上旬定植,次年春季采笋;夏季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播种,于秋季定植;秋季为8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次年春季定植。

1.2 播种育苗

将芦笋种子在60 ℃ 温水中浸泡15~20 min后捞出,用清水反复搓洗,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再于常温下用清水浸泡48 h,然后用多层湿纱布包裹,在30 ℃ 下恒温、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667 m2用种量为 400~500 g。选沙质壤土作苗床或营养土,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2 500 kg、磷肥25 kg、钾肥25 kg,拌匀后撒施于床面,耕翻入土。采取条播方式,苗床畦宽150 cm,高15~20 cm,在床面与畦垂直方向每隔20 cm开1条播种沟,沟深2~3 cm,在沟内浇足底水后每隔8 cm播种1粒露白种子,播后盖厚0.5~1 cm松土,播完后畦面覆盖1层薄稻草(或地膜)。春季用小拱棚保温,夏秋搭遮阴棚降温。

1.3 苗期管理

播种后在稻草上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50%以上幼苗露土时揭掉稻草或地膜,齐苗后揭去遮阴棚。当幼苗出现分蘖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每隔20 d左右除草1次,并追施腐熟人畜粪2~3次, 667 m2每次施薄人畜粪500~600 kg。

1.4 整地定植

移栽前要深翻、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为150 cm,沟深30 cm。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2 500~5 000 kg、磷肥20 kg、钾肥20 kg,辛硫磷颗粒剂4 kg,施于沟中,上面盖1层土,然后再定植。按照苗的大小分级定植,行株距为150 cm×30 cm。未带土移栽的幼苗将肉质根均匀地分散于沟中,上覆厚2~3 cm细土即可。定植时须注意将地下茎鳞芽群的生长方向与定植沟的方向排成一直线,使鳞芽群的伸展方向基本一致,便于以后田间培土和施肥,延长采收期。

1.5 田间管理

1.5.1 追肥 科学追肥是保证芦笋高产的一个重要管理措施,秋季育苗次年春季移栽的当年生芦笋,由于营养生长时间较长,地下部分棵盘较大,为使第2年获得较好的收成,一般要求适施秋肥(667 m2施三元复合肥50 kg),重施冬肥(一般667 m2施用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三元复合肥 50 kg),以保证来年地上部分植株株高为1.1~1.2 m,茎粗度0.7~0.8 cm,有效株数量25~30株。

1.5.2 病虫害防治 第1年种植的芦笋病原基数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原则上要求在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重点防治,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则用石灰粉来改变环境条件,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控制病菌扩展的目的。

1.5.3 排水及灌水 由于芦笋根系中根毛吸收肥料及水分能力较弱,因此适合地势高,土壤疏松,排灌条件好的田块种植。如土壤水分长期高湿,土壤中空气不足,降低了根系的生理机能容易引起烂根。水分的多少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嫩茎产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间套作蔬菜的栽培管理

2.1 供试蔬菜

选取生长期适宜和经济产值高的蔬菜品种进行间作套种,如马铃薯和莴笋。

2.2 合理间套种

新种植芦笋地,土壤肥力中等,马铃薯和莴笋播种前做畦,每处理区5畦(图1),畦宽1.3 m,沟宽20 cm,沟深20 cm,沟土均匀放在畦面上。畦面上种植马铃薯(或莴笋),每畦种2行,株距25 cm,开沟直播。畦间(沟内)移栽芦笋幼苗,每处理区种植6行,马铃薯(或莴笋)采收后,开沟做畦覆土于芦笋上(图2)。据试验,芦笋播种日期:2010年9月30日,移栽定植日期:2011年2月17日,马铃薯播种日期为2010年11月7日;莴笋播种日期2010年12月15日。

2.3 田间管理

马铃薯和莴笋播种前667 m2施有机肥200 kg,狮马复合肥(15-15-15)15 kg做基肥,追肥不施。田间管理除清除沟渠、及时排除田间渍水外,未进行病虫害防治等其他用工。4月10日马铃薯采收,4月20日莴笋采收。记录蔬菜产量,马铃薯:每畦随机抽取2行20丛马铃薯,挖取全部薯块称质量,同时将薯块以50 g为标准分成大薯块和小薯块,并分别计数和称质量,莴笋记录产量和数量,以便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3 间作蔬菜效益分析

利用芦笋行间距大,移栽定植后幼苗期茎叶少,根系扩展的范围小,研究芦笋幼苗期行间套种马铃薯和莴笋栽培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入。调查结果(表1、2)表明,间种蔬菜长势良好,不但不会影响芦笋植株的生长,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马铃薯667 m2产量6 17.3 kg,每667 m2收益3 086.4元,莴笋667 m2产量1 333.3 kg,每667 m2收益2 666.6元,可减少移植芦笋当年没有产量而带来的损失,经济效益显著。

表1 芦笋间作马铃薯经济效益比较

[注] 马铃薯售价5元·kg-1。

表2 芦笋间作莴笋经济效益比较

[注] 莴笋售价2元·kg-1。

上一篇:高原地区西葫芦种植技术 下一篇:温室水培东升南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