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取向探析

时间:2022-10-27 04:31:0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取向探析

【摘 要】师德修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途径取向涉及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要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必须要热爱学生,具有严父慈母情怀;必须要以身作则,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精通业务,具有厚积薄发潜能。要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师德修养和锻炼。

【关键词】教师 师德修养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43-02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教师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和需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知世界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准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提升师德修养水准的前提是明确师德修养的取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明确了师德修养的取向,其修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

一、高校教师要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这是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师德修养之根。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有四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即畏业、爱业、乐业、创业。这是教师敬业纬度的基本形式,也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不同表现形式。“畏业”是指敬畏自己的职业。当一个教师清醒地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种“干活挣钱的行业”时,会很怕失去它,那他对教师职业就会具有一种敬畏感,其敬业的精神就始于畏业。畏业者对职业能尽职尽责,爱业者能自立自强,乐业者能无怨无悔,而创业者则表现出一心一意。这四种不同的职业感,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教师敬业的内在动力。“畏业、爱业、乐业、创业”既可视作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目标,也可理解为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从前者的意义出发,它为教师个体的修养提供了目标参照坐标,使其修养更具目标性。从后者的意义出发,它启示我们,师德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只有高度重视加强修养,才能不断超越,修成正果。一个好教师只有将职业当做一个事业来做,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他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充分的体现。

教师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工作时间上的边疆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决定着教师要有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为备好一堂课,更要加班加点熟悉教材、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进行二次创作。对于责任心强的老师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上班固然要努力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场所,校内是“阵地”校外是“工厂”。每天都是在备课、上课、辅导中周而复始。教师的奉献精神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一身粉尘,两袖清风”,“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高校教师要热爱学生,具有严父慈母情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决定的,是师表形象的核心。热爱学生和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是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顺利进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与方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只有充分热爱学生这个主体,激活这个主体,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只管教书,上完课拿起教案就走,不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就不可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不可能产生尊师情感。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的精神。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老师。”一个与学生封闭的教师,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热爱学生必须具有严父慈母的情怀,既要像严父,又要像慈母。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有父辈的威信,更有母爱的仁慈。面向每一个学生,应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学习上给予辅导,微小的长处给予肯定,稍有进步给予表扬,遇到打击给予保护,遭到挫折给予安慰,犯了错误给予教育,安排工作给予信任,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也就无法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你爱教育事业,你才能体会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在学生成长中感受到教师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三、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具有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强烈的示范性,决定着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用人格力量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以自己的能力向学生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做事,掌握一定的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又要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情操,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教师具有何种能力和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教育后果的问题。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为师者,一定要修炼职业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性养性、以行导行,时时事事为学生做表率。实践表明,在学校里赢得学生信赖和爱戴的往往是那些情操高尚、学识渊博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所以,只有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去影响、熏陶学生,使其“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由教师工作的对象决定的。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品德方面都还不成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的人物和环境对他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更有权威性,学生天天和教师打交道,他们时时处处都在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甚至个性、爱好、仪表、教容和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只有身正的教师,才能带出身正的学生。教育家孙敬修曾形象地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可见,教师不仅在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质育人,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事事处处严于律己,无论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都要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必须“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方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

四、高校教师要精通业务,具有厚积薄发潜能。

精通业务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教学大纲规定还多许多倍的知识,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作为一个教师,与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化身。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现代课堂不欢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密不透风的先生。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博学多才培育学生。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面对他们,“先生”的先知如果捉襟见肘,继续得过且过,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必将最终失去神圣教坛的主角地位。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21世纪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要贯彻好创新精神,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要勇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不断地开拓进取。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从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铸就创新素质上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有兢兢业业的“老黄牛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灵慧与悟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慧根”与“灵感”,以此来激发敏捷的思维。不能只停留在“敬业”的层次,还要“专业、赏业、攻业、建业”,这也是“名师”与“教书匠”的区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类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为振兴中国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低幼儿童阅读研究评述 下一篇:浅谈PDCA循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