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批改的创新尝试

时间:2022-10-27 05:18:15

初中作文批改的创新尝试

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作文批改成为同组教师之间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讨论的结果又常常让人感觉到一些悲观。因为大家的感觉普遍是作文批改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一学期批改十篇左右的作文,会发现学生最后一篇作文与第一篇作文的水平几乎相当,有的甚至还不如。这样的结果常常让语文教师有徒劳无功的感觉,因而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作文批改比较马虎的情形。那么,作文批改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升呢?笔者以为还是要从作文批改的形式与内容着手进行一些创新

仔细分析作文的批改,可以发现重点落在“批”与“改”上,也就是说学生的好作文实际上是在得到了“批”也就是一种评价之后,再“改”出来的。所以作文教学中常说的“好文不厌百回改”就是这个道理。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往往只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且这种信息的传递还是单向的,往往会发生教师不知道学生怎么想的,学生不知道教师怎么判断的情形。因此,作文批改的创新,主要要从批改对象的互动关系上入手。

一、自评自改,增强作文的理解能力

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便会发现如果是学生的真情表达(表达水平高低暂且不论),那学生作文的过程一定是一个面向自我、分析自我,然后表达自我的过程。这意味着什么呢?自身有着写作经验的同行们都知道,当过一段时间再看自己的文章时,总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动,而所谓的改其实就是要改得更好。但要想改好,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这段时间必须对这段文章进行持续的思考。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时间段内,让学生持续思考自己的作文,那他就会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出来,进而就学会了自评自改。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此中有两点思路得到了有效的证明。其一,在初中作文的起步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博读、自评、自改的方式完成自评自改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选择一篇喜欢的课文或课外文本,然后进行仿写。由于是自己喜欢的,因此不存在仿写动机上的问题;仿写之后不急着给予评价,而是让学生去搜集与自己喜欢文本相关的文本进行博读,以感悟不同文本对相似事物的描述,在这种博读当中,学生自然会产生新的认识,而这就相当于学生自主发现了评价的依据,进而给自己的自评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自改,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且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因此学生的普遍感觉往往是:自己当初写的那个作文怎么那样,完全可以这样写嘛……而根据作者的作文教学经验,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便意味着自评自改策略是成功的。

其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评自改必须有时间的积累,因为无论是评价标准的积累,还是学生感觉水平的提升,都需要时间。如果第一天写了,第二天就让学生自评,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这个角度讲,时间对于学生的自评自改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设计一定的时间跨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去虚度时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作文的思考不能中断。这里实际上有一个注意力集中在作文之上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没有体现在写作这一动作上而已。根据笔者的经验,有的学生经过一至两个晚上的自省,便能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这实际上证明了自省策略的有效。

二、互评互改,提高作文的理解水平

互评互改的想法来自于合作学习,既然学习是可以合作的,那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作文的批改是不是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呢?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考虑到现实情况,学生的作文往往带有一些隐私性质,而初中学生又开始有些害羞,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都适合用来作为互评互改的素材。但作为一种创新,仍然是能够寻找到突破口的。对于一篇议论性质的文章,我们强调学生多写出自己的鲜明观点,多提出有力的论据。这样的作文不涉隐私,因而可以用作互评互改。具体操作中也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一是范文互评互改。即从全体学生的作文中挑选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文章,主要是存在典型缺陷的文章(但不跟学生说明,同时要事先征得这些学生的同意,告诉他们可能会面临着批评的“风险”,等学生同意之后再实施),然后印发给其他学生,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先自主阅读并自我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然后,教师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让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式是新颖的,而教学效果也不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认识不断提高,在互评中他们学会思考,在互改中他们学会深思。

二是采用一加一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结成作文互评互改的对子,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一学期或一学年均可),就由他们之间互评互改,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来让两个人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互评互改,这样两个学生之间就会对对方的作文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及时、准确地提出对方作文的优点与不足。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有些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但在阅读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却总能准确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当这种认识成为一种相互关系时,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当是非常明显的。

互评互改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作文本身,通过对互评对象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将互评对象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吸取对方作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在认为对方不足的地方加上自己的想法,这样在学生的思维中就有了一个虚拟的作文过程,而这一过程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三、师评自改,促进作文的写作技巧

师评自改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师评与自改均有更多更细的工作要做。这个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上面,当然,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不是那些夺人眼球的小花招,而是立足于作文水平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更多更深刻理解的技巧。

应当承认作文是有技巧的,从全文的谋篇布局,到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再到文干的构造与衔接,都需要讲究衔接有序,讲究浑然一体。而初中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对作文的理解有限,在这些技巧的把握方面往往存在不足,而这些技巧仅凭自主学习与讨论是难以形成的,离不开教师的评价。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在这里最好只是发挥一种引领作用,具体的领会过程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只有这样,获得的作文技巧才能真正属于学生。

从教师评的角度来看,要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了解、对学生认知差异的了解等,不结合这些因素,只从所谓好作文的标准来给学生提要求,是不恰当的。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的评价主要在于写作手法的指导、作文结构的提醒等。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进行这样的评价需要一百字左右,工作量不小,但对学生的作文往往有着提纲挈领式的作用。

从学生改的角度来看,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指望自己评的要求一出来,学生就能改成如师所愿的作文。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不符合规律的,或者说如果学生的作文真改成那样,那这个学生要么是天才,要么有其他一些非正常原因。一般来说,一篇作文在教师批改之后,需要两至三次才能改得离教师要求差不多。人们常说,“好文不厌百回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尊重学生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准确的语言、必要的艺术,都应当是学生在自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榨取”自身经验的过程,它应是一个不断吸纳的过程。

以上所谓作文批改的创新,主要是在批改形式上,而形式常常是内容的反映,因而学生可以在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改变中获得新的认识,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中;226500)

上一篇:多元智能,助英语词汇记忆一臂之力 下一篇:诵读:一种重要的儿童阅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