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趣谈

时间:2022-10-27 04:28:04

音乐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趣谈

国画艺术讲究“留白”,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去“创思”。

一、“评价”时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案例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准备工作。我先提问:“乌龟和兔子赛跑哪个会胜利?”学生回答:“当然是兔子啦!”这时,我说:“今天的答案恰恰相反,在《龟兔赛跑》中胜利者是乌龟,不信你听……”于是我打开录音机播放《龟兔赛跑》的音乐,又挂了一幅《森林晨图》,让学生边看挂图,边听乐曲。正当我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的教学计划时,突然瞥见角落里的小H好像正偷偷地在做着什么事情。我刚想发作大声呵斥让他能回过神来,但转念一想还是改变了主意。我不动声色地问:“听完这个音乐故事,你们知道小兔为什么会失败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嚷道“因为它在大树边睡觉”、“因为它很骄傲”……我走到孩子们中间,适当提高了一些分贝,又问:“你们会不会也像小兔子一样,做一件事时不专心呢?让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有精神,学得最认真!”然后,我从他们身边走过,用眼神跟每个孩子交流,只见他们的腰杆顿时像装了弹簧似的,挺得一个比一个直,刚才那位走神的小H也坐得精神极了!

反思课堂上,常有些学生会时不时跳出“戏”外神游,如果教师为批评某个学生而打断教学进程的话是不合适的。我们可以试着用自己的宽容和幽默,用一个责备的眼神或一个关爱的动作,给学生制造批评的“留白”,从而起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这不但不露痕迹地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更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无声地规范了他们的行为,可谓“一举多得”。

二、“聆听”中的留白:我要我的精彩

案例听过这样一节欣赏课,教学内容是《快乐的小熊猫》。教学时,教师先不告诉学生乐曲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聆听,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些什么感受。听的过程中学生很是投入,交流时有几个孩子表现得很积极,提出了许多问题:歌曲一开始好像是一幅美丽的森林图画,好像是谁在唱歌?有一种胖乎乎的动物来了,它是谁?乐曲是轻快、活泼的,它很高兴吗?为什么这么高兴呀?它们这么高兴,将要去干什么呢?我好像听到有东西掉到河里了,到底是什么掉到河里去了?……面对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了肯定,并让学生再听乐曲,要求边听边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有趣的问题。最后教师让这几个学生把整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反思这样的音乐课堂在表面上看可谓动感十足、环节紧凑,可是如果环顾一下四周,我们会发现许多小眼睛仍迷茫地眨着,课堂似乎只成了几个优等生的表演舞台。很明显,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并未考虑到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只是满足了一小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现在,很多课堂教学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评价……这种学习方式往往只是让“优等生”获得了发展机会: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同时,一部分音乐基础差,缺乏“悟”性的学生却成为音乐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总是落后于优等生,问题还没有思考一半,别人已经抢答出来了,从而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成为合作学习的“看客”,久而久之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新课程,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抓两头、促中间,平等施教,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孩子,在备课时应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水平;在课堂活动中,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让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胆小自卑者成为这个课堂留白中的主角,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三、“创编”时的留白:该放手时就放手

案例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快乐的小厨师”时,我先让学生听“厨房交响曲”,要求他们说一说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并试着进行初次模仿。在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我随即又提出:“今天,我们也要来做一回勤劳能干的小厨师,在厨房里大显身手一番!”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模仿厨房里所发出的四种声音:筷子、汤匙、锅铲、水桶。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商量起来。最后,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模式:

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工具,听着音乐进行大合奏。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平时性格内向,表演能力欠缺的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爱弥儿――论教育》中也谈道:“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这就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丧失了音乐课堂的活力。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活动频繁,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使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像赶鸭子一样,让学生遵从于自己设计的活动。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各自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学习,让他们主动产生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听任教师摆布,成为毫无自主性的“应声虫”。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许他们的答案并没有你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完美,但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有独特见解的“补白”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埋下伏笔,从而达到引发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中的留白:我的地盘我做主

案例新课改后,开音乐会成了每学期中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音乐会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消除了学生对音乐考查的紧张感,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敢于充分表现自己,做舞台的主人。这天,又轮到三年级六班开“快乐音乐会”了。师生问好后,我像往常一样坐到了学生中间,当起热心观众。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有唱歌的、有吹笛子的、还有弹琴的……还真是藏龙卧虎啊!不过节目还是以演唱为主:有独唱、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二重唱等等,我心想,这些节目还是需要我现场伴奏啊。到女声小合唱时,我便自觉地走到琴旁,准备给这群可爱的女生伴奏。这时,一位女孩走来说:“老师,我是负责给她们伴奏的!”她们的表演很成功――唱得好,弹得棒,配合也很默契!这场音乐会,我真正成了一位“欣赏者”。

反思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把活动的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表演,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个“临阵换帅”的音乐会,快乐了学生,快乐了老师,快乐了课堂,也成就了一个快乐的“留白”……

正所谓设“场”才能导“渔”,“留白”的课堂强调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保护其创造天性,唤醒其学习潜能和热情。“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让“留白”绚烂我们的课堂,使课堂达到放归“林间自在啼”的最佳效果!

胡兢慧 无锡东湖塘中心小学

上一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实验报告 下一篇:对《青青竹子会唱歌》现场教学的两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