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略谈

时间:2022-10-27 11:24:14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略谈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地:“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生物学科在很多学校的地位一直不尴不尬。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因其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不高,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很多学生并未意识到生物学科与其现实生活及未来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身处素质教育时代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本文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巧妙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教学中设置恰当、多样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我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样呢?”“不可想象”“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来。有时,一个熟悉的典故或有趣的小故事也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手段。比如,在讲“生态系统”时,我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讲得绘声绘色,再不失时机地导入授课内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上课效果很好。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学事例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导言:许多同学认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的苹果香甜可口,放久了则味道大不如新买的,原因就是苹果的组织细胞内部进行呼吸,把一部分糖分解了。新鲜萝卜放久了会空心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会有“原来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感慨,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地用心。

二、上好实验探究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探究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不易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为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设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适时加以引导。比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开展实验,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时,按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小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我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深度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有的小组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儿,再放回清水;有的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有的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有的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黑水的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和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具加强直观教学

对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显然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更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现行的教材所配的字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响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春原因”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其他教具如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照片等对学生也有相当的吸引力,也可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样可加强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感

俗话说:爱屋及乌。如果教师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真心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在讲“生物圈中的人”时,由于所有知识都与学生个体相关,学生的问题也特别多,当然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学习,拓宽专业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

总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个方面,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动性,还需要我们在尊重教育规律、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上一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从小抓起 下一篇:制度化学校与自由教育